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能源轉型、綠能投資,能守住升溫 1.5℃ 的目標嗎?

ISSUE #071

能源轉型、綠能投資,能守住升溫 1.5℃ 的目標嗎?

Nov 16, 2022

回顧 2022 年,俄烏戰爭、能源危機、氣候變遷等局勢,創投的投資步調趨於保守,但能源轉型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若要在 2050 年達到淨零碳排,低碳能源的創投市場將會有什麼變化?

# 淨零推進能源發展 # 企業多角化經營 # 升溫1.5度可能嗎

陳信如

陳信如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陳卓君

陳卓君 / 副總編輯

審訂

圖片來源 - Unsplash

questionquestion

此次與談人

彭俊豪

彭俊豪

信實資本顧問執行長

韓沛霖

韓沛霖

大亞創投協理

發生什麼事?

2050 淨零碳排在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6)躍為全球共識,COP 27 今年 11 月在埃及舉辦,各國共同檢視至今的氣候行動,由 Systems Change Lab 整理出的 40 項指標可見,目前沒有一項進度符合 2030 年排放減半的短程目標。

  • 根據 2022 年的氣候行動趨勢報告,若要守住升溫臨界值攝氏 1.5 度的目標,整體氣候投資必須在 2030 年達到每年 5.2 兆美元,各層級的投資須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張,融資成長速度要比現在快十倍
  • Bloomberg 2022 年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在 2021 年的低碳能源轉型總投資為 7,550 億美元,相較於 2020 年(5,950 億美元)增加 27%。其中,能源部門(如風能、太陽能、氫能)募得最多資金,其次為電動運輸(如電動車、電動飛機、電池等)。


台灣綠能投資市場的現況?

台灣綠能投資案從 2016 年五件 1,500 萬美元投資額,上升到 2020 年 39 件 3.49 億美元,包含太陽能、電池、風力設備、綠電共生,背後兩大推力為政府能源政策與國際標準 RE 100 的倡議。

  • 政府修法推動能源轉型:
    • 在 2050 淨零排放路徑中,國發會訂下 2050 年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達 60-70% 的目標,以太陽能、離岸風電為主要綠能來源。(國發會
    • 立法院在「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中,訂定 2025 年再生能源佔比達 20% 之目標電業法放寬再生能源售電限制,讓台電轉型為控股母公司,促進電業公平交易、自由化。
    • 經濟部公告「用電大戶條款」,要求契約容量 5,000kW 以上的企業要在五年內把 10% 用電轉為再生能源,將有 300 間企業受影響,創造約 1GW 的再生能源交易市場。(經濟部能源局
  • RE 100 鼓勵企業使用再生能源:
    • RE 100 由國際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和碳揭露計畫(CDP)共同倡議,邀請全球企業公開承諾 100% 使用再生能源,台積電、台達電皆為成員。
    • 大廠如 Apple、Nike 都要求其供應鏈加入 RE 100,台灣為全球供應鏈的一環,亦須改變用電方式。(綠色和平


能源投資的趨勢與走向?

  • 企業創投觀察重點:新創技術是否能與母公司策略合作。
    • 2015 - 2022 上半年間,企業創投佔整體交易件數的 57.5%,且能源產業佔前十大交易案件的一半,分別為固態鋰陶瓷電池、離岸風電、替代能源(太陽能)領域,可見新創的技術、產品是否能與母公司策略合作,為企業創投觀察重點。(FINDIT
    • 以大亞集團為例,其本業為電線電纜廠,能源產業屬策略投資,過往投資過電動車、太陽能電廠、汽電共生、馬達等,用多角化的佈局提升競爭力。(今周刊
  • 國發會的淨零碳排路徑、國家政策為觀察指標。
    • 國發會針對各產業規劃減碳路徑圖,以商業部門來看,若空調設備的效能要在 2023 年達到一級,那空調產業就會有新的技術可投資,所以要注意是否有更前瞻性的節能技術出來,這就會變成投資標的。(詳見文末 信實資本顧問執行長彭俊豪訪談)
    • 經濟部著手推動負碳技術 CCS 試驗計劃,希望解決火力發電的碳排問題,另目前太陽光電設置相較 2016 年已成長 6.29 倍,同時也會發展氫能等無碳能源,未來將持續擴大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經濟部
  • 整合完整減碳的商業模式及產業鏈。
    • 淨零轉型要回到商業角度去看,思考如何取得減碳的效益?碳權如何歸屬?讓「減碳」這件事有量化的商業價值,建立出完整的解方。(詳見文末 信實資本顧問執行長彭俊豪訪談)
    • 機電大廠、綠能業者多以大型設備、整場開發來營利,但仍須跟小型的軟體商、系統商合作,跨領域整合成大生態系,才能在綠能產業顯出競爭力。(FINDIT


