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刻畫家鄉米倉風景,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以教育翻轉台南後壁

EPISODE#35

旭沙龍

刻畫家鄉米倉風景,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以教育翻轉台南後壁

May 24, 2024 / 49:39

圖片來源|黃雅聖提供

questionquestion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原先是一名工程師的黃雅聖,求學後離開家鄉後壁,因緣際會在家鄉幫忙代課後,開始關注起家鄉面臨的資源失衡問題。從課後輔導為起點,逐步籌組當地教育團隊並成立「璞育塾文創園區」, 最後延至到協助農業推廣與研發在地教材,為家鄉永續打下堅實根基。

此次與談人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璞育塾文創園區的創辦人黃雅聖,起初想著只是短暫回鄉協助家業,沒想到卻因為母校的一通代課邀約,看見當地資源不均等問題。使他開始投注地方教育,最後更放下城市裡工程師的高薪,展開一場翻轉家鄉在地教育的旅程


  • 從一開始幾個人的課輔班,到現在落成的「璞育塾文創園區」,黃雅聖逐步凝聚相同信念的夥伴加入,利用工作之餘來伴讀、照看孩子,引領他們成長茁壯
    • 黃雅聖認為,孩子的未來與學校提供的生活和教育模式是至關重要的。教育不單是「成績」,家長更要考量學校是否能夠成為提供相關生活技能的培養以及觸及多元體驗之經驗的場所,培育更大的競爭力。
      圖片來源: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提供


規劃地方教材,農事成學問

隨著課後輔導逐步上軌道,黃雅聖開始與當地教師攜手編排具有系統且組織的本土教材,以「稻米」為題並加入農事相關知識,讓在地孩童更加認識家鄉後壁的農業價值

  • 2017 年時有一位高中生因父親開刀產生龐大醫療費用,面臨必須輟學的困境。於是黃雅聖帶領孩子發揮從小跟阿嬤種田的技能,齊心研究以自然農法來種田並外銷,最後成功替其籌措學費,此舉也成為未來黃雅聖投入農事工作的一大契機。
    圖片來源: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提供


未來會如何?

黃雅聖不只幫助在地教育,更投入地方的農產行銷工作,儼然成為在地創生的典範,也讓更多人看見教育和產業所結合的力量。

  • 他期許在地農民未來都能逐步建立品牌,透過引入新農法、推廣食農教育等永續運作模式,讓產業鍊所有參與者加入,共同翻轉鄉村問題
    圖片來源: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提供


黃雅聖如何以回鄉之子的身份,逐漸深入在地、最後成功扭轉難題的呢?讓我們透過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創辦人 黃雅聖進一步分享他的與學生、農民共創美好未來的心路歷程。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陳聖雅

陳聖雅 / 特約記者

採訪寫作

周佩樺

周佩樺 / 影音製作人

監製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從臨時代課老師到翻轉地方教育 黃雅聖停下欲北漂的腳步因看見後壁的資源失衡? 28 則對談comments 2024-05-20 20:42:44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今天題目的主軸放在教育這個題目,雅聖在後壁投入非常多的精神跟精力在推動教育這件事情。先請美伶姐分享,為什麼想要請雅聖來到節目中?

2024-05-20 20:33:4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地方創生固然是希望區域能夠均衡,希望帶動就業的機會,讓產業能夠起來,但是我們還是必須要回頭看看臺灣為什麼現在會有這樣的一個狀況。

2024-05-20 20:33:5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其中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為什麼我們都要離鄉背景,都要北漂?這有很大的一個文化脈絡,尤其我們過去整體的教育,並不是在教我們認識自己的故鄉,所以大家對自己的故鄉都非常的陌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雖然現在開始出現課綱等等提倡所謂的鄉土教學,但是教材本身跟實際上還是有很大的落差。

2024-05-20 20:34:0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如果地方創生要能夠成功,其實關鍵的部分還是在於教育,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是教育。臺灣的很多公共政策走到最後,不管是在落實上面出現問題或是推動得很成功,其實關鍵都在教育。教育做得好,政策也就成功了。相反的,如果沒有做得很好的話,可能就是一個負面的結果。

