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司法改革從人民參與開始,法律素人也能當國民法官

司法改革從人民參與開始,法律素人也能當國民法官

Dec 06, 2022

2023 年開始,23 歲以上的國民都有可能收到「候選國民法官」通知書。國民法官是什麼?法官為什麼要由法律素人來當?有人期待坐上法官席、有人避之唯恐不及,國民法官對台灣的司法改革有何意義?

# 你準備好當法官了嗎 # 國民參與審判 # 司法改革從人民出發

陳信如

陳信如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陳卓君

陳卓君 / 副總編輯

審訂

圖片來源 - Pexels

questionquestion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此次與談人

林俊宏

林俊宏

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
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理事長

李明洳

李明洳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副執行長

發生什麼事?

「國民法官制」將於 2023 年 1 月上路,從年滿 23 歲且在地方法院轄區連續居住四個月以上的國民中,隨機抽籤並經選任程序選出。(司法院

  •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定期進行「台灣民眾對司法與犯罪防治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在「法官可公正公平審理與判決刑事案件」項目中,從 2018 年有 76.9% 民眾對法官持負面評價,到今年減少到 66.9%,雖有下降趨勢,但不信任感仍高
  • 人民對司法不信任:判決與人民的法律情感、認知不同
    • 2010 年的白玫瑰運動,起因為成年男性性侵六歲女童,檢察官以「加重強制性交罪」起訴,但高雄地院認定其「未違反女童意願」,改採依刑度較輕之「與未滿十四歲男女性交罪」,大眾認為司法輕判,發起「開除恐龍法官」連署,舉辦萬人響應遊行。(法律白話文運動
    • 高雄地院庭長李淑惠則言:「此判決在司法實務上沒錯,完全是『法條適用問題』,是法律爭議、立法不妥所致。」(關鍵評論
  • 蔡英文總統於 2017 年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中,指出「司法改革從人民出發」之重要性,期待建立人民參與審判的制度,於 2020 年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總統府
    • 國民法官法庭由 6 位國民法官與 3 名職業法官組成,參與「因故意犯罪而發生死亡結果之罪」或「最輕本刑十年以上重罪」案件,一同審理、訊問、決定是否犯罪和量刑,對於罪之判定、量刑,皆需一定數量的同意票。


人民參與審判的意義?

  • 不以法律人為上,將「國民正當法律感情」帶入法院。
    • 根據國民法官法第 14 條,有法律專業背景人員,如司法官、律師、法學教授等,不得被選任為國民法官。可見此制度想針對未受過法學訓練的人,期許大眾將自身經驗、觀點帶進法院。
  • 採「起訴卷證不併送制」,期望促使刑事訴訟改革。
    • 目前刑事訴訟採「卷證併送制」,檢察官起訴時,會將卷宗和證物併交到法院,讓法官在開庭前對案情有大概了解,但無形中可能被影響,開庭前即「預斷」被告有罪。國民法官制則採「卷證不併送制」,證據資料留至開庭時才由檢辯提出,法官需專注聽審。(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
    • 國民法官上路後,若「卷證不併送制」有好的成效,希望能間接推動刑事訴訟法改革,助於大家對法官無罪推定的期待。(詳見文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李明洳訪談)
  • 推進法律白話發展,達法治教育效果。
    • 法官、檢察官、律師都會調整溝通方式,用白話的方式講述專業用詞,成為法律白話的契機。(詳見文末 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林俊宏訪談)
    • 國民法官坐上審判台後,認識到法律專有名詞(無罪推定、證據裁判、自由心證等),也會考量被告的犯案動機、人生發展,改變其司法成見。(報導者


制度上路該注意什麼?

