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當社群媒體失去社群

ISSUE #136

當社群媒體失去社群

Feb 27, 2024

圖片來源 - Midjourney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2024 年 2 月 4 日,臉書度過了它的 20 歲生日。無論你喜歡與否,這個指標性的社群媒體,確實大幅改變了我們的人際關係、社交模式甚至價值觀。然而,臉書、Instagram 等老牌社群媒體如今正面臨巨大挑戰——隨著平台日漸商業化,使用者紛紛離開,社群媒體正在失去「社群」。社群將流向何方?社群媒體是否真的走向退場?

「我最近對一群朋友進行了一項調查——他們都像我一樣,是第一代社群媒體使用者,而我們共同的集體情緒,皆是疲憊和失去興趣。」美國作家傑森.派洛姆(Jason Parham)


社群媒體之死:熟人社交不再

社群媒體成立之初,大多以和現實親友互動、熟人社交為主;如今的臉書,卻已被網紅、KOL 的精美圖文佔據。會有如此改變,一方面是因為商業資本介入,流量經濟下「發文」變成有利可圖的專業;另一方面,由於演算法重視用戶的觀看偏好勝過社交關係,使用者難以看到自己的親友動態。種種因素又回頭降低使用者發文、分享的意願,導致「非專業」的內容更加稀少。平台使用者於是從最初的主動發文「生產內容」轉為被動「消費內容」。  

  • 22 歲的內容創作者、攝影師塔蒂.布魯寧(Tati Bruening)曾於 2022 年發起「讓 Instagram 再次成為 Instagram」運動。布魯寧認為,每次登入 Instagram 時,即被精心策劃的照片和專業製作的內容所淹沒,「以至於你不能展示你晚餐做了什麼,因為那不夠酷。」 
  • 根據《經濟學人》2024 年 2 月的封面報導,2020 年以來,喜歡在線上記錄自己生活的美國人比例,從 40 % 下降到 28 %。


社群去哪裡?分眾化的世界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張浥雯

張浥雯 / 特約撰稿人

採訪寫作

吳政霆

吳政霆 / 研究員

審訂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