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疫後醫療人力荒大反撲,如何避免關床風暴惡化?

ISSUE #114

疫後醫療人力荒大反撲,如何避免關床風暴惡化?

Sep 19, 2023

圖片來源 - pixabay

questionquestion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2019 年 COVID-19 疫情爆發以來,醫事人員始終站在防疫第一線,台灣能度過一波波考驗,醫事人員的辛勤努力功不可沒。然而疫後,這群身心長期處於高度緊繃的人員,特別是護理人員快速流失,如何從根本緩解與調整,兼顧醫療量能與品質,同時維護病患就醫權益?

此次與談人

郭憲華

郭憲華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副院長

鄭舜平

鄭舜平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院長

洪子仁

洪子仁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

發生什麼事?

 COVID-19 疫情期間,醫事人員因過度操勞,特別是第一線護理人力,面對低薪、超時與不友善職場環境,疫後大量出走,導致今年上半年起出現嚴重護理荒

  • 依《醫事法》規定,醫院病房有一定護病比,醫學中心 1 名護理師照顧 9 名病人、區域醫院為 1 比 12 、地區醫院為 1 比 15 ,若無足額護理師則不得啟用病床,導致許多大型醫院都面臨關床窘境,病患就醫權益也受到衝擊
  • 此波關床潮又以北部成重災區。據中國時報報導,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都關了約 1 成病床,傳台北馬偕關了 200 床以上、振興醫院也關逾 100 床,其餘醫院也關 40 至 50 床,急重症病人得在急診室苦候至少 48 小時以上。
  • 除了診所、廠護及校護,各行各業如航空公司、健康管理中心、長照中心都需要護理師,因薪資及工作內容誘因,也會造成護理人力從醫院出走。


難解不等於無解

過去國內醫療單位也曾面臨內、外、婦、兒、急診部門「五大皆空」醫護荒,由政府帶頭想辦法,除提撥獎勵措施,也強化軟硬體配套,讓醫事人員有感改善,透過抽絲剝繭、參酌國外做法,讓難題不至於無解。

  •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院長鄭舜平建議多管齊下,包括提供優渥且合理的薪資、讓約用人員有機會晉升公職建立安心工作環境由護佐、照服員協助非護理工作,一方面減輕護理人員負擔,一方面讓付出與報酬較成正比。
  • 第一線護理人員出身的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副院長郭憲華認為將心比心是關鍵,以臺北醫院為例,設立托嬰中心由醫院監管、價格比坊間實惠,解決醫事人員產假後想回職場的最大難題,另針對人才招募提出留任策略,除留任簽約獎金外,若有院外經驗,不論是病房或 ICU 都可計算外院年資。
  •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台灣在面對護理人員不足的問題時,醫院和政府都要一起出力來挽留
    • 日本疫後,針對第一線護理給予每月 3 萬日元(台幣約 6 千元)獎勵津貼。
    • 護理三班制排班未來應更彈性多元,建立人才庫,善用兼差的人補足時段。


未來該如何?

醫事人才流失問題,不應當作短暫現象,健保總額不足也是醫事人員能不能加薪的關鍵根源之一,醫療支出要佔 GDP 8% 以上,投資醫療、讓全民健康指標變好非一蹴可幾,民眾對台灣醫療滿意度向來很高,大家要共同珍惜健保制度,讓它能永續發展。

  • 打造友善醫療職場
    • 鄭舜平表示,台北醫院訂定 3 個重要目標,讓同仁可準時下班、安心吃飯、順利休假。
    • 郭憲華認為,新進護理人員在 2 個月試用期間,除了護理長與臨床教師指導專業外,另安排導師關心生活適應、心情調適、人際關係,通過試用期後會提供簽約機制,有一筆簽約金收入。
  • 導入智慧醫療
    • 照護資料自動上傳,護理師不用在護理站抄寫,提高做事效率。
    • 儀器定位降低點班尋物的時間。
    • NIS(護理資訊系統)可縮短護理紀錄與查閱報告及交班時間,病人辨識和給藥功能可大幅降低臨床異常事件發生。
    • AI 可協助醫師做精準和有效率的判斷,把單純、固定、常規工作讓 AI 來幫忙。

醫療量能與品質,攸關國家對生命價值的重視程度,面對疫後醫事人員出走潮,如何亡羊補牢?請看《旭時報》與專家們的深度對談。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王筱君

王筱君 / 主編

審訂

程嶼

程嶼 / 特約記者

採訪寫作

張玉櫻

張玉櫻 / 特約記者

採訪寫作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後疫情時代,為何反而出現更嚴重的醫院人力荒,甚至演變成關床潮?比起南部,北部醫院問題更為嚴重? 10 則對談comments 2023-09-19 13:09:36
鄭舜平