  • 與職業法官一同審判,需避免「權威效應」。
    • 每場模擬法庭都有職業法官引導國民法官的狀況,職業法官先天有主導地位,人民會跟著走很正常,職業法官需克制引導的適切性。(新聞實驗室
    • 國民法官是否理解案件,跟檢辯雙方的說服能力有關民眾只要保持批判力,平等跟法官討論,達到合審的效益即可。(詳見文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李明洳訪談)
  • 為使國民法官理解,檢辯雙方應受教育訓練。
    • 法務部邀請替企業做簡報訓練的專業講師,教導檢察官如何與非法律背景的國民法官溝通。(今日新聞
    • 律師公會雖有相關教育訓練,但市面上的「商業簡報技巧」不一定適用於法庭,因此在「法庭簡報訓練」上,尚有進步空間。(詳見文末 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林俊宏訪談)
  • 面臨審判壓力,需建立國民法官心理支持方案。鳴人堂
    • 從日本的裁判員制度可見,有裁判員受案發現場照片衝擊,產生負面心理,或審判結束後無法跟旁人分享而感到鬱悶,日本裁判員的支持團體或定期聚會應運而生。
    • 台灣亦應建立事前與事後之心理輔導方案,讓國民法官都能即時得到心理師協助。


未來該如何?

  • 國民法官案件的審理方式密集,律師僅能處理一案而無法顧及其他業務,在成本與報酬不對等下,未來可能會缺乏制度誘因,沒有律師願意接案。(詳見文末 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林俊宏訪談)
  • 法官最重要的責任為「保障人權」,有時職業法官之所以沒有性別、族群意識,也反映出整體社會的缺乏,希望國民法官帶來更多對話的空間,以權利保障的意識來審判,這才是此制度的重點。(詳見文末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李明洳訪談)

讓人民有機會坐上法官席,期望提升大眾對司法的信賴。國民法官制將如何幫助司法改革?法庭上可能會發生什麼狀況?請看《旭時報》與實務律師的深度訪談。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為什麼會有「恐龍法官」?國民法官將如何解決此問題? 0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02 15:35:52
李明洳

李明洳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副執行長

大家在討論恐龍法官的核心,最主要的樣態是「民眾對法律的見解,跟法官不一樣」,這類型的申訴要比較謹慎,比如有死刑風險的判決,最後改犯判無期徒刑,這可能符合廢死團體對人權保障的想像,但一般民眾可能不覺得這樣的判決是好的,而批評法官看不到被害人的痛苦,說是恐龍法官。另一方面,我們也遇過懲戒法院的法官,男女朋友分手後 po 出合照,法院在一審認定這不是性騷擾,因為只是普通、沒有裸露的照片,但性騷擾的認定不是説一定要裸露或是穿的很少,而是基於性意味,po 出來後實質上造成對方的敵意性別環境。本案中,記者因為合照被冠上小三,無法在記者圈生存,這就是一個性騷擾的行為,後來法院找人做鑑定,所有鑑定人都說這就是性騷擾,二審才改判。

那一審的判決叫恐龍法官嗎?這樣講不妥,可能換一個詞,説這樣的判決...

2022-12-02 15:49:4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俊宏

林俊宏

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
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理事長

過去對恐龍法官的理解,我們會分真恐龍跟假恐龍,真恐龍是法官真的失職亂判,假恐龍是法官依法審判,但大家對法律的理解不清楚,或判決跟人民的法律情感、認知不一樣,就誤會法官是恐龍。

國民法官當時確實要解決恐龍法官的問題,實際上這也是國際潮流,審判制度除了職業法官外,也希望讓人民進來,所以早期在各種讓人民參與審判的制度做選擇,包含觀審制、國民法官制,中間也出現過陪審制,本質上希望把人民參與到審判中,比較上位的概念是「司法民主化」,在多重的背景下去推這個制度。不管如何,人民進到法院後,一方面讓他們參與審判、了解法庭運作,達到法治教育的效果 ; 二方面有背書的效果,當判決是人民一起參與的,就不能再罵恐龍法官。

2022-12-05 23:18:1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明洳

李明洳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副執行長

「欠缺性別意識或人權意識」,「恐龍不恐龍」只是一個是標籤,重點是我們期待司法發揮什麼功能?如果你期待
2022-12-05 09:18:2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為什麼會定「因故意犯罪而發生死亡結果之罪或最輕本刑十年以上重罪」的案件才找國民法官?國民法官法背後有何意義? 0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05 23:20:53
李明洳