2024-05-20 20:34:5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雅聖是後壁來的,後壁在臺南應該算是偏鄉,人口老化、少子女化很嚴重。此外,雅聖本身是科技背景的,但他回到故鄉以後,卻做了和以前不太一樣的東西。

2024-05-20 20:35:0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雅聖,您做的事情跟地方有深度的連結跟合作,特別是在跟學校的合作上。我想要先請您簡單的跟我們講一下,這個協會是什麼時候成立的?協會現在所提供的服務或是核心的主軸大概是什麼?

2024-05-20 20:35:1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就像美伶姐介紹的,我本來其實是想隨著潮流留在都市的科技人,這是我原本在高中跟大學的夢想。我是念資訊工程學系,就是人家說的那種爆肝工程師。

2024-05-20 20:37:5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在我大學四年級那時候,父親出了一些狀況,我不得不選擇先回家鄉幫忙穩定住家裡的工作。我家是做傳統產業,其實也已經走向式微,現在很少有人聽過無線電了,我們算是國內少數自產的無線電,畢竟現在的趨勢已經明顯被智慧型手機取代。

2024-05-20 20:38:1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當時我並沒有覺得會一直持續做家裡的工作,我還是得到都市去做科技業。然而你越是想要怎麼做,命運就是會讓你反彈回來。因此我想說先留在鄉下存錢,幫忙家人的同時也繼續進修,有一天再找機會回去。

2024-05-20 20:38:2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開始嘗試在鄉下找尋生存的方法。在工作之外的時間開始自學水電、監視器和基礎工程。畢竟這些其實在鄉下滿有一定需求的,所以那時候開始一直在想我要怎麼在鄉下活下去。

2024-05-20 20:38:3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看見了滿多的問題。當時遇上了一個最意想不到的契機是,我的母校新東國小當時的主任打電話過來說:「你是大學畢業的,可不可以來代課?」那位主任曾經是我的老師,剛好知道我回到鄉下。鄉下地方的消息傳得很快,我也聽到有人說:「就是找不到工作才會回來。」我認為這也造成回鄉青年很大的壓力。你很容易去聽到一些不是事實的事情,當然一開始聽到也會覺得不舒服,那你要怎麼調適或證明自己,我覺得這個過程是滿有趣的。

2024-05-20 20:38:4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小學的時候,老師有問過我說:「未來要做什麼?」當時我回答:「我不要當老師。」因此現在我都跟學生說:「莫非定律是存在的,你要許反過來的願望,成功機率比較高。」

2024-05-20 20:38:5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傳統學校的老師跟像我們這樣子的代課老師,對學生的感受其實是不一樣的。我們不是教育背景,不會有那麼多很制式的東西。但是當然我們也會請教這些專業老師們,上課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分寸。一個好的代課老師其實還是要滿接近一般老師該有的樣子,可是你在教學的一些方法或者是內容上,其實是可以導入你的專業或者是導入你過去看到的一些經驗,才有辦法帶給這些孩子更多在課堂上沒有看到的事情。

2024-05-20 20:39:2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2013 年您到學校當代課老師,教的是資訊嗎?

2024-05-20 20:39:3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我在小學是只有英文跟音樂沒辦法教,其他都要教。那時候在備課的時候會去請教相關的老師,漸漸就會知道大概要怎麼樣備課。

2024-05-20 20:40:0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那時候回去其實滿挫折的,因為我畢業那一年學校有兩百人,但我回去時已經不到 50 人。小一新生只剩 3 個。

2024-05-20 20:40:1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這樣您跟學生之間的關係應該就會很親近,對不對?因為人很少。

2024-05-20 20:40:2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對,你跟每個孩子平均互動的時間會比較多,這是事實。但是我們跟學生很親近,也會擔心會不會失了分寸。

2024-05-20 20:40:3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後來您為什麼開始做課後輔導的活動?