鄭舜平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院長

過去 3 年多新冠疫情期間,醫事人員大家都撐著、共體時艱,等到疫情結束後,大家都覺得累了,想休息,不少人提出離職休長假,同步再思考自己的未來,導致全台灣都有醫院人力不足問題

2023-09-19 13:02:1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尤其是護理人員,因疫情緣故,唸護理科系的人明顯減少了,出去的多、進來的少,今年考照率又更低,再加上醫院評鑑有嚴格的「護病比」需要遵守(醫學中心是 1 比 9 、區域醫院 1 比 12、地區醫院 1 比 15),在護理人員不足情況下,只好關床以求達標,導致部分醫院出現關床潮

2023-09-19 13:55:0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郭憲華

郭憲華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副院長

依據衛福部公告今年 8 月台灣領證護理人員共 31 萬 8,284 人,但真正執業人數僅 18 萬人餘,每年約有 1 萬多名護理畢業生,有人選擇繼續升學,真正進入職場的人數也因疫情更為短缺。此外,除了診所、廠護及校護,各行各業包括航空公司、健康管理中心、長照中心都需要護理師,因薪資及工作內容等誘因,也會造成護理人力從醫院出走。

2023-09-19 13:03:3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洪子仁

洪子仁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

疫情期間,很多醫事人員(尤其是護理人員)面對高張力工作環境,且整個社會的流動是暫時被停止的,包含到國外進修或遊學、轉換職業等。今年初疫情趨緩後,社會慢慢恢復如常的生活,過程中,之前堅守第一線的醫事人員被迫停擺 3 年,自然會產生新的念頭,把過去 3 年沒有辦法做的事情,一一完成。

2023-09-19 13:03:4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首先是國境打開了,出國進修或遊學人潮湧現;第二,社會開始慢慢恢復正常生活,各行各業復甦活絡,轉職動機與機會相對增加了,例如可到長照、保險、航空、職場健康管理等行業,想離開高張力環境的醫事人員,尤其是護理人員,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開始產生較大波動,出現一波又一波的離職潮。

2023-09-19 13:04:0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此外,醫療機構關床的主要原因還有政府有規範三班平均護病比,必須達到標準才能開病床。為什麼要規範護病比?主要是為了病人的安全、醫療品質,這是一個不得不做的正確做法

2023-09-19 13:05:4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和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及護理人員談過,今年 5 月份又掀起一波疫情,造成急診壅塞、等候住院病床,暴露出關床問題,導致醫事人員不足現象浮出檯面。這波醫事人員離職潮,確實北部醫院是重災區,全台醫療量能 45% 都集中在北部,進而突顯問題的嚴重性;加上北部(尤其是雙北)是疫情這 3 年來最嚴峻地區,會出現反應較大、離職人員較多現象。

2023-09-19 15:02:2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以往,每年一樣都會有醫事人員離開職場,但因為 6 、 7 月有新的畢業生考上執照後就會進入醫療職場,
2023-09-19 13:04:1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如何避免「五大皆空」醫護荒重演?除了改善薪資結構外,還有哪些配套讓醫事人員有感? 12 則對談comments 2023-09-19 13:09:36
鄭舜平

鄭舜平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院長

「怎樣才能有優秀且充足的醫事人員?」是各家醫院都在思考的問題,臺北醫院有幾個重要的做法。第一,提供優渥且合理的薪資。但多少薪資才算合理?與同儕醫院相比,臺北醫院的目標是不要比別人低,甚至要高一些,目前算排在前段班。

2023-09-19 13:07:0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第二,讓約用人員(相當於私立醫院的正職人員)有機會晉升為公職人員。公職對於醫事人員來說是重要誘因,因未來有退休金、有一定的保障,公職薪資也比約用人員高一些,在我們醫院至少要有 2、3 年以上的年資,才有機會可以晉升為公職。

2023-09-19 13:56:2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郭憲華

郭憲華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副院長

產後同仁可以請育嬰假,因嬰幼兒照護問題常請半年至 2 年不等,2 年內若又懷孕,基本上會選擇繼續銜接下一個產假及育嬰假。

2023-09-19 13:56:5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此外,我們醫院有一個人才招募留任策略,除了留任簽約獎金外,若是有院外經驗,不管是病房還是 ICU,都可以計算外院年資,這是很大的福利及誘因。

2023-09-19 13:57:0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洪子仁

洪子仁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

面對醫事人員離職,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薪資待遇問題,以及如何讓醫療是友善的執業場所,這都是院方需要努力的。國外也有同樣情形,日本疫後,針對第一線護理給予獎勵津貼,1 個月 3 萬日元,換算成台幣大約 6000 元

