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川普「對等關稅」想要什麼?中、美市場脫鉤態勢加劇,談判未啟先對峙

川普「對等關稅」想要什麼?中、美市場脫鉤態勢加劇,談判未啟先對峙

Apr 07, 2025

川普解放日推出的驚人對等關稅讓美股蒸發 6 兆美元,美國各大城市都出現反川普遊行。(路透社)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川普推出史上最大規模的高關稅,不僅讓中國成為主要衝擊對象,也讓全球多國被迫重新評估對美關係,其中至少八國主動釋出貿易談判意願。北京方面則陷入兩難局面;密使外交失效、內部溝通阻滯,從錯失巴拿馬港控制權,到面臨 TikTok 可能被強制出售的風險,中國面對川普「交易至上」的外交路線,顯得格外被動與焦慮。在尋求與美國達成協議的過程中,北京是否會像冷戰期間的蘇聯那樣陷入孤立?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稱為「解放日」的上週三(4/2)簽署行政命令,宣布 4 月 5 日開始對全球各國展開「對等關稅」計畫,關稅數字遠遠超過市場預期,全球經濟前景在幾天內從穩健成長瞬間轉變為衰退風險,短短兩個交易日,美元資產呈現股匯齊跌局面,兩天內超過 6 兆美元的財富蒸發殆盡,全球金融資產也經歷血洗。

摩根大通的最新研究報告,將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從 40% 上調至 60%,美國 2025 年第 4 季的經濟成長率將從原本的成長 1.3%,轉為衰退 3%;野村證券研究所則稍微樂觀的認為第 4 季還有機會維持在正 0.6%。

這是自 1968 年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關稅增幅,川普到底想要什麼?


財政部長貝森特:「看看各國提出什麼條件。」

川普目前設定的關稅率,以目前的貿易額度計算,預估將為美國帶來增加的關稅收入約 5,912 億美元,平均有效關稅稅率達 18.09 個百分點,這是 100 年來的新高點。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接受彭博電視專訪時說,美國的貿易夥伴不要對最新關稅措施進行報復。他表示,除非有報復行動,否則不會再進一步上調,「這是上限。」

換句話說,這個數字有調降空間?雖然川普的首席貿易顧問、也是這次對等關稅政策的主導人納瓦羅(Peter Navarro),強硬的表示這些數字不會改變,「因此企業才會到美國設立製造工廠。」但川普在宣布關稅的第二天卻又在空軍一號上對記者釋出矛盾的訊息說,這個關稅政策賦予了美國「主導地位,擁有強大的談判實力,」如果一些國家提出「非凡」的提議,他願意就降低對等關稅進行談判。

果不其然,週日(4/6)貝森特接受美國廣播電視網 NBC 專訪時說,「我認為我們必須看看各國提出什麼條件,以及是否可信。」川普的經濟顧問哈塞特(Kevin Hassett)同一天表示,為回應川普,已有 50 多個國家向白宮發出訊息,表示希望啟動貿易談判;台灣也在其中,總統賴清德在連假最後一天、股市開盤前宣布,正以「零關稅」為目標與美國開啟貿易談判。

自 2022 年以來,美國經濟成長率平均接近 3%,遠遠優於其他富裕國家;《華爾街日報》的分析認為,川普和他的團隊可能認為,在相對良好的經濟基礎下,美國消費者的韌性夠高,足以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開始與各國談判,尋求對美國最好的利益。

那麼,至今有哪些國家對川普釋出正向談判意願?

至少 8 個貿易型國家表達談判意願

4 月 2 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玫瑰園就關稅問題發表演說,提出史無前例的高關稅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動,這一幕將成為歷史關鍵時刻。(路透社)

