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過往生技公司要上市櫃,總是需要有獲利,不然就得依循生技產業條例,取得工業局的科技事業核准函,且產品研發達臨床二期階段,才能取得上櫃門票。這些限制,讓生技新創公司在台掛牌,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 隨著各國推展量化寬鬆(QE)政策,全球資本市場活絡,企業掛牌地選擇增加,台灣資本市場面臨來自海外的競爭。
- 面對香港與中國的競爭,台灣證券主管機關規劃的「新創雙板」– 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創新板」與櫃買中心的「戰略新板」在 2021 年正式啟動,以協助台灣具有未來發展性、符合台灣產業政策走向的新創企業,循這些籌資管道留在台灣掛牌。(中央社)
- 當時開板時,證交所表示,創新板設定目標一年後至少有十家,並提出希望積極爭取 KK Box、Gogoro 或醫療器材、新藥、能源產業等,來創新板掛牌。(自由時報)
產業怎麼看?
- 對於台灣開放新創雙板,創投界多半表示歡迎。齊威資本執行董事黃沛聲就認為,新創雙板讓新創公司能募資,有錢推展業務,也讓創投業者能夠成功換手出場,扶植其他標的。(財訊)
- 不過,許多具高知名度,甚至被台灣主管機關積極爭取掛牌的新創公司,並未選擇台灣掛牌。舉例來說,被主管機關公開點名的 Gogoro,就在 2021 年 4 月在美國 Nasdaq 掛牌。(ET Today)
- Micro LED 台廠錼創科技在 2021 年 8 月 18 日在台灣證交所新創板掛牌,成為第一家新創板掛牌公司。不過在這之後,於該板掛牌的公司數量似乎不如預期。截至 2022 年 8 月為止,僅有 4 家。(工商時報)
- 櫃買中心表示,戰略新板開板一年多以來,已吸引愈來愈多投資人參與交易,股票日均值及日均量分別比 2021 年成長 32.81% 及 103.58%,成交量值均有大幅提升。(工商時報)
未來會如何?
- 櫃買中心宣佈降低興櫃戰略新板的投資門檻,法人部分,只要符合專業機構投資人及「具兩年以上證券交易投資經驗之法人」資格;自然人部分的財力門檻,則向下修正,具有 500 萬元資產即可投資,希望帶動債略新版的交易量。但其掛牌公司與交易量是否能快速成長,值得觀察。(工商時報)
- 以生技醫療類登錄興櫃戰略新板的樂迦再生公司,在 2022 年 4 月正式掛牌,以股本 20 億元創下最近 15 年生技公司籌資紀錄,也打破戰略新版都是小型公司掛牌的印象。不過,樂迦旋即在 3 個月後,轉為興櫃一般版。(鉅亨網)
- 除了關注掛牌公司數量與交易量外,更重要的是創新雙板是否能夠確實協助企業籌資。對於企業來說,掛牌只是籌資管道的一環,更重要的是台灣培育新創產業的生態系是否健全。
《旭時報》分別訪問了三家生技新創公司,包括曾在興櫃戰略新板掛牌的宏碁智醫,目前已轉興櫃一般板;台寶生醫目前則在戰略新板掛牌,將轉一般板;永立榮生醫則是有意申請在戰略新板掛牌。一同來了解,為何這些新創公司選擇在戰略新板掛牌?又為何轉到一般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