2023-09-19 13:57:2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台灣在面對護理人員不足的問題時,醫院和政府都要一起出力來挽留,畢竟護理人員不夠了,誰來照顧病人?建議可參考日本制度,發給第一線臨床護理人員每人每月 6000 元,可解決部分問題。

2023-09-19 12:09:4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台灣過去也曾面臨過醫事人員不足,2013 年有所謂「五大皆空」(內、外、婦、兒、急)的人力不足科別,政府在當年提出人才往這五科的獎勵措施,發給每位住院醫師每月 1 萬元獎勵,1 年就是 12 萬元的獎勵津貼, 2016 年增加了神經外科,此制度直到去年員額滿了,達成政策目標始退場。

2023-09-19 13:57:4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鄭舜平

鄭舜平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院長

第三,建立安心的工作環境。雖說薪資是重要因素,但非絕對,臺北醫院內部設立托嬰中心,醫院的醫事及行政人
2023-09-19 13:56:4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您們也是醫護人員出身,身兼管理職必須考量的面向勢必得更全面,健保總額和人力問題是否息息相關? 9 則對談comments 2023-09-19 13:10:00
洪子仁

洪子仁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

全國沒有一家醫院的院長及經營團隊不願意給醫事人員加薪來留住人才,但問題是這幾年醫療本業,不論是在大型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都是每況愈下,醫院的成本不斷變高,健保點值卻不斷下滑,醫院收入相對被擠壓,造成醫院想要幫醫事人員加薪鞏固人力,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2023-09-19 13:10:2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是整個健保系統的問題,如果要讓醫療機構有比較大的能力,還是要回到世界衛生組織所倡議的增加對健保及醫療的投資。所以根本要解決醫事人員薪資待遇問題,應從提高健保成長率開始著手,且健保總額要夠,醫療支出要佔 GDP 8% 以上,才有能力來做這些事。

2023-09-19 13:58:0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很多人會直覺想問,這需要提高健保費嗎?應該這麼說,要先看健保的成長率夠不夠?總額夠不夠?因當健保成長率與總額不足時,已造成急診壅塞、關床問題、新藥和癌藥進不來、醫療設備更新減緩等現象,這些問題的所有根源都和健保總額不足有關,健保總額不足也是醫事人員能不能加薪的關鍵根源之一。

2023-09-19 13:10:5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還是要呼籲政府不要忽視醫事人才流失的問題,不要把它當作是一個短暫現象,民眾對於台灣醫療的滿意度一向很高,大家要共同珍惜這樣的制度,讓它能夠永續發展。此外,因健保總額不足所造成的現象,已經慢慢越來越嚴重,政府應正視此問題。

2023-09-19 13:12:0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要做到這程度,健保費率要調高、保費要增加,醫療機構的點值不會被打折,醫院的收入有能力來支付醫事人員調
2023-09-19 12:14:5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繁重工作量與人力緊縮現況,讓不少第一線醫護人員連最基本的好好吃飯、準時下班都成奢望,甚至連請假都必須自己找代班。如何打造更友善的職場? 5 則對談comments 2023-09-19 13:09:36
鄭舜平

鄭舜平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院長

關於這方面,我們醫院有訂定3個重要目標,就是要讓同仁可準時下班、安心吃飯、順利休假。如何能準時下班?首先,交班資訊簡化是關鍵,這就需要運用智慧醫療。臺北醫院花了許多預算投資在智慧醫療,以前各病房點班都要點儀器,現在儀器都有定位系統,儀器在哪裡,直接看平板就知道,不用再一個一個去現場點。

2023-09-19 13:12:5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智慧醫療還包括智慧藥局,病房所有藥車都是智慧化,各病房有電子看板,病人要排檢查都可線上處理;另外還有電子床頭卡,一入院登錄進去,就可傳送資訊。這些措師所節省的時間,都是要幫助同仁能準時下班。

2023-09-19 13:13:0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順利休假的目標是醫院同仁每個月可平均休假 9 天,每月每間病房至少有 1 位護理師可連休 5 天以上的長假,可安排出國或其他事情,經由這些策略的施行,流失的人力已有逐漸回升。

2023-09-19 13:13:1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郭憲華

郭憲華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副院長

同仁在颱風天若有交通工具問題,可搭計程車來上班,向醫院報帳;如果下班時風大雨大無法返家,院方也會準備宿舍讓同仁可以安心留宿,這些也都是打造友善職場的好方法。

2023-09-19 12:21:2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鄭舜平

鄭舜平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院長

安心吃飯的做法是,護理長安排同仁分階段用餐,以確保有充裕的用餐時間;各病房護理站也設有零食櫃,同仁如
2023-09-19 12:20:5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面對高壓工作環境,可能加速護理新手的陣亡率,如何將心比心留住新人? 6 則對談comments 2023-09-19 13:09:36
郭憲華