未來會如何?

  • 風險管理公司 DNV 發布之能源轉型報告來看,全球升溫離目標 1.5 度還有一段距離,代表未來會有更強硬、更積極的政策出來。氣候變遷為人類共同轉型需要,必要更多留意相關技術、政策。(詳見文末 信實資本顧問執行長彭俊豪訪談)
  • 台灣的能源產業為國營,未來能源轉型的關鍵在於台電是否轉型,當技術使用與否不掌控在台電手上時,才能鼓勵更多能源相關的新創發展起來。(詳見文末 大亞創投協理韓沛霖訪談)

能源轉型為時代趨勢,未來能源的創投市場變化如何?重點產業有哪些?請看《旭時報》與創投專家的深度對談。

member level
《旭時報》付費訂閱「56折早鳥價」!

每日只要3元,為自己預訂2024年「科技 + 人文」的國際趨勢洞察
(早鳥期間:現在-2024/03/31)

完整付費內容將於2024/4月隆重上線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就您的觀察,全球低碳能源轉型的創投市場變化如何? 4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韓沛霖

韓沛霖

大亞創投協理

創投不外乎做策略投資跟財務投資,大亞集團本業是電線電纜廠,所以對我們來說能源產業就是我們的策略投資,我們把「能源」定義為本業的策略延伸,從上游的能源產生,到中游的能源管理、儲存,到最末端的能源轉換,這些個面向我們都投。

COP26 後能源變成很好的議題,這幾年大家積極談減碳,但其實台灣是一個還沒有喊出減碳目標的國家,比如說人家説 2050 年要淨零,很多國家就會列 2030 的目標,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中國、泰國都喊了,但台灣還沒。喊的意思是...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彭俊豪

彭俊豪

信實資本顧問執行長

從台灣的國家長期減量路徑規劃圖來看,如果 2050 年要達到淨零排放,我們對能源的需求也不會減少,那電氣化的程度就會提高,並出現新的能源像氫能、生質能等,電力也會轉型成去碳電力,還有森林碳匯跟碳捕捉的技術,這每一個項目拉出來看,都要投入很多資金。

舉例來看若電動車的市售比在 2035 年要達到六成、電動機車要達到七成,我們就要把燃油車都淘汰掉,可以想像在轉變過程中,有多少產業鏈會起來,這都是未來投資的趨勢。現在中油、台電都有在推動碳捕捉、氫能利用、電網轉型相關的計畫,前陣子能源局開記者會,説將來有五千多億的預算要分階段提升電網韌性的基礎設施,另外還有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建設。

所以不管是...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韓沛霖

韓沛霖

大亞創投協理

政府先定一個大目標,才會往下到如果在 2030 年要減 40%,那我每年必須要降低多少碳排,但這件事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以綠能產業投資來說,重點產業有哪些? 2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韓沛霖

韓沛霖

大亞創投協理

我們會關注的從能源的產生、中間的管理和儲存、後面的轉換運用。以大亞創投來說,能源有關的議題都會看,也都會投,但在每個時間點的緣分,遇到什麼樣的案子是很難預期的。比如說我遇到一個很好的電廠投資、儲能投資機會,或一個技術前瞻的能源管理方式、更有效率的能源應用、更省電的馬達等,很難說我要找什麼,這個時間點就出現一個很好標的讓你投。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彭俊豪