李明洳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副執行長

有吵過要五年以上還是十年以上,但最後是以案件量去考量,司法院希望控制成本跟案件數量,推估國民法官的案件每年大概三百件,但這還是有爭論空間,如果一年只有三百件,把三百件分散到全台各縣市,又分散到每個月,很難具有經濟規模,以自由市場來說,辯護人可能沒辦法以做國民法官法的案件為主軸,加上國民法官的審理方式較特殊,要花非常密集的一、兩個禮拜,這期間律師可能不能接其他案件,就不太有人會願意投注時間專精於國民法官,所以大家最擔心的是律師的辯護素質跟不上檢察官

那如果沒有專門打這種案件的人,其他普通律師又很難在接一般案件時,同時兼顧國民法官的案件,被告的辯護權要被實現或品質要好,這讓大家比較擔心,律師公會辦了很多教育訓練希望可以補這塊,但以誘因來說,目前法扶接案是七萬元,會不會有人為了七萬元去接國民法官的案件?這個有待商榷,可能變成國民法官的案件找不到律師。

以司改會來說...

2022-12-02 15:39:1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俊宏

林俊宏

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
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理事長

最主要是案件量的問題,統計過這樣的案件量,一年大概五、六百件,因為國民法官有一定的成本,法院的負荷量也有限,加上當時制度設計上,沒有讓人民有選擇用國民法官審判的權利,所以國民法官法的量很固定。初期希望做量的控制,再加上大家對這個制度不熟悉,不希望一下子把範圍擴得太大。

案件輕重的話,就看用什麼角度切入...

2022-12-05 23:19:0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明洳

李明洳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副執行長

我們確實有動機想要鼓勵此制度,我們認為目前刑事訴訟法還是有不夠完美的地方。舉例而言,要怎麼樣讓法官遵
2022-12-02 15:40:2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刑事審判有許多專有名詞(無罪推定原則、合理懷疑、舉證責任...),法院如何幫助國民法官了解這些名詞?國民法官若無法理解或裝懂,會造成什麼問題? 0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05 23:20:53
李明洳

李明洳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副執行長

進到審判前,法官會開說明會跟國民法官做審前的說明,合審合判當然也是司法院當時設計,希望法官在討論過程中,協助國民法官了解法律用語。目前看國民法庭的狀況,在一審陳述時,其實也蠻多律師、檢察官會用一點時間,重點式講一下無罪推定或今天會討論到法律用語的意思,所以不只是法官要協助國民法官,檢辯都要分擔讓國民法官理解的責任,民眾不用太擔心,不懂就問,這是檢辯雙方要讓你懂的

會有比較多狀況是民眾會誤解,他以為他懂,但這也不是國民法官的問題,重點在檢辯雙方要好好訓練,才能讓國民法官發揮討論跟批判的能力,所以檢辯要盡可能讓他了解案件,如果沒有辦法透過證據的表現,讓國民法官能理解,那就等於沒有說服到,跟職業法官一樣,律師在法庭上不管透過書狀或口頭,都要盡可能說服法官,國民法官也是這樣的角色。

2022-12-02 15:41:3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俊宏

林俊宏

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
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理事長

權威效應將來一定會面對,主要是法官、檢察官、律師都要調整溝通方法,要習慣用白話、淺顯易懂的方式,讓人民知道專業用語。在這兩年的模擬中,大家都很努力做這件事情,但當然還需要時間,相信大家會越來越習慣。

這其實也是好事,我們過去習慣用法律語言去製作法律文書,民眾常常說他看不懂判決書,但判決書重點是要讓別人看懂,所以法律白話這件事本來就應該要做,國民法官正好是一個契機,慢慢把法庭、司法程序上使用的語言,讓一般人都可以聽得懂

2022-12-05 23:31:1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律師界對國民法官的看法為何?有做相關訓練嗎? 0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05 23:20:53
林俊宏

林俊宏

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
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理事長

這幾年律師公會、法扶有辦相關的教育訓練,不管是簡報、講白話、講故事的技巧都有,但口語、白話是一回事,簡報技巧又是另一回事。以簡報技巧來說,目前市面上都是「商業簡報技巧」,但跟法律上以說服、傳達資訊的需求不一致,像商業簡報會說「一頁不要超過幾個字、裡面盡量只有圖片...」,法庭上不可能這樣,我們在說服時需要秀證據,證據可能是筆錄或誰講過的話,不可能完全用商業思維來看待法庭簡報,台灣目前沒有所謂法庭簡報的課程,大家還在摸索中。

國民法官明年才上路,律師界目前還在適應跟了解,將來會不會接案都要再觀察,確實我也聽過一些律師説案子很複雜,他還要學新的東西,而且過去的操作模式未必適用,在此狀況下,他們可能會選擇不接,所以國民法官未來會有制度誘因的問題,如果當事人願意自己自費聘請律師,問題就不大,但...