2024-05-20 20:40: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其實有幾個前因後果,剛剛說到全校不到 50 人,小一新生只剩 3 個。校長又跟我說下學期有一個學生要轉走,我就在想這樣全班只剩下兩個人,不是第一名就是最後一名,這個學校未來怎麼招生?會有競爭力嗎?家長會放心嗎?但是後來我想一想,我當初的觀念也是錯的,一個學校為什麼會用學生數來決定它的好壞?為什麼我們是用分數來決定這間學校的好壞?

2024-05-20 20:41:0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學生未來的成就或者是發展是否更趨於穩定,這件事情才是這個學校應該去衡量的標準。這個學校如果出了高學歷的榜首,但是其他的學生都表現都不好,這間學校真的好嗎?

2024-05-20 20:41:1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因此我開始去思考學校整體的平均表現,那才是應該去衡量的,而不是只有看中少數人。如果我是家長,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我的孩子在這所學校未必是榜首,但重點是能不能在裡面學到需要具備的生活技能或是多元的觸及,讓他未來出社會不用唯唯諾諾或者是沒有競爭力。這才是重點,而不是他考的成績怎麼樣、上了什麼學校。

2024-05-20 20:41:2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我自己投入教育之後,這十幾年來其實有滿多的改變,我也試著把我觀察到的東西分享給一些剛成為父母的朋友們或者是一些青年的爸媽們。你要讓你的孩子過什麼樣的未來,真的取決於你讓他進到什麼樣的學校的生活模式。

2024-05-20 20:41:5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會跟學生聊天,我都跟他們說:「上課就是老師,下課就是朋友。」後來下課大家都窩在教室問我問題或者是聊天,我漸漸知道一些孩子們家裡的狀況。其實我開始認識自己的家鄉是從我當代課老師開始。

2024-05-20 20:42:0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印象很深刻的是,我有一次帶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們去電影院,當學生看到電動手扶梯,他們不敢搭,因為他沒看過,他沒有嘗試過。那時候我的衝擊滿大的,我以為這個東西是習以為常的東西,但對在鄉下的孩子來說,其實是未知的恐懼。再來,有的孩子會打包營養午餐回家吃,他也不加熱,回去就是隨便吃或是也沒有吃。

2024-05-20 20:42:1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為什麼有一些孩子回家是沒有人照顧,或者是沒有晚餐可以吃?我開始注意到貧富差距的問題,像是隔代教養也好,或者是各種弱勢家庭形成的背後原因。為什麼我的故鄉原來有這麼大的生活上的落差?我開始去關注在地的這些議題。

2024-05-20 20:42:2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後來有學生跟我說,他很喜歡看書,但有時候寫作業有問題時,都沒有人可以問,因為他是單親媽媽帶大的。他媽媽需要輪班,媽媽沒有辦法教他,也沒有多的資源可以讓他買書。因為他剛好就住我家附近,他問我:「放學可不可以拿作業來問我?可不可以跟我借書?」因為我曾經跟學生說我家裡有很多的書,我就是看了很多書才可以和學生抐豬屎(lā-ti-sái)。

2024-05-20 20:42:3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於是一些愛看書的孩子覺得看書可以成為老師,或者是可以變得很會聊天,這讓他們覺得有一個憧憬,漸漸的從  2、3 個人,5 個、10 個人,後來短短一年多爆漲到 40 個人,全校幾乎都來了。

2024-05-20 20:42:4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盼用後壁的米栽培後壁的孩子 引入新農法、推廣食農教育打造地方永續的根基 35 則對談comments 2024-05-20 20:49:52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從課後輔導跟照顧,後來又發展出長幼共學社團和農村婦女的關懷培力,基本上我覺得您把偏鄉地方的社會照顧相關人都納進來了。此外,您也協助企業或大學辦理 CSR 或 USR 的活動,以及地方的二級產業的開發,像在地產品的設計包裝、餐食產品的研發,還有一些三級產業的經營輔導,比如說協會有協助銷售當地的米食。

2024-05-20 20:43:1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您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您說:「用後壁的米養後壁的孩子。」我想在精神上可以很直接的說明協會正在做的事情。從照顧父母到當老師,再到有點近似創業的協會,這個轉變大概是在哪一年發生?

