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Column] <%:data.title%>

專題Features <%:data.title%>

<%:~nl2br(data.summary)%>

<%:data.subtitle%>

<%:data.subtitle%>

#<%:prop.issue%>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prop.title%>
<%props prop.kols%>
<%:prop.realname%>
<%/props%>
<%if prop.column_id != 0 %> <%/if%> <%if prop.topic_id != 0 %> <%/if%>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做 ESG」到底是在做什麼?評分為什麼百百種?

ISSUE #022

「做 ESG」到底是在做什麼?評分為什麼百百種?

Dec 01, 2021

ESG 議題從年初開始,就在台灣快速延燒,不只跨國公司在做,中小企業為了接訂單,也在加緊腳步。《經濟學人》指,2021 平均一天就有兩支 ESG 基金誕生,儼如 ESG 戰國時代。但「做 ESG」到底是什麼意思?

#環境保育 #社會責任 #公司治理 #ESG 的混沌時代 #疫情帶來的企業改革

盧以玹

盧以玹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張育寧

張育寧 / 總編輯

審訂

圖片來源Image credit - unsplash

questionquestion

ESG 議題從年初開始,就在台灣快速延燒,不只跨國公司在做,中小企業為了接訂單,也在加緊腳步。《經濟學人》指,2021 平均一天就有兩支 ESG 基金誕生,儼如 ESG 戰國時代。但「做 ESG」到底是什麼意思?

此次與談人

張睿哲

張睿哲

晨星 Sustainalytics
大中華區銷售主管

雨宮寬

雨宮寬

Arabesque 日韓分部總監

Alessandra Oglino

Alessandra Oglino

RepRisk ESG 資深顧問

發生什麼事?

Covid-19 讓人們加倍重視企業「如何營運」——哪間公司不顧勞工安危?哪個產業供應斷鍊?哪些社區需與業界一起轉型?這些事件再再突顯 ESG 的重要性。(CNBC

  • 今年初,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重返巴黎氣候協定、訂下 2050 零碳排目標、更以 2 兆美元投資綠能產業。全球永續相關市場連帶上揚。(金融時報
  • ESG 已從歐美蔓延至亞洲,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到台灣都在浪潮下。未來,ESG 不只是企業「有做更好」,而會成為一種必需。(詳見文末晨星訪談)
  • 上個月,不缺錢的台積電向銀行簽署「永續連結貸款」,貸下 800 億台幣。這無疑是在「順應國際供應鏈」的做 ESG 時,省下未來聯準會升息的金額,且達到完美廣告效益。(經濟日報


到底 ESG 機構在做什麼?

越多公司需要 ESG 報告,就越多 ESG 評級機構出現,用著不同度衡量,給各公司打分數。從 2009 到 2019,ESG 標準就增加了至少 360 種

  • 眼前常見的標準,通常是歐洲的 GRI 和美國的 SASB,或專門針對氣候計算的 TCFDCDP。為了簡化,世界經濟論壇 2020 在四大事務所背書下,也釋出一套標準,似乎卻沒能真的幫到各產業。(經濟學人
  • ESG 的細部指標怎麼看,其實各家評鑑機構大相逕庭。(詳見文末 RepRisk 訪談)

    • 以 Environment 部分舉例,除了評估「使用綠能的比例」,可能還看一間公司使用的電池「產製過程」是否耗過多能
    • 在計算 Social 部分,若遇到科技業,可能會將其數據隱私問題權重調高來評鑑。
    • Governance 部分,若針對歐美公司,可能會計算「女性任管理職」比例,但針對亞洲公司,可能較著重「反貪腐管道」的透明度。
  • 就連各大 ESG 評鑑機構,也可能對同一間公司,給出天差地別的評分,重點是看報告的人,要避免透過單一報告得出結論。(MIT Sloan


為什麼這麼多種指標?