2022-12-05 23:28:0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在第一波上路的觀察下,通常都是比較中下階層的人使用國民法官法,他們沒有足夠的經濟資源去負擔律師費用,
2022-12-05 23:31:5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權威效應會如何在法庭中發揮作用? 0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05 23:20:53
李明洳

李明洳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副執行長

權威效應這件事,就是擔心評議時職業法官帶討論的方式有引導性,雖然有些是法官基於身份、知識在回答問題,還是潛移默化產生影響。總之讓大家都可以發表想法,其實蠻不容易,需要很多訓練。

有關職業法官提供知識但產生引導這個問題,我看過一個模擬法庭涉及精神障礙者殺人的案件,可能會涉及死刑,國民法官就問職業法官「精神障礙者可不可以判死刑?」這雖然只是一個知識性的詢問,但你可以想像,如果今天法官的回答是可以或不行,確實會有指導的效果。在很多最高法院的判決或兩公約中,精神障礙者不能判死刑,但如果法官只跟國民法官說,刑法或刑事訴訟法的法條沒有這樣說,他沒有去講實務見解、兩公約的規範,我們會擔心法官這樣講,會不會造成國民法官資訊上的不充分?如果他多知道一點,可能就會有判刑上的區別,這是比較需要注意的。

2022-12-02 15:42:3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俊宏

林俊宏

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
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理事長

權威效應很難說好或壞,照目前的制度,他一定會發生,因為將來制度就是職業法官跟國民法官合審合判,職業法官先天在審判庭有強勢的主導地位,人民也會覺得他才是有審判經驗的人,就以他講的話為主。至於說好壞,如果今天站在被告立場,法院引導他向被告有利的方向考量,那就是對被告好,反之亦然。

比較大的問題是,如果權威效應被過度放大,國民法官不是獨立判斷,變成職業法官在審,那國民法官就失去意義。我們在模擬時也有看到,確實有國民法官因為職業法官在評議室或法庭上講的話,而調整自己的意見,這一定會有,只能想辦法把他淡化跟盡量減少,可能要透過一些溝通技巧讓法官自我控制,我知道司法院有請專家去指引,提醒職業法官在國民法官的法庭上,要如何操作才可以減少權威效應的發生。

2022-12-05 23:29:0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在模擬法庭上有什麼有趣的觀察?國民法官會判刑過重或過輕嗎? 0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05 23:20:53
李明洳

李明洳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副執行長

其實不能說判太輕或太重,因為「過輕」、「過重」是拿去跟職業法官原本的案件相比,這樣好像把職業法官的判決當成正確答案,不應該是這樣,這其實也不能當作成效的評估,他只是其中一個觀察點,重點是要符合這個制度想達成的面向,我們覺得要貼合人權保障的思想,比如說程序有無符合規定、無罪推定的過程有無恰當等,之前跟人約盟的老師請教,他有寫一個模組,以不同的人權指標下去設計評估變項,希望司法院可以在成效評估時來使用。

模擬法庭其中有發現一個狀況,司法院找不同組的人同時擔任國民法官,判同一個案件,發現如果是學校老師來帶討論,無罪率會稍微高一點,帶討論的人好像會影響結果,司法院還在持續觀察中。另一個狀況是,因為法律系很少在訓練事實的釐清跟判斷,通常都已經有一個既定的事實,要學生練習涵攝,在模擬法庭中,有時國民法官關注的事實焦點跟職業法官不一樣,他們很在意事實的起源、故事的合理、人物的完整。

我看過一場模擬法庭...