2024-05-20 20:43:2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其實我一開始真的就是把下班的時間拿來做課後照顧,我還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我覺得還是會離開這裡回去臺北。我真的下定決心留下來是 2017 年。那一年其實對我來說,人生的轉折滿大的。

2024-05-20 20:43:3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那一年剛好處在協會還沒成立,但是課後班的學生來到 40 人。我要思考 40 個孩子每天的晚餐,以及面對 40 個孩子,我至少得要聘請 4 個以上的老師,不然辦法教。

2024-05-20 20:43:4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課後輔導有收學費嗎?

2024-05-20 20:43:5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沒有,學生通通沒有收。那時候的壓力在於我需要去寫一些勸募的計畫,或者是要找一些企業願意認同我們,願意來補助我們。當時我家裡的工廠也還在運作。

2024-05-20 20:44:0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他們現在都是斜槓。當家裡的部分比較穩定,有時候就不需要花那麼大心力在上面,只要有固定的監管就好了。對於教育這一塊,他希望能夠讓偏鄉地區的孩子看得見未來,他其實是做了很多很多的盤點以後,再找出有什麼東西可以做的。

2024-05-20 20:44:1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還沒有找到場所時,其實孩子們都是在他家中,我去過他家裡。第一個是要先處理資金的問題,你需要有經費來協助你做這件事情。另外一個是需要有一個場域,後來有一個很好的機會是在後壁國小對面有一個原來的日式老師宿舍,在宿舍整建完以後,他去營運那個空間照顧這些孩子。因為那個地方是在社區內,就也可以把老人家一起邀請進來,形成一個共創基地。

2024-05-20 20:44:3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臺南的後壁、東山和白河大部分都是農業為主,尤其是米非常重要。食農教育是他們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所以他也要做推廣食農教育的部分。

2024-05-20 20:44:4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們的團隊很多其實都在做課輔這件事情,但如果只做課輔這件事情的話,其實會比較偏向福利的部分,經費大概都只能夠跟政府部門申請或者請企業來贊助,這是沒有辦法自力更生的。所以像甘樂文創或璞育塾都會慢慢朝著社會企業的方向去邁進,他們會去賣一些在地的農產品等等來挹注。

2024-05-20 20:44:5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覺得這都是地方創生的轉換過程,我們有我們的公共性要去努力,這是幫地方穩固基礎。地方要存活下來,必須要有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

2024-05-20 20:45:0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2017 年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換期,可不可以請您幫我們回顧一下,您是花多少時間整理出現在的生態架構?

2024-05-20 20:45:1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2017 年,我有一個學生,他爸爸開刀欠了一百多萬,他面臨了要輟學的困境,當時他是高中生,他希望可以至少高中畢業。說真的,我並沒有一百萬可以借他。我問他:「你會做些什麼?」他說他和阿嬤學過種田,但阿嬤說都賺不到錢。

2024-05-20 20:45:3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聽他說完,我很好奇明明後壁的農產業和稻米這麼有名,為什麼學生會說務農賺不到錢?

2024-05-20 20:45: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補充一下,有一個很有名的紀錄片《無米樂》,其實就是在後壁的故事。

2024-05-20 20:45:5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去研究稻米、農產業在後壁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我發現原來從生產、收購到消費者手上的這個過程中,其實很多的利潤並沒有直接到生產者手上。

2024-05-20 20:46:0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開始去思考怎麼樣去協助生產者直接跟消費者對接,有點像南部有一個單位「直接跟農夫買」。那時候剛好也看到他們的故事,我在想是不是可以直接跟我的學生一起去研究種出有市場競爭力或者是有市場區別的稻米。