很多聲浪都希望 ESG 能像「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一樣有制式標準,但至少還要 5 到 10 年以上才可能實現。(經濟學人

  • ESG 不像查帳都有紙本證據、且能量化——使用童工和產生碳排都是扣 1 分嗎?對上游布商、和下游服飾品牌扣的權重一樣嗎?
  • 今年(2021)歐盟有端出一套囊括各議題的詳盡評估指南,目的是告訴大眾「怎樣叫有做 ESG」,但結果各路人馬開始利益遊說。如東歐國家希望「運送天然氣」也算綠能上的進步。(經濟學人
  • ESG 研究與評級的產業,還處於混沌的「戰國時代」,各間機構、各國家、各世界組織同時都在爭搶話語權
  • 「指標」最終會與時俱進,但重點是 ESG 投資者要「勇於提問」。英國投顧公司 Tribe Impact Capital 形容做「影響力投資」就像做調查新聞,要一直剝開外皮,看核心在發生什麼,越想找簡易指標,其實越容易被蒙蔽


未來會怎麼樣?

在未來,ESG 指標可望成為「多餘的形容詞」,因為大家會期待表現好的企業,本來就該包含良好 ESG 表現。(美國外交關係協會

  • 「做 ESG 」的主軸,在當前比較像在規避風險,而非如許多民眾想像的在「建造更好的世界」。因為企業知道,不理會外部成本,總有一天會被各議題反咬,如因不良社區關係、#MeToo 運動、黑人平權議題...等事件,遭抵制、罷工的公司。(金融時報
  • 擁有超過 50 兆美金的 Climate Action 100+ 是知名的永續投資人團體,常要求企業做 ESG,但《經濟學人》依舊指,這價值 50 兆的投資團隊,也沒有為「企業 ESG 數據披露」帶來太大改變。

這次訪問連線到上海、東京、和蘇黎世,與三家全球知名的 ESG 研究機構——晨星旗下的 Sustainalytics、巴克萊銀行高層獨立出來的 Arabesque、和屢登《經濟學人》的 RepRisk,一同揭開 ESG 的面紗。

什麼是 ESG?

ESG 指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大面向,此縮寫源於聯合國 2005 年報告,其指企業應將此三面向納入經營標準。
每個面向裡,都有各項細部指標。每間 ESG 評估機構不僅評分不同,議題權重也常因產業、國家位置大有不同。目前世上有超過 600 種評分方式、上千種衡量指標。

做 ESG 時

深度對談

question
一般的台灣中小企業,能洽詢歐美公司的 ESG 顧問服務嗎?報告是否以常見的 GRI 指標來做的?
張睿哲

張睿哲

晨星 Sustainalytics
大中華區銷售主管

我們的 ESG 評級服務,是可以接受全球各地公司詢問的,目前已涵蓋大約一萬四千家左右的客戶,當然其中也有很多台灣的公司。現在的投資人越來越重視 ESG 議題,我們主要透過企業的公開資料、CSR 報告、具公信力的媒體資訊、以及第三方行業報告等,來進行評級、並以商務合作方式授權企業使用於正式用途,如:投資人關係、媒體、網站、融資等。

基本上,我們會參照國際指標如:GRI、SASB 等,再加上分析師的專業判斷,發展出一套我們的標準化系統,而這些評斷的資料,也都會與時俱進。

雨宮寬

雨宮寬

Arabesque 日韓分部總監

我們在亞洲、歐洲及美洲都設有辦事處,是接受世界各地企業諮詢的,台灣也有許多企業與我們合作。而我們的報告,通常會使用企業的公開資訊,其中有些的確是基於 GRI、SASB 作為指標,並不會特別設限。

在我們名為「S-Ray」的網頁上,其實免費就可以看到近三個月更新的所有數據資料,而且它是個象限圖表,可以直接點出想要比較的企業,例如想查台積電跟三星的 ESG 評比,直接輸入就會出現了。但如果是我們付費的客戶,就能看到每日更新的數據