彭俊豪

信實資本顧問執行長

在全球淨零的趨勢下,未來會有很多相關投資機會冒出來,大家可以仔細看國發會的 2050 淨零碳排路徑。比如說製造部門,分為研發階段跟示範階段的東西,現在普及的是設備汰舊換新、增加能源使用效率、智慧節能管理,我們還要注意有什麼更前瞻性的設備節能技術,如果有的話,這就是創投可以投資的標的

有些還在研發新技術,像氫能技術開發等 ; 有些快要進入示範階段,像商業部門在 2023 年有 3% 的空調與冷凍冷藏設備,要逐步採用能效一級的產品,能效一級的產品可能需要特殊的技術,在空調行業就會有新的投資。還有像餐飲業要推動在地食材,那農業能不能創新?物流業在農業上有無應用?農業的數位化、智慧化,也是創投可以找到題目的地方。

但如果回頭看台灣的創投案件,像我在看台灣的新創投資趨勢年報,裡面統計創投在各個行業的投資佈局,人工智慧、區塊鏈這塊反而是投資比較多的,雖然看到綠能投資的數字創新高,但大部分的數字是投資太陽能案場,現在整個供應鏈在喊太陽能、離岸風電,也有大公司在耕耘儲能領域像是減碳、能源效率相關的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創投評估是否投資新創的準則為何? 2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彭俊豪

彭俊豪

信實資本顧問執行長

如果是新創公司的話,第一個會先看他的題目有沒有真的打到產業的痛點?再來是為了打到這個痛點,他有什麼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相關的技術是不是成熟的?商業模式是不是真的能解決痛點?市場多大?國內的還是國外?客戶為什麼要買單?商業模式、定價、提供服務上,這整套解決方式是可行的嗎?未來發展路徑為何?這些都要了解,還有團隊在這方面的專業背景,跟他們團隊怎麼看待這個產業,他們具備的條件要能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如果是穩定收益的話,角度會比較不一樣,因為要產生穩定收益的案子,通常要經歷一段開發的過程,那在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不是能夠突破或達成的?例如說土地或申請流程,你是否充份了解這些技術風險?再者是「穩定收益」,這個「穩定」是從哪邊來?是從政府台電的躉購機制?或是因為都簽很長的合約,不管供料端或銷售端都能支持它的穩定性?若在了解商業模式後,發現他根本不具備穩定性,就不是穩定收益的投資案,要重新去界定。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韓沛霖

韓沛霖

大亞創投協理

創投不管投什麼題目,重點都看公司本身的營運狀況與競爭力,你做的東西,比其他同業好在哪裡?如果人家要跟你競爭有什麼門檻?還是比較大的企業砸了更多的錢後,瞬間就超過你了?如果沒有財務數字去證明你的能力,那就要從你的技術差異化、團隊經驗去證明,論證你比人家強在哪裡。

不過大亞創投跟一般的獨立投資公司不太一樣,我們彈性比較大,比如說汽電共生、太陽能電廠,我們最近在評估要投資大的儲能案場,這類一般創投不會參與的案件,因為需要的資金密集度大,報酬又偏向固定收益,但只要是未來市場需要,我們也做投資。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面對淨零碳排的目標,您認為國發基金該扮演什麼角色?是否該有更積極的作為? 4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韓沛霖

韓沛霖

大亞創投協理

政府端還是從政策面導向,比如說一個政策喊台灣的減碳目標時,大家其實就必須去做,像他訂用電大戶必須要投注資源在再生能源上,業者就要去做,政府端還是以政策驅動為主

因為國發基金種類很多,所以國發基金的投資行為,通常都是補足民間創投給不夠錢的部分,他再做相對應的投資,比如我們投一塊錢,他會跟著投 1-3 塊錢,或者說天使在早期的投資基金不會投或不敢投,那國發基金先跳下去投,因為國發基金比民間的創投更有國家方向的前瞻性、資金規模也更大。台灣在談能源轉型時,其實重點也在於...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彭俊豪