2024-05-20 20:46:2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們選用自然農法,以不用化肥和農藥為訴求,以農田裡面的生態多樣性做為有沒有用藥的指標。我們嘗試用這樣的方式生產,我們發現可以讓學生學到怎麼樣跟土地共生。後來學校也非常認同這件事,因為他們發現小朋友很喜歡到田裡面。因為這個田裡面是不一樣的,你可以發現非常多不一樣的昆蟲和鳥。

2024-05-20 20:46:3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們以此為行銷主軸特色,當然我們也很明白這種東西在南部推不動,所以我們主打中北部的市場。其實運氣滿好的,2018 年種出來之後,我們參加農業部的比賽就獲獎了。因為當初自然農法這個東西很少被人看見,這讓大家覺得很新奇,也獲得滿多網路上的認同和評審的青睞。

2024-05-20 20:46:4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接著在 2018 年末到 2019 年,我們剛好到誠品去展出,居然被信義誠品選進去當作長期上架的合作產品。這就解決了那一個孩子的資金問題,讓他順利高中畢業。

2024-05-20 20:47:0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其實這是整個社區要陪著孩子一起去面對這個問題,而且因為您面對這個問題的方法,其實也同時影響了其他小朋友,連學校的整個教育體系都一起拉進來。

2024-05-20 20:47:1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附近的很多農民也開始轉型,因為發現收入好像真的比他們交給公糧或者一般盤商多很多。

2024-05-20 20:47:2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後來其實滿多人在持續加入,但是遇上缺水跟光電問題沒有辦法推動,只好被迫休耕。我開始思考後壁的農民到底該怎麼辦,我和農會、公所討論的是我認為農民不能只拿補助,這會讓農業的基礎不見,我們應該要去思考如何做轉型。

2024-05-20 20:47:4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比如說以現有少量的米,怎麼樣創造更多的產值?因此我們轉換成生產米香。那時候開發的初衷除了是要讓我的米有更多的價值轉換,再來是因為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會希望吃比較少的澱粉,但要有富含膳食纖維,所以那時候在做米香的過程當中,我們加入了番薯跟芋頭進去。後來上架到誠品的時候,真的都是市區的上班族和輕食族在團購,他們中午有時候就這樣子吃個幾塊當作一餐,糖分、澱粉和膳食纖維都能夠簡單、快速的補充。

2024-05-20 20:47:5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發現原來農產品發展適當的話,其實是可以符合現在的潮流,而且我們又強調過程當中沒有用化學肥料或者是農藥生產,也沒有添加其他的食品添加劑。

2024-05-20 20:48:0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們現在團隊有多少人?

2024-05-20 20:48:1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如果是以正職跟兼職來計算,大概十幾個。不過前鋒都是我先做,我會把他 SOP 化,再交付給適合的協會同仁去做承接。

2024-05-20 20:48:2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就算您把新的農法、新的工法帶進了農田裡面,還是會有大環境政策的問題。對於休耕這件事情,我其實會以為是你就先不要工作,反正政府會給你錢。但剛剛聽您談這件事情,是不是對於在這塊土地上維生的人來說,他的生活狀態和生涯是被斷裂的?

2024-05-20 20:48:3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休耕補助其實幫不到農民,大多數是地主拿走。

2024-05-20 20:48:4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想要請美伶姐來聊一下,我們不是要去談休耕對不對,其實關鍵是在這裡面生活的人,要跟他持續的合作發展出各種可能性。這個事情我覺得不是農地裡面的一個個人可以做到的,這是社區的核心關鍵。

2024-05-20 20:48:5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以雅聖的例子,您會覺得他在做的事情是可以被推廣出去的嗎?