Alessandra Oglino

Alessandra Oglino

RepRisk ESG 資深顧問

當然可以,我們目前就有幾間來自台灣的客戶,例如元大投信。服務範圍在亞洲其實滿廣的,包含香港、日本等地都有。我們主要是提供「ESG 風險數據」,其中當然包括一些分析和指標,來幫助客戶在 ESG 方面做決策。我們在 ESG 領域已經做了 15 年了,有業內最大的 ESG 數據庫,總共涵蓋 185,000 家上市、非上市公司, 以及 45,000 多個基礎設施,涵蓋各個行業和市場,包括新興市場和前沿市場。我們的研究方法論,可以從我們的 28 個 ESG 議題說起...

question
Alessandra 提到「用 AI 來追蹤 ESG 議題」的這種心法是什麼呢?
Alessandra Oglino

Alessandra Oglino

RepRisk ESG 資深顧問

首先第一步是,我們的 AI 每天都會監測 10 萬多個媒體和利益相關者消息來源,其中包含 23 種語言,它的運作,是基於我們給 28 項 ESG 議題下一系列的關鍵字,讓機器去做篩選。而這個篩選的過程,要強調一下,我們都是抓第三方來源,尤其是公信力的公開資料,除了媒體之外,還有非政府組織、智庫、各地執法單位等,因為我們的評估排除各公司自家提供的資訊。

接著,當 AI 捕捉到潛在 ESG 風險的相關訊息後,就是我們分析師的工作了...

question
客戶通常是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找你們呢?
雨宮寬

雨宮寬

Arabesque 日韓分部總監

通常找我們的客戶都是追求以下三種服務,如:評估是否可做永續投資、ESG 數據分析諮詢(S-Ray)、以及一款結合 AI 智能的投資管理系統(AutoCIo)。因為我們將 ESG 標準納入投資的策略,因此客戶大致分為兩種。

首先是企業「想評估未來合作對象」所以找我們。很多企業,會在與潛在客戶合作前,讓我們分析該對象的 ESG 評分,看有沒有風險、是否有永續性,這有助於企業去了解對方的優劣勢,也更能了解,合作關係是否符合投資願景;第二種客戶,主要是想「為自己的公司分析,永續政策是否合宜」,或進一步制定新的投資策略,透過 ESG 及我們相關的數據資料,找到更能降低風險、提高回報的投資組合。

張睿哲

張睿哲

晨星 Sustainalytics
大中華區銷售主管

大致分成四大類。首先有些客戶,是因為機構投資人推薦,了解到機構投資者廣泛使用我們的 ESG 風險評級於投資決策,並與我們進行合作;第二種,是希望被「重新評級」的客戶,希望我們評估後,若能納入企業最新的公布的 ESG 資訊、獲得新的評級、分數有改善的話,授權後他們就可以對外使用;第三種,本身分數就非常好的客戶,拿到授權後,能夠對外宣傳;第四種,則是希望我們去分析他的同業、幫忙做比較,進而了解為何某間競爭者表現特別突出,作為一種借鏡去改變。

Alessandra Oglino

Alessandra Oglino

RepRisk ESG 資深顧問

其實我們的客戶通常不是「要報告」,而是為了獲得我們的工具,幫助他們可以持續檢視投資組合是否有風險、或業務上合作對象以及自身經營的狀況等。我們比較特別的是,我們的資訊都是每天、每天在做更新的,所以我們的客戶通常是希望可以隨時進 RepRisk 的系統看,自己關注的企業、產業在 ESG 上的最新表現,包括數據、分析、指標、研究等,所以才來找我們。像不管是金融業者需要做投資評估、或審計業者需要做調查,等各種情境,其實都可以用到我們的數據庫。

可以想像成一個 dashboard 系統,而且是每天都在做更新的,除了有各家的 ESG 當前評分,還可以選擇要接收哪些公司的警訊通知,好讓客戶在他關注的領域有變動時,盡快時間知道。當然在客戶開始使用之前,我們還要先做教學,讓客戶知道怎麼看報告、那些分數評級是什麼意思等,以便了解各項 ESG 評分背後的意義。

question
你們的 ESG 調查,都是著重在哪些議題類別、哪些產業項目來分析的呢?
Alessandra Oglino

Alessandra Oglino

RepRisk ESG 資深顧問

我們把 ESG 分成 28 個項目和 73 個主題標籤——總共 101 個 ESG 風險因子,而且從資料庫建立到現在,我們始終都用這個分類,這目的是為了保持這套方法論的一致性。要說我們著重的議題,其實非常廣泛,以 E 舉例,有綠化園林、碳排放、氣候變遷、環境保育等問題;以 S 來說,有童工、勞工過勞、人權維護等;而 G 方面,可能包括貪腐、洗錢、逃稅等。

