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簡稱美台商會)成立於 1976 年,曾深入參與 1979 年《台灣關係法》的制定,促成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的設立。近半世紀以來,美台商會長期致力於發展美國和台灣之間的貿易和商業關係。2002 年台灣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美台商會居中斡旋,是重要的幕後推手之一。
現任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在蘇格蘭出生和成長,1987 年移居美國,1994 年加入美台商會,並於 2000 年當選為史上最年輕的會長,他同時也是華府智庫「2049 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的董事會成員,以及非營利組織「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的成員。擔任美台商會會長超過二十年,韓伯儒在美台政治與經濟關係上,扮演重要的協調角色。
作為美台商會會長,韓伯儒的觀點反映了美國商界如何理解東亞地緣政治、以及華府政治圈的全球半導體戰略佈局。在《旭時報》的專訪中,韓儒伯分享了以下要點:
- 美國希望連結華盛頓、台灣、日本、韓國,打造「晶片聯盟」。
- 《晶片法案》、美台新稅務協議的前景,以及美國大選年的影響。
- 台積電赴美設廠的機會和挑戰,美國半導體製造業的未來
- 面對英特爾、三星等挑戰者,台積電有哪些優勢
身處地緣政治角力、美中科技戰的風暴核心,帝國夾縫中的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繼續領先?請看以下《旭時報》和韓伯儒的深度對談。
我們活在怎樣的時代?
《旭時報》:2022 年 12 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出席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的移機典禮時,曾說過:「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差不多已經死了。」您認為我們真的活在半導體產業「去全球化」的時代嗎?還是有更好的詞彙可以描述當前的情況?
韓儒伯(以下簡稱韓):張忠謀做出那個聲明時,我剛好也在那個典禮上。他那時候還說道,我們正處在一個「終局的開端」:成本和便利性作為半導體產業主要驅動力的時代已經結束,地緣政治的張力和議題,將在全球晶片製造和資本流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先者,台積電近年積極前往海外設廠,如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日本熊本、德國德勒斯登。跟張忠謀退休時相比(編按:2018 年 6 月),台積電的全球足跡已大幅擴張。我們能從這些行動中,看出上述轉變。
《旭時報》:那您怎麼看「美中科技戰」這個詞彙?我們真的活在美中科技戰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