彭俊豪

信實資本顧問執行長

國發基金一直都很樂意支持新創,但我覺得除了 VC 外,其實私募股權基金也很重要,尤其牽涉到基礎建設的投資。如果把私募股權基金看成大範圍的籌資策略,包含併購、基礎建設、債權、不動產、成長資本等,創投可視為是私募股權基金的子策略,但在台灣,創投得到的注意力比較大。

我覺得在私募股權基金這塊,政策上應該對私募股權基金的管制更開放,讓整個資本市場,尤其在私募的市場,有別於上市櫃的市場,民間資金跟金融機構基金能更多進到私募股權的領域,當然因為牽扯到金融相關的監管法規,怕有人用不當的手段去欺騙或吸金,所以監理的門檻是應該的,但如果門檻太高、把關太嚴格,從結果來看,台灣上市櫃的公開市場很蓬勃,創投也行之有年,但是私募股權基金就沒有看到,這裡面的利弊得失要衡量。

即便現在國發會有意要輔導私募基金,以現在來說成果有限,根本原因還是在...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韓沛霖

韓沛霖

大亞創投協理

台電,因為台灣的能源產業很單一就是國營,但這個在全世界各地有慢慢在轉變,比如說日本有十幾家電力公司,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歐美在投資低碳能源時,不只能源跟交通運輸,也會往智慧農業、替代肉、低碳建築走。您對此有何想法?與亞太策略有什麼不同? 4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韓沛霖

韓沛霖

大亞創投協理

其實智慧農業、智慧建材、回收材料台灣也都有,但畢竟我們是小市場國家,所以每一個領域的產業規模小

以大亞創投來說,能源有關就是我們策略投資,財務投資的部分,IC 半導體、生技相關的其實也涉獵很多,所以我們什麼議題都碰。在發電端我們有投太陽能電廠端、魚電共生,也會投中間的能源管理跟能源儲存,像我們有投聯齊科技,他們幫台電或日本的電力公司做 sensor,賣給電力公司讓他投放在客戶家,協助規劃客戶的用電狀況,還有投協同能源,他們做儲能系統設計,在能源轉換我們也投很多不同的馬達公司,像我們有投特斯拉之前唯一的馬達廠富田電機,基本上就是讓馬達讓動力系統更有效率。

我們最近投一個做衛星馬達的公司...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彭俊豪

彭俊豪

信實資本顧問執行長

若看到國發會的規劃路徑,其實淨零轉型有不同部門,有生活轉型像使用取代擁有、減少廢棄物、運輸智慧化等,還有社會轉型,其實很多元。現在比較要去留意的是,我們還是要回到商業的角度,例如説低碳飲食,我食用植物肉可以減少碳排,植物肉吃起來的營養跟口感跟正常的肉一樣,概念上完全正確,但問題是要回到現實商業的角度來思考,我今天減碳是為誰減碳?為了消費者還是廠商?那我減碳的效益怎麼取得?我的碳權有被定價嗎?碳權的權利如何歸屬?要透過什麼方式給消費者或給製造商?

製造商會說我在理念上認同你這樣的產品線,可以讓公司減少碳排,可是我沒有拿到碳權,那消費者也是一樣,我消費低碳產品,我有拿到碳權嗎?如果我今天賣東西給你,說你會拿到碳權,你的意願會比較高,可是我要怎麼給你?我覺得很多人在講這個東西時,會把理念講得很高,但你實際去問情境面的東西,他沒辦法去實作。低碳產業的應用其實很燒腦,因為要想到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拼圖要是完整的

我要想到一個可以操作的商業模式...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韓沛霖

韓沛霖

大亞創投協理

團隊小只有六個人,團隊大部分都是今年大學畢業,當傳統的零組件要三顆馬達才能控制一顆衛星時,他只要一顆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就台灣的綠能發展,預期 2023 年的創投市場會如何?主要關注的產業為何?會更關注新創的哪些特質與條件? 3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彭俊豪

彭俊豪

信實資本顧問執行長

如果只講明年,我不知道,因為在明年這麼短的時間內有太多干擾因素,最近有聽說創投的投資步調變比較慢、比較保守,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創投預期到未來在源頭端募資的困難,因為投資人也可能因為金融變數,變得比較保守,這種影響都會有傳遞效果,如果預期資金未來募資會比較困難,那現在要更審慎,免得出差錯。