任何產業都可能有上述相關的風險要評估,所以我們的評級系統,不是依照行業別做區分,而是依照這 28 個 ESG 項目。我們對這些不同議題的標準都很中立,不會說特別把童工議題權重放很高、又把另一項議題權重放很低這樣...

張睿哲

張睿哲

晨星 Sustainalytics
大中華區銷售主管

我們著重的類別、和產業非常廣泛,很難一一列舉,因爲不同公司所屬行業不同,會有非常不同的 ESG 風險分布(專業上稱作 material esg issues )。舉例來說,網路公司的「資訊隱私問題」風險權重可能比其它行業高;水泥石化工業者的「碳排放污染」權重會較高;又或者是食品公司,食品安全權重占比相對高。

雨宮寬

雨宮寬

Arabesque 日韓分部總監

在我們 S-Ray 網頁上可以看到,我們首先是用兩大指標來做象限圖,X 軸上是 ESG 分數,即環境、社會、及治理三大塊;Y 軸上則是 GC(聯合國全球盟約)分數,其中包含人權、勞工權益、環境保育和反腐敗這四大領域。而若一間公司有涉入特別爭議性的議題,如賭博、煙草、酒精...等,我們也會特別標示出來。

在這背後,其實我們也有細分成 22 個項目在做評估,包括資本結構、碳排放、商業倫理、審計弊案調查、透明度、多元性...等。

question
雨宮先生提到「細分成多個項目做評估」的部分,能不能給一個運作過程的範例呢?
雨宮寬

雨宮寬

Arabesque 日韓分部總監

我們在 ESG 評分上,比較特別的其中一個方法論是,相較於「發問卷給各家公司回答」的評分方式,我們是採用「二進制格式」,也就是「一或零」、「yes 或 no」的明確回答,去做評分。舉例來說,會問說「有沒有做到某項環保政策」?如果 A 公司比 B 公司做更多、有更多的「Yes」,那分數就會比較高。最後,每項的評分標準都會從 0 排到 100,有高於 50 分的話,通常就是不錯的表現。

question
許多角色對 ESG 持懷疑論,如投資者覺得沒有統一標準、環團覺得企業只揭露偏好項目、大老闆則不知該揭露哪些項目。對此有什麼看法?
Alessandra Oglino

Alessandra Oglino

RepRisk ESG 資深顧問

首先我認為,對這個領域抱持懷疑的態度很正常,的確 ESG 的世界還有點混亂。有個新的名詞叫「總體混亂」(aggregate confusion),就是在指研究我們業界時,發現多家指標、且各家指標相關性不高的狀況。作為一家在 90 年代就開始做 ESG 的企業來說,我們的確在近年看到...

張睿哲

張睿哲

晨星 Sustainalytics
大中華區銷售主管

我們常因不願意花時間理解而用普遍適用於各類議題的缺點套用在新的議題上,其實很多事情,沒有統一的標準、看法、準則是常態。重點是大家是否正在「努力找到相對統一」的標準,我覺得 ESG 行業正朝著這方向發展...

question
為什麼「統一標準」這麼難?
Alessandra Oglino

Alessandra Oglino

RepRisk ESG 資深顧問

其實整個 ESG 大環境,還算是個還在混屯期的新產業,產業頂多只存在了十多年,正在要邁向成熟的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早,所以看到現在很多標準、很混亂其實很正常。在現在 ESG 開始成為主流後,我們覺得是有機會加快標準統一的。

而眼前的「亂象」可以說是情有可原,畢竟要找到一套適用每個國家、每個產業的標準,大家也都滿意,其實很難。當前業界一個重要議題是 ESG 數據透明化、規則化、並且具有明確的用例,以便用戶可以利用數據進行決策。