2024-05-20 20:49:1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我覺得面臨的困難不是只有雅聖的問題,我們很多的團隊都在從事跟農業有關的工作,他們對於臺灣整體的農業政策還是有很多的想法。過去的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現在的需求,特別是遇上氣候變遷或者是整個農地碎片化之後,臺灣要怎麼樣更提升農業的產值?農企是一條很棒的出路,但是國家的整體政策,其實我們是沒有看到的。

2024-05-20 20:49:2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現在在地的小農或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因為他們身處在農業的環境中,還是要跟農業做結合,教育也是要跟農業去做結合的,因此他可能必須要想辦法從產地到餐桌。我們應該要讓真正努力的人得到他應得到的回饋,用這樣的一個理念來看的時候,我們怎麼樣去改造現在既有的模式,讓有辛苦付出的每個人都應該得到他應得的所有。

2024-05-20 20:49:3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當然我們並不是認為政府的政策都絕對不對,而是我們要了解每一個人能做的其實是有限的。從生產、加工到通路市場,再到品牌,這都需要很好的生態系。如何維護一個生態系,讓其有加乘的效果,而且能夠創造多贏,這並不只是有個農會和產銷班就能夠解決。

2024-05-20 20:49:4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其實沒有那麼的簡單,而且每一個地方絕對會有所不同。以後壁來講,後壁的米的品質非常的好,因為他很靠近烏山頭水庫。但為什麼後壁的米就沒有池上的米那麼有名,價格也沒辦法有那麼高?我認為臺灣在推在地產業的時候,要如何讓品質的差異性被看見,以及如何創造自身獨特的品牌,這都還有很大的空間努力。

2024-05-20 20:49:5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和學校老師們共同研發在地鄉土教材 讓孩子更認識家鄉先從學習「種田」開始? 18 則對談comments 2024-05-20 20:53:31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雅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是出版商跟課程,我想這也會呼應我們剛剛在談的問題。

2024-05-20 20:50:1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他是一個內容的研發者,並不是一個出版者,不只是印刷而已。他主要做的是內容的部分。

2024-05-20 20:50:2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們對自己的家鄉不認識,這一點非常的嚴重。我認為關鍵就是我們的教材內容出了問題。常常聽到一個地方根本沒有某個產業,可是他們在教孩子那一種產業,這個東西就非常突兀。

2024-05-20 20:50:3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認為只有在地的人才能夠最清楚的了解。幾個月前,當雅聖跟我說他拿到了政府的計畫,願意去支持他去研發一個在地的鄉土教材的時候,我非常的開心,而且我希望他做出來的東西能夠成為其他縣市的典範。

2024-05-20 20:50:4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這是給後壁的小朋友念書的本土教材。請雅聖介紹一下這個教材是什麼?

2024-05-20 20:51:0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後來發現不是只有稻米賣得不好,而是就連在地人對於自己的稻米也沒有太多認識。大家會把務農這件事情當作一個不好的工作。

2024-05-20 20:51:1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很常聽到鄉下的長輩會講說:「如果自己的子孫回來務農,一定把他的腳打斷。」我覺得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工作看得一文不值?我覺得這很奇怪。務農難道真的不重要嗎?我們是一個島國,我們不可能一直進口糧食。當我們發生任何危機,我們沒辦法自產自銷的時候,就沒有任何安身立命的一個基礎。

2024-05-20 20:51:3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那時候學校覺得要來開發一些校本課程的時候,他看到了我們帶孩子在種田這件事,他就覺得如果把種田這件事情放進來,會不會是一種機會?很多人會誤以為說,你是不是要鼓勵這些孩子都當農夫?我覺得那是一個滿偏頗的答案。我的想法是,當孩子會務農了,他懂得怎麼樣種田之後,他才會尊重農民,他才會知道農產品應該要支持國產的,而不是買國外那些低價的、大規模經濟的。當然削價競爭和收入壓力會讓大家想要選擇比較低價的農產品,可是當你真的知道這些農民的辛苦,當他小時候去體驗過農業生產,因為這些孩子是每週五的下午都要下田的。

2024-05-20 20:51:4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教材出來之後,我以前的國小導師他的老婆的妹妹是美國華僑,他知道這件事之後,便在學校旁邊的農地買了一塊地給學校,所以學校現在有大概三、四分的地可以做校本教材的推動。

2024-05-20 20:52:0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真的很感謝很多人看見我們做的事情之後,加入進來讓這個母校變得非常有特色。很多都市的家長反而把小孩送過來,他們認為至少來這邊還學會種田。

2024-05-20 20:52:1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從 2013 年到現在 11 年的時間,一定有很多孩子長大了,他們有回來參與這件事情嗎?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兩個故事?