我最近看到 DNV Energy Transition Outlook,他們觀察到 2022 年,這種短期內高的能源價格,或是大家關注能源安全的議題,可能都是因為俄烏戰爭導致的,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而飆漲,短期內影響到能源產業的動態,可是他不會改變長期的能源轉型,依照機構研判,如果照目前狀況發展下去,全球的升溫會在 2.2 度,離 1.5 度很遙遠,為了要拯救人類的氣候變遷的危機,之後可能都會有更強硬、積極的政策出來,這些短期的現象...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韓沛霖

韓沛霖

大亞創投協理

能源產業在台灣不是很興盛,台灣的主流還是科技業、半導體、IoT、生技等,所以獨立創投專做能源題目的很少,我們是因為本業大部分在能源領域做生意,所以才會把能源訂成策略投資的方向,但在大多數的創投都不是,甚至在台灣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不是這樣,台灣大部分都是綜合型創投,沒有專注在投什麼,台灣太小了。

創投下判斷都是主觀的,每一個投資案都有可以跟不能投的理由,成功與否都是事後來看,我們的職業是利用經驗快速下定義,再短時間內知道要不要花時間去研究,這個案子架構如何、是不是創投的案子、有沒有特殊性等。新創要回到你對自己做的領域了解多少,夠了解才能證明自己比別人厲害在哪、機會在哪,但大部分的新創對台灣或國外的同業理解都很有限,創投希望遇到的是能去教他的新創,而不是他去教別人,自己選的創業領域要比別人厲害這才是對的。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彭俊豪

彭俊豪

信實資本顧問執行長

很難撼動人類共同面對長期的轉型需要。如果從這個角度看,相關的能源轉型勢必會繼續走下去,而且今年的報告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延伸閱讀 Read more

氫能掀新一波全球政治角力,台灣的國際戰略為何?

氫能掀新一波全球政治角力,台灣的國際戰略為何?

自 2022 年初,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不僅國際油價動盪,還衍生各國被威脅斷石油、斷天然氣等重大「能源戰略」問題。好在,與此同時,有個全新的「替代能源方案」正在崛起......

2022-05-18 07:30:00

淨零碳排來得比想像快!零碳轉型台灣能怎麼做?

淨零碳排來得比想像快!零碳轉型台灣能怎麼做?

地球暖化持續升溫,攝氏 1.5 度成為人類能否存續的關鍵數字。為避免氣候持續惡化,2050 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唯一途徑。這目標看似遙遠,但多國政府與大型企業已動作頻頻,台灣企業「不做就拿不到訂單」的現實壓力下,該如何零碳轉型?

2022-04-06 10:00:00

淨零目標迫在眉睫,帶動全球氫經濟來臨?

淨零目標迫在眉睫,帶動全球氫經濟來臨?

國際能源署(IEA)預估,2030 年將是全球氫經濟的起飛期。當前,各國更將發展氫能源視為「2050 淨零排放」的路徑之一。事實上早在過去 20 年,各國陸續為氫能源找尋市場應用與建立基礎架構,全球氫經濟將如預期到來?

2022-05-11 11:30:00

聯齊善用國際團隊優勢,用「速度」征服台日能源新市場

聯齊善用國際團隊優勢,用「速度」征服台日能源新市場

對各界來說,「能源管理」已不再只是企業的一項成本支出,對更多人來說,能源管理已迫在眉睫的議題。聯齊科技如何用創新解決方案,讓服務對象從電力公司、能源設備供應商、企業,多角化經營延伸到家庭用戶,協助減少用電支出,增加永續競爭力?

2022-08-24 12:05:00

博世科「無線」突破場域限制,實現工業節能

博世科「無線」突破場域限制,實現工業節能

為達成 2050 淨零碳排目標,眼前 2030 年中期目標時程將至,減碳,不再只是企業永續責任,而是若沒有落實減碳,將可能失去國際接單的機會。在國際要求壓力下,傳統工業的節能減碳該從何做起?如何導入數據化管理與減碳策略?

2022-08-16 11:3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