統整目前的外媒報導,至少 8 個國家或區域已經火速在週末表達積極與美國談判的意願。

  • 柬埔寨:柬埔寨是鞋類等一些美國產品的主要製造商,川普給柬埔寨的對等關稅率是 49% 的超高稅率。週末柬埔寨商務部致函川普政府,只要開始貿易談判,柬埔寨就會把對美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從 35% 降至 5%。
  • 歐盟:雖然法國總統馬克宏呼籲歐盟企業應該「集體團結」,暫停在美國的投資。但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von der Leyen)卻釋出善意說,雖然歐洲「準備回應」川普的關稅並可能採取報復措施,但歐洲也希望與美國進行談判,暫時不會宣布任何立即的反制措施,並表示歐盟負責處理歐盟 27 個成員國貿易問題的委員會「隨時準備」進行談判。
  • 英國:英國官員表示他們可能很快就會在「幾週內」和美國達成協議,取消或降低川普對英國徵收的 10% 關稅,交換條件包含降低進口自美國的牛肉和魚類的關稅,更具誘因的還有降低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在英國繳納的稅金。
  • 越南:大量中國製造商在第一次中美貿易戰前後轉往越南生產,這也開啟越南快速經濟成長的契機。面臨川普 46% 的對等關稅越南經濟無疑將受到重創,越南共產黨很快在週末提出取消對美國商品所有關稅的條件作為交換,希望川普政府暫停對該國出口產品徵收關稅至少 45 天。不過,納瓦羅週日對記者表示,越南的提議還不夠深入,「即使越南對美國零關稅,美國對越南貿易逆差仍然高達 1,200 億美元,」他接著強調,「越南政府對國內廠商提供不公平的出口補貼,而且涉嫌充當中國出口逃避關稅的平台。」
  • 印度:一位印度政府官員匿名表示,新德里尋求與美國對話而不是對抗。不過,今年 2 月印度總理莫迪在華盛頓拜訪川普後,印、美之間就一直在進行貿易談判,這讓印度相對其他國家擁有更早的貿易談判機會。
  • 台灣:總統賴清德在週日公開表示,台灣不會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任何報復性關稅,他希望與川普政府進行談判,以實現美台「零關稅」目標,並承諾會增加台灣對美國的投資。
  • 以色列:以色列在上週川普推出關稅措施之前M就取消了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的關稅。以色列總理納坦亞胡本週將訪問川普,希望川普在兩國領導人會晤後取消對以色列進口產品徵收的 17% 的關稅。
  • 印尼:印尼首席經濟部長(Airlangga Hartarto) 週日表示,印尼將透過外交方式解決川普對該國產品徵收的 32% 關稅,而不是實施報復性關稅,印尼正計劃派代表團前往美國與川普進行談判。

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即刻啟動

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本質上,是要求廢除 WTO(世界貿易組織)自 1995 年以來制定的規範。在這些規範下,中國能夠向世界提供廉價出口產品,同時限制外國產品進入自身市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 2,950 億美元,是美國貿易夥伴中最大的順差。

從目前公布的數據來看,中國仍然是川普貿易戰的最大目標,包括原先加徵之 20%及新一輪對等關稅 34%,中國如今面臨高達 54% 的美國關稅稅率。以目前的貿易額來看,美國從中國新增的關稅稅收,預估將會高達 1,953 億美元,站預估總額的 33%,為所有國家之最,這把美國對中國的有效關稅稅率推升到 5.98 %,遠遠高於其他主要貿易夥伴。

作為報復,中國在川普公布新增稅率的第三天,宣布將對所有美國商品無例外的徵收 34% 的額外關稅,並限制美國最需要的稀土礦物出口,將美國公司列入貿易黑名單,並對美國化學品和材料公司杜邦的中國業務展開反壟斷調查。

川普馬上在他的社交媒體上說,「中國玩錯了,他們驚慌失措——這是他們承受不起的!」

與中國貿易市場高度相關的墨西哥與加拿大,雖同為美國簽訂《美墨加協議》(USMCA)的貿易夥伴,但此次仍以 25% 稅率計算對等加徵比率,未將 USMCA 豁免納入考量。部分評論認為,川普不惜代價,目標就是要堵絕所有中國透過美國市場獲利的機會。

川普 2.0 上任以來,北京一直吃下來自川普團隊的閉門羹。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今年 2 月在川普出席聯合國會議期間,曾尋求與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Mike Waltz)會面,建立常態溝通管道,但是川普並不同意,這也讓北京一直處於被動狀態。中、美缺乏溝通的情況,經過上週的針鋒相對後,目前完全沒有緩解的跡象。《華爾街日報》的評論認為,「雙方未來很可能會出現針鋒相對的報復循環,甚至很難在短期內啟動談判。 」

北京一位高級經濟學家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表示:「這相當於宣布與中國『戰略脫鉤』。」北京智庫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週四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川普最新的關稅措施超出了市場和政府的預期,預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將因此下降一半以上。

中美「密使外交」不再奏效

對中國而言,在經濟緊縮的壓力下失去更多美國出口市場無疑是更大的麻煩,但相較於靈活因應的外交體系,中國政治制度仰賴既有的正式管道與慣例,面對像川普這樣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導人,應對上顯得困難重重。