2024-05-20 20:52:2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目前我們有 3 個孩子回來。現在其實不只是後壁有課後班,新營和柳營也有了,我現在是沿著台一線一路往下發展過去。

2024-05-20 20:52:3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像柳營現在有兩個我很早期的學生,他們剛好在附近的學校服務,算是行政助理,課後班的行政工作就可以交給他。另外一個孩子是還在念大學,他就是帶著學弟妹去那邊教國小的小朋友。

2024-05-20 20:52:4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在看教材的時候,發現教材的版權頁裡面還有將撰寫教材的老師名字列出來,這些老師都是本來就在學校裡頭的老師嗎?

2024-05-20 20:52:5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是,我們用禮拜三下午的教師研習時間跟學校老師討論。我們把整個內容都整理出來之後,請老師們依照一到六年級的孩子們能夠理解的程度,把教材內容做分級處理。

2024-05-20 20:53:0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老師們如何知道這些細節?

2024-05-20 20:53:1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我們要先教導老師,老師也要下田。此外,我們也請新住民媽媽幫忙做出越南語翻譯版本。

2024-05-20 20:53:2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覺得我比較驚訝的是,從版權頁面中可以看得出來有非常明顯的在地特色。除了六個年級的老師,協辦單位還有上茄苳顯濟宮、崁頂勸善堂、安溪寮福安寺和後壁農會。宮廟的角色在這裡面這麼重要,我想也是因為宮廟是在地方很重要的一個社區連結的地方和信仰的中心。

2024-05-20 20:53:3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化身「加速器」協助農民建立自家品牌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成地方創生團隊的學習典範 15 則對談comments 2024-05-20 20:56:39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想請教一下,現在協會運作的資金、資源各方面,您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營運它?

2024-05-20 20:53: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在發展農產品教材的過程當中,我們漸漸開始發現,其實認同我們的消費者滿多的,所以我們開始把在地的一些農產變成平台。像剛剛有提到,有一些當初跟我們學自然農法的這些農民們,我們都鼓勵他們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我不做那種貼牌的做法,而是希望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我們來教你怎麼樣穩定的生長,當你賣不掉了,我來幫你賣,但是我不跟你簽什麼保價收購這些東西。

2024-05-20 20:54:0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以前在其他單位的時候有做過類似的事情,他們是用保價收購,但是後來我發現這樣不對,因為當這個單位賣不掉或者是這個單位垮掉,就會讓農民一起死掉。因為這是一個供應鏈關係,一個環節壞掉,其他就會跟著垮掉。

2024-05-20 20:54:1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們現在比較像是你本身就要自己做銷售相關的事情,我們會教你怎麼樣去建立自己的品牌和自己的銷售模式,但是你初期有壓力、賣不完的,我們來幫你行銷、幫你賣掉。我希望你漸漸變成你自己就可以生產,自己銷售,自己活下來,我們就變成一種合作的關係。

2024-05-20 20:54:2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基本上就是一個加速器的概念。

2024-05-20 20:54:4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我們資工本來就是在學加速器。

2024-05-20 20:5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有個理念叫「永續運作模式」。關鍵其實是所有參與者進來,您要幫他找到他的位置跟角色,但您又不保證他活著,每個人要對自己能不能活下來這件事情有所負責。

2024-05-20 20:55:0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因為活下去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承擔的責任,而不是誰去幫你承擔你的責任。

2024-05-20 20:55:1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美伶姐,今年其實您滿強調 ESG 這件事情,永續跟 SDGs 這個概念在地方創生裡面其實是高度相關的。以雅聖在後壁推動的事情,如果今天我們要用這個模式去思考整個地方創生或是在地的發展運作,有哪些經驗其實可以變成一個共通性的概念或價值,可以分享出去,或是可以變成地方創生基金會推動上的一個主軸呢?