雨宮寬

雨宮寬

Arabesque 日韓分部總監

其實有些對全球都造成影響的項目,都是有一定標準性的,例如:環境保育、碳排放等,因為這些基本上,都是全人類共同要面對的問題;但對其它領域來說,因為常牽扯各種外部因素,有時難以標準化

簡單來說,根據不同產業的性質、對各種項目的影響深淺程度會非常不同,因此,光是不同產業,評級的標準就會不盡相同了,而每個項目,也會根據不同國家所在的地理位置、風俗文化,再去做調整。以台灣來說的話,其實參考 MSCI Taiwan Index 就是一個滿主流的標準了。

question
市面上這麼多機構在做、這麼多種報告,公司要怎麼選擇他要什麼 ESG 報告?
張睿哲

張睿哲

晨星 Sustainalytics
大中華區銷售主管

主要是看一家公司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以資本市場或投資者關係角度出發,可以看公司的股東名冊、理解重要的機構股東,重視哪些評級機構的評比,針對股東重視的評分重點管理。ESG 管理就像投資人關係管理,不能期待投資人去閱讀整份年報,也不能期待投資人閱讀整份 ESG 報告。像做路演 PPT 一樣,整理一份關於 ESG 的重點報告,以便隨時發給投資人或其它利益相關團體,讓外部人迅速了解公司的 ESG 表現、計畫、目標,有助於 ESG 管理。

雨宮寬

雨宮寬

Arabesque 日韓分部總監

其實我覺得公司要先了解自己要什麼。比如很多機構是純粹依據財務金融面下去做評估,那我們就不太是這類、有些機構專精在龐大的數字、有些機構專精在撰寫報告...等,那我們的話,有個特點,就是每天都更新資料。

除了每間公司提供的服務外,他們背後用的方法論也會大不相同。企業諮詢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後,也可以評估各家公司的「方法論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以及要看是否有「一致性的指標方針」,釐清各公司的風格後,再來作選擇比較好。

Alessandra Oglino

Alessandra Oglino

RepRisk ESG 資深顧問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企業要去了解,他們在 ESG 這塊想做到什麼?又想怎麼執行?譬如一家企業找上我們的話,通常是看上我們龐大的資料庫、和我們用很久的方法論,他們可能在意的,會是我們方法論的一致性、穩健的資源等。尤其我們著重「不只看公司自家報告,而是追蹤第三方資料驗證」,會是一些客戶找我們洽詢最看中的地方。自主披露的數據不是可靠的數據——尤其是在披露內容涉及風險時。

我會建議企業們在挑選需要的 ESG 服務時,要去看對方提供的風險數據「背後是用什麼方法論」,這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正因如此,RepRisk 目前已經將數據方法學完全公開,並通過 Jupyter Notebooks 在公司網站上發布,這樣所有人都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我們生成研究和指標的方法和算法。

question
可以說亞洲注重 ESG 這塊的程度急速成長嗎?
雨宮寬

雨宮寬

Arabesque 日韓分部總監

沒錯,以日本來舉例,像《日經》旗下的著名財經分析網——QUICK Corp.最近就跟我們結盟,因為整個大環境都開始重視對永續的投資,也越來越多日本公司,開始把 ESG 當作他們的核心策略。這種趨勢,也促使金融跟 ESG 雙方合作,把數據、資料整合後,對彼此來說是雙贏,對大環境也是一種進步。

張睿哲

張睿哲

晨星 Sustainalytics
大中華區銷售主管

亞洲的投資者、政府、監管機構、甚至消費者都越來越重視 ESG,重視程度的提升,也對企業改善 ESG 表現帶來一定壓力,驅動企業管理者提高重視程度。未來,ESG 表現會成為企業競爭優勢重要的一環, ESG 評級也會像信用評級一樣接近剛性需求。根據晨星數據,2021 年亞太區的 ESG 基金規模增長了 133 %,全球簽署聯合國責任投資 UNPRI 的機構,已掌管 100 兆美元以上的資產,我們相信這個趨勢是不可逆的。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