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FIRE」是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的縮寫,始於 1992 年出版的書《Your Money or Your Life》,兩位作者 Vicki Robin 和 Joe Dominguez 主張簡單生活和財務自由,不要將年輕健康的時光都用在工作賺錢上。(Playing With Fire)
- 雖然此概念起得早,但直到 2018 年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講述如何在 30 多歲就能退休,才引起大眾關注,開始出現各樣書籍和網路資源介紹 FIRE 生活模式。(Business News Daily)
- 在知名加拿大部落客錢鬍子先生(Mr. Money Moustache)的推廣下,FIRE 運動達到高峰。他在 30 歲時以軟體工程師的身份退休,隨即利用部落格推廣 FIRE 哲學,教人如何投資、儲蓄、理財,以及分享遠離消費主義的哲學,部落格有三億次瀏覽量。(Financial Times)
- FIRE 可分成三種生活模式:(Forbes)
- Fat FIRE(舒服版): 在不改變目前的生活模式下過退休生活,通常需要最積極的投資及儲蓄策略,也需要花較長的時間。
- Lean FIRE(精實版): 願意過極簡退休生活,維持個人生存的目標大概是每年 25,000 美元。
- Barista FIRE(折衷版): 介於上述兩者間,在退休後保持簡約的生活模式,但還是會兼差從事自由職業或收入較低的夢想職業。
- 從心態上來看,FIRE 族有兩類,一類是在退休後追求個人志趣,對生活品質的重視大於工作價值的追求 ; 另一類強調簡單生活,不被物慾的金錢觀綁架,會先釐清生命中重要的事物,此則可見自我覺察的提升。(詳見文末 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易甫、台灣 FIRE 運動 GO. 創辦人 Shumeng 訪談)
- 要達到 FIRE,無非是透過「增加收入」或「減少支出」兩種方式,意味著多少會「犧牲現在、期待未來」,因此須先對 FIRE 的生活模式有一定的認知再做規劃。(詳見文末 FIRE 實踐者賴仕涵訪談)
- 台灣人 Winnie 和美籍老公在 30 多歲即達到財富自由而退休,開始環遊世界。同時透過 FIRE 原則投資理財,並盡可能節省生活開銷,達到他們想要的退休生活。(Forbes)
財務自由等於提早退休嗎?
- 不少人受到「退休後就不用工作」吸引,但其實退休和工作並非二擇一,即使退休後依然要定期做些需要動腦、有輕微壓力的「類工作」,不然有可能因無聊發慌,最後導致焦慮或憂慮的狀況。(詳見文末 FIRE 實踐者賴仕涵訪談)
- 財務自由並非跟提早退休劃上等號,多數達到 FIRE 的人,依然會繼續他們熱愛的工作,畢竟工作帶給人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是無可比擬的,而 FIRE 族的核心是在於「提早財務自由」上,並非在於退休。(詳見文末 台灣 FIRE 運動 GO. 創辦人 Shumeng 訪談)
未來會如何?
- FIRE 運動若是普及化,可能會造成社會中勞動供給的減少,而在台灣已有少子化的現象下,勞動市場可能造成衝擊,政府亦將擬定相關政策。(詳見文末 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宇翔訪談)
- 生命傳統的歷程將受到改變,不再是線性的「訓練 - 工作 - 休閒」,FIRE 族退休後可能會重回教育並追尋第二個職涯,讓發展順序有「回流」的現象。(詳見文末 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易甫訪談)
- 對於投身 FIRE 運動的人,因為很瞭解自己人生目標的追求,反而工作時能全力以赴,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價值,無形中促進 GDP 的成長,對社會整體來說並非全是負面的。(詳見文末 台灣 FIRE 運動 GO. 創辦人 Shumeng 訪談)
為什麼 FIRE 族會興起?此風潮對於社會有什麼影響?請看《旭時報》與 FIRE 實踐者與學者的深度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