2022-12-02 15:44:2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俊宏

林俊宏

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
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理事長

國民法官的法庭跟一般法庭相比,這兩個的運作不一樣無法類比,但因為訴訟程序是改良式的當事人進行,所以原則上我們還是偏向職權,將來在國民法官法的治理上,在卷證不併送的要求下,會變成純粹的當事人進行,要靠檢辯雙方出證據說服法院,所以這兩套操作模式的走向不一樣。

目前台灣的統計都有不同的解讀,以日本的研究顯示,發現「罪」比較不容易成立,或比過去成立的機率低,可是「刑」的部分比過去高

2022-12-05 23:25:0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明洳

李明洳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副執行長

辯護人看很細,爭很多細節,例如爭監視器看不清楚,這比較是傳統刑事訴訟會做的事情,監視器看不清楚就說無
2022-12-05 23:36:4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若被找去當國民法官,應該要有什麼心態? 0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05 23:20:53
李明洳

李明洳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副執行長

司改會一直以來推動人民參與審判制度,一方面想要間接帶動刑事訴訟法直接審理、證據法則的改革,第二個部分跟人民相關,從試行到真的執行的過程中,人民有機會坐上法官台上,若要讓國民法官能實際上發揮作用,理解司法做出判決的過程和審判的困難,有一個心態很重要:我們希望培養有批判能力的公民

被找去當國民法官時,最基本的心態是知道自己是做出重要決定的人,藉由這個經驗,深化公民社會討論的空間,大家平起平坐討論的機會,可能司法院去推動國民法官,是因為人民的信任度不高,但對司改會來說,除了觀察這個制度是否帶來制度性的改變,同時看到國民法官進到法庭後,是否有用批判的方式、平等的跟法官討論,達成合審的效益,這是我們的期待。

2022-12-02 15:46:5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俊宏

林俊宏

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
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理事長

之前去模擬法庭,發現大家會擔心自己不懂法律,無法當國民法官,但請大家當國民法官的重點不在於會法律,如果要會法律的話,讓職業法官審就好,所以不需要擔心這件事,只要抱持著輕鬆的心情,去法院等檢察官、辯護人,看要提供什麼樣的事實、主張、證據給你,你進行判斷就好,要做的是日常生活的安排、請假,因為接下來你會被關在法院裡一段時間,國家也有義務要照顧這些參與審判的人,提供相關旅費、雇主要給有薪假等。

另外...

2022-12-05 23:34:3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法院會寄出調查表,這個表是由審檢辯三方準備出來的,主要是幫助三方進行選任程序,決定哪些人的特質可能不
2022-12-05 23:35:1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台灣的國民法官制跟日本的裁判員制很像,日本有何可借鏡之處? 0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05 23:20:53
李明洳

李明洳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副執行長

日本現在的拒卻率愈來愈高,這是台灣要小心的。現在台灣在做模擬法庭,有聽到說他會抽一大群人來,但只選幾個進去,怕是有人被抽過來後又被請回去,他之後就懶得來,所以司法院除了投錢做廣告,在行政事項上也有妥善處理,才不會讓人民覺得這很麻煩,讓大家覺得這是我們身為社會一份子盡的責任。

另外,我們看到日本的律師公會,有請演員訓練班來幫他們上課,全律會、北律跟各律師公會都有做相關的教育訓練,像北律的課程是找簡報培訓講師,還有找《做工的人》林立青來教大家怎麼講故事,大家都還在練習。

還有我們當時...

2022-12-02 15:48:3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參加司法院辦的種子培訓工作坊,蠻多人提到日本出現民眾有心理創傷的狀況,因為看到卷很血腥。所以司法院有
2022-12-02 15:49:1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法學版 Google」Lawsnote 讓法律人也能數位轉型

「法學版 Google」Lawsnote 讓法律人也能數位轉型

有「法學版 Google」之稱的 Lawsnote ,如何透過演算法,讓法律產業也能數位轉型?

2022-06-16 12:00:00

陪審團在強尼戴普官司中的重要角色

陪審團在強尼戴普官司中的重要角色

在強尼戴普和其前妻安柏赫德的毀謗官司中,雙方法庭攻防,希望陪審團與其站同一陣線。陪審團在案中要做什麼關鍵決定?將如何影響判決結果?

INSIDER

日本裁判員年齡資格下修

日本裁判員年齡資格下修

日本從 2009 年開始實行裁判員制度,裁判員年齡在 2021 年從 20 歲下修到18 歲,日本青年準備好參與司法了嗎?

The Asahi Shimbun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