郭憲華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副院長

新進人員一定要先經過試用期,臺北醫院的試用期是 2 個月,新人進來時,是以大手牽小手來帶領他們,大手除了護理長外,還會指定合格的臨床教師(醫策會發給的臨床教師證書,並有臨床的認證及考核)專門來帶新人;另外還會安排導師,主要是生活方面的關心,包括生活適應、心情調適、人際關係各方面,都有安排導師溫暖的協助。

2023-09-19 13:13:2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護理長也會和新人面談,以關懷為出發點,了解新人在適應上是否有困難,包括人、事、流程、交通等各種問題,護理長都可以協助解決。只要通過 2 個月試用期,就會提供簽約機制,簽 2 年會提供 6 萬元簽約金,簽 3 年是 10 萬元簽約金。

2023-09-19 13:59:2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洪子仁

洪子仁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

新人進來時一定要做銜接,因醫事人員,尤其這兩年進入職場的,面臨疫情期間失落的 3 年,有些臨床教育可能不足,進來第一線之後就要做銜接教育,資深同仁要去帶領,同時給予資深同仁獎勵,並舉辦一些活絡單位內人員互動的活動,凝聚團隊氣氛。

2023-09-19 13:59: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郭憲華

郭憲華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副院長

新人如果覺得能夠適應,學姐也帶得不錯,整體氛圍良好,簽約意願就會比較高,工作就會比較穩定。所以能不能
2023-09-19 13:13:5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智慧醫療也是「留人」的關鍵措施嗎?可提供醫護人員與病患哪些實質幫助?這會不會是雙面刃,意即當醫院大量使用 AI,會使人力需求減少嗎? 8 則對談comments 2023-09-19 14:00:02
郭憲華

郭憲華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副院長

目前醫院智慧醫療系統在護理的應用上,對提升效能、降低非直接性護理工作時間幫助很大,例如儀器定位降低點班尋物的時間、NIS(護理資訊系統)可縮短護理紀錄與查閱報告及交班的時間、病人辨識及給藥功能也大幅降低臨床異常事件的發生。

2023-09-19 14:00:2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另外,在隔離病房有零接觸生理量測,可在監看螢幕上直接監測到病人的呼吸及心跳,也可增加隔離病人照顧之安全性與即時性。發展智慧醫療是讓護理人員有更多時間照護病人,護理專業是無法完全以 AI 來取代的

2023-09-19 14:00:2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幾年許多醫院大力推展智慧醫療,投資金額相當龐大,這是值得的,我們醫院在 AI 方面有運用在放射診斷領域,照完肺部或腦部電腦斷層,可馬上透過 AI 進行判讀,有問題的部分,AI 會先做標記,例如病人有腦出血跡象,可以優先即時處理,對病人及醫院的幫助很大。

2023-09-19 14:00: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院方的目標是無紙化、病歷全面電子化,不用再花時間抄寫護理紀錄及護理計畫,系統設計採勾選,比手寫快非常多,護理紀錄及護理評估都可直接摘錄傳到交班單,節省很多交班時間。透過智慧醫療的高效率做法,使護理師不再忙得暈頭轉向,工作更順暢,是留人的必要方法。

2023-09-19 13:15:4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洪子仁

洪子仁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 AI)在醫院發展過程中,要有一個觀念,它不是在「替代」,而是在「輔助」,輔助各職類的醫事人員做更精準的判斷。所以不要弄錯了,例如 AI 可以幫你初步判斷肺部影像看起來可能有癌症或其他問題,最後決定有或沒有是由醫師下判斷,所以醫師永遠不會被取代

2023-09-19 14:01:1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AI 可協助醫師做精準和有效率的判斷,例如 AI 可把看起來絕對沒問題的案例擺在後面,可能有問題的案例放前面,絕對有問題的案例放最前面,讓醫師先開始看,精準有效,但是不會取代醫事人力。或者把單純、固定、常規工作讓 AI 來幫忙,需要用腦的工作還是得由人來判斷與執行,所以不會有取代人力的問題。

2023-09-19 13:16:2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鄭舜平

鄭舜平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院長

 AI 運用在智慧醫療方面的推動是很重要的策略,智慧醫療可省掉常規工作,由資訊或是智慧化來協助,護理同仁可用更多時間花在真正照顧病人方面,也因少了繁瑣、常規事務,能真正準時下班,這會是一個良性循環,且不至於會因使用智慧醫療就導致人力需求減少,讓照顧品質更為提升,這才是智慧醫療的重要意義。

2023-09-19 13:16:4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郭憲華

郭憲華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副院長

臺北醫院每個病房都有一個很清楚、很大的 dashboard(戰情板),上面記錄許多病房和病人動態,同
2023-09-19 14:00:4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