2024-05-20 20:55:3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其實針對他現在已經完成的第一套教材,我會把它變成未來的一個很好的典範。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叫大家去模仿他,去 copy 他的教材,而是希望藉由這樣子的一個作法,讓每一個地方回到他自己的鄉鎮,自己去認識自己的鄉鎮,去盤點出在地的孩子們在生長的過程裡面,應該對家鄉有哪些認識的內容。

2024-05-20 20:55:4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以前常說臺灣開始有社區大學的時候,我們都在做很多的文史調查,或者所謂的在地田野調查等等。我常說他們是有很多的努力,但是那些資料沒有把它轉化成為教材,也沒有很好的傳承下來,其實是滿可惜的。

2024-05-20 20:55:5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現在我覺得地方創生要讓孩子能夠有留鄉的能力,要讓他知道留在故鄉還是可以生活得很幸福,他還是可以有很好的收益。你對故鄉完全不認識的情況下,其實你是不可能達到這樣的一個目標的。

2024-05-20 20:56:1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樣的一個教材現在已經開始形塑出來了,我覺得這應該是可以給大家做一個很好的學習典範。我們還是在強調地方創生跟教育是沒有辦法脫離的,即便是教育,也不要以為它就是不可能維持生活的,其實它還是可以維生的。我們應該以更高的層次去看,今天我們既然要做教育這件事情,我們要為了下一代在這個地球上面,永續沒有人是局外人,我們應該都要把這個當作我們的 mindset,大家一起努力。

2024-05-20 20:56:2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雅聖,大家可以到哪裡去認識您們或者是購買您們的產品呢?

2024-05-20 20:56:3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雅聖

黃雅聖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

我們有官方網站和粉絲專頁,只要搜尋「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的關鍵字,應該都可以搜尋得到。如果是商品相關的,我們現在是在 7-11 的賣貨便,目前他們跟我們的合作優惠是比較多的,大家也很方便取貨,運費又便宜。

2024-05-20 20:56:3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與自然共生的五感體驗,山山藝與在地人攜手揉造美麗故事

與自然共生的五感體驗,山山藝與在地人攜手揉造美麗故事

面對苗栗銅鑼山林的快速開發,山山藝以文史和生態田野調查為基礎,設計相關體驗與課程等多元內容,成為向外推廣在地故事的品牌。未來朝著成立里山保育協會的目標邁進,繼續在有限時間內保存更多在地的自然美景與歷史文化。

2024-03-15 11:50:00

從垃圾堆長出來的螢火蟲書屋,點亮石碇永續在地

從垃圾堆長出來的螢火蟲書屋,點亮石碇永續在地

營火蟲書屋創辦人葉家豪獨自從替家鄉石碇淨山開始,一步步匯集在地力量建造一個由老厝打造的地方教育基地,藉由教育推廣生態教育,並結合農業專長遠赴日本學習種菇技術,開發具備在地特色的農產品,成功活化在地經濟。未來盼能持續推動石碇的永續與共好價值,為家鄉盡一份心力,更成為其他鄉鎮未來實行地方創生的最好典範。

2024-05-10 11:55:00

永續湛藍大海的美,台灣潛水以旅遊拉近我們與海洋的距離

永續湛藍大海的美,台灣潛水以旅遊拉近我們與海洋的距離

從抗拒家中從事的海事工程到視海洋永續為一生志業,兜兜轉轉最終又回到大海懷抱,陳琦恩接手家業,以休閒潛水作為媒介讓一般大眾有了靠近海洋的機會。透過潛水課程、經營民宿和專屬遊程等規劃,讓大眾逐步接近海、愛上海,期盼喚起人們對於海洋保育的重視。

2024-04-12 11:5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