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104 人力銀行發布 2023 年《民生消費產業人才白皮書》,第一季人才缺口以餐飲服務業最為嚴峻,平均每 4 個民生消費產業工作機會中就有 1 個是餐飲服務。工時長、加薪幅度小、工作環境不佳,加上看不見未來性,導致人員流動率高,成為餐飲產業的致命傷。
少子化不該成為缺工藉口
台灣餐飲產業正面臨人才養成、人才交流與未來發展管道「三缺」困境,從政策到教育都缺乏長遠規劃,國際人才無法入台, 各校餐飲科系不斷減班,影響缺工情況更劇,職業生涯未來性過於淺碟,又過度仰賴內需市場,缺乏把產品推向國際市場的戰略思維與野心。
- 江振誠認為,越在地越國際不能流於行銷口號,向內挖掘台灣在地食材與獨特風味,還得搭配向外以國際語言跟世界溝通。
- 他將 RAW 餐廳打造培養年輕人的國際平台,提供與國際接軌的場域,不論是訓練方式、工時或薪資待遇,甚至寒暑假進修,讓台灣的年輕廚師未來到國外星級餐廳工作,不會有銜接不上問題。
- AI 未來可能取代平價餐飲,也會影響國家的飲食文化,但無法做到獨創性。
未來該如何?
產業人力政策上可比照新加坡,開放國際人士來台,真正落地交流,餐飲學校需更系統性課程規劃,提供更多和國際接軌機會,讓人才願意入行,兼顧開源與節流。
- 江振誠認為台灣人才有 3 大特點,溫度、彈性跟包容力,這是台灣獨有特色,也是在餐飲業與國際相比的競爭力。
- 餐飲學徒長時間苦行僧式的工作模式,需建立個人熱情和儀式感,用美學視角詮釋適得其所的快樂。江振誠認為,未來無論何種產業都必須進入合作階段,網路是最佳橋樑,餐飲人員要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進而組成可互補團隊,打一場漂亮勝仗。
令餐飲業聞之色變的缺工潮,看在江振誠眼中,有何不同想法?高壓下的餐飲人才如何找回初心與堅持,《旭時報》與江振誠深度對談,分享他帶著一身武藝走遍世界,回到家鄉打拚,對台灣餐飲產業與後進的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