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女力崛起,在永續發展議題正熱之時,性別平權被列為全球永續發展的 17 項目標(SDGs)之一。企業轉型過程中,女性的職場表現也普遍受到重視,甚至成為關鍵領導者。
- 在 2022 年美國《Fortune》雜誌前 500 大企業中,女性 CEO 人數達 44 人,創下新高。JUST Capital 則調查美國 2019 年到 2021 年,前 1,000 家上市公司董事會中女性人數,從 23.8% 提升至 28.2%。(數位時代)
- 麥肯錫曾在 2015 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若所有國家能與所在地區性別平等發展最快的國家齊頭並進,共同促進性別平等,到了 2025 年,全球 GDP 將可增加 12 兆美元,顯見支持女性發揮潛能,將可帶來更好的經濟成長。
- 根據 2021 年《女性治理白皮書》調查,2020 年,女性治理的台灣上市公司營收成長家數,優於其所屬產業的比例,達 37.2%。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共同執行的調查報告指出,當企業的領導階層,有 30% 的女性參與時,其盈利能力,較領導階層沒有女性的企業,高出 15%。(今周刊)
先進國家的落後表現
儘管兩性平權在先進國家的職場文化中幾乎已經是共識,但是日本在這方面的表現卻遠遠落後其他國家。
- 根據路透社在 2021 年的調查,日本大部分企業管理層當中,不到 10% 是由女性擔任,這結果與 2018 年至 2020 年的類似調查相去不遠,顯示在過去幾年,日本企業在推動女性管理層的成效不彰。儘管日本的經濟團體聯合會訂下了 2030 年,企業女性管理者的比例要提升到 30%,但有 86% 受訪的企業認為無法達標。(路透社)
- 日本傳統僵化的聘雇制度,也扼殺了許多婦女的就業機會。職場中,許多女性工作仍是輔助性的、兼職角色,而不是領導角色。傳統上認為,「女性在家照顧子女,男性外出工作賺錢養家」為美德。大約 60% 的日本女性在生完第一胎後,就辭職在家照顧孩子,(BBC 中文版)
突破日本傳統的台灣女力
日裔美籍專家松井凱西(Kathy Matsui)在 1999 年提出「女性經濟學」(womenomics),一度成為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試圖重振日本經濟的政策之一,這項政策讓日本女性加入職場的比例從 60% 上升到 70% 以上,不過這樣的數字表現遠不及安倍的目標。
- 因為安倍所提出的雄心壯志,是要在 2020 年讓日本的高階主管職位中,由女性擔任的比例提高到 30%。但令人失望的是,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當年公佈的全球國家性別平等報告,在 153 國當中,日本排名跌到 121 名,在先進國家中表現最差。(央廣)
- 儘管日本的職場文化不易讓女性出頭天,但是廖錦玉卻打破了傳統框架,在日本排名前五大半導體公司 – 羅姆半導體,被拔擢晉升為台灣子公司董事長,事業和家庭,她無須放棄任何一方,充分展現女力的精神和價值。
- 廖錦玉說,日系公司其實滿重男輕女,「如果我不是女性,我大概早三年可以坐上這個位子」。「我應該是羅姆集團裡面,非男性、非業務、非日本人第一個坐到這個位子的。我大概是羅姆集團裡面女性位階最高的。」(詳見文末 羅姆台灣子公司董事長廖錦玉訪談)
《旭時報》透過和廖錦玉的深度訪談,帶領讀者認識日本的職場文化,以及台灣女力如何打破傳統日系企業中男性建立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