川普第一任期期間,中國時任駐美大使崔天凱曾與川普女婿賈瑞德・庫許納(Jared Kushner)建立私下聯繫關係,這為中美兩國之間的協商發揮了潤滑作用。然而,面對川普最新一屆的競選與顧問團隊,北京迄今尚未建立任何類似的非正式對話管道。知情人士透露,現任中國駐美大使謝鋒也試圖與川普顧問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展開接觸,但未能成功。北京方面原本期望,馬斯克作為特斯拉(Tesla)執行長、且該公司約半數電動車產量來自中國,能成為在川普團隊中平衡對中強硬派的潛在管道。

然而,過去北京常依賴的美國企業領袖——如華爾街金融家等,也不再願意在當前政治氛圍中扮演中介角色。一位美國高層主管對記者直言:「誰會想扮演那種角色?沒有人想做。」

川普 2.0 傾向只與談判對象的決策者直接對話。不管是烏克蘭戰爭或加薩戰爭,川普都是主要談判者,他把俄羅斯總統普丁(Putin)、以色列總理納坦雅亞胡與哈瑪斯領導人視為唯一值得對話的對象,排除中間官僚與多邊機制,展現出他一貫的「一對一交易式外交」風格。

據了解,當川普陣營提出希望與習近平辦公廳主任蔡奇等高階官員直接對話時,北京方面立刻退縮,認為此類「即興外交」具有高度政治風險,無法接受。同時,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今年 2 月向美方發出聯繫意願,分別致函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與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但未獲積極回應。最終,在 3 月底,格里爾選擇與王文濤的上級、同時也是習近平親信的中國副總理何立峰進行首次視訊會談。

北京政府受困於內需不振的壓力,難以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之下撐著中國的經濟能量。今年 2 月 28 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政府呼籲「中國人民胸懷大志,努力重振受創的消費。」然而,川普對中國的 54% 對等關稅,無疑將更重創中國原就已經疲軟的經濟。(路透社)

錯失巴拿馬運河談判籌碼,TikTok 成中美下一個戰場

儘管美國川普在一月的就職演說中警告,中國在巴拿馬運河的影響力對美國造成嚴重的威脅,但當香港長和集團(CK Hutchison)宣布將在巴拿馬的港口資產出售給由貝萊德(BlackRock)領軍的美國投資集團時,中國高層顯然措手不及。據熟悉中國決策圈的消息人士透露,川普所指「中國控制運河、美國將奪回控制權」的言論,在中國高層內部幾乎未被討論。更沒有人想到要提前與長和集團接洽,以阻止這筆交易發生。

原本,習近平領導層還認為巴拿馬港口議題可作為與川普政府談判的籌碼,預期雙方不久將展開新一輪接觸。然而如今情勢逆轉,中國不但未能把握時機,還陷入一場兩難困境。目前,中國正透過對該筆交易啟動反壟斷審查,試圖挽回一些談判槓桿,但此舉也可能正中川普下懷,反而印證了他所謂「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的指控

面對這次失誤,中國官員態度明顯轉為謹慎,尤其在另一項重大議題——TikTok——上更加小心應對。隨著川普考慮推動 TikTok 從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剝離在美業務,北京不願再重蹈覆轍、輕易讓出談判槓桿。近期在與來訪的美國企業高層會晤時,中國官員明確表達反對「商業搶劫」(commercial robbery)的立場,特別是任何可能導致中國喪失對 TikTok 核心演算法控制權的交易。演算法被視為該應用程式推送內容給用戶的「秘密武器」,是中國絕不願放棄的核心資產

目前,川普政府與中國官方之間尚未就 TikTok、貿易或其他經濟議題展開任何正式談判。消息人士指出,若要開啟對話,北京將期待美方先釋出某種「下台階」,例如川普因市場劇烈反應被迫縮減關稅措施。事實上,川普日前公布一系列對外關稅行動後,全球市場普遍下跌,美國市場更是重挫。

目前,無論是誰掌握美中關係的主導權,那個人都不是北京的習近平。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旭編輯

旭編輯 / 編輯

編輯

張育寧

張育寧 / 總編輯

審訂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記者旁觀「小川普們」吵架,川普「即興治國」的軟肋現蹤

記者旁觀「小川普們」吵架,川普「即興治國」的軟肋現蹤

在川普式外交中,「美國優先」不是口號,而是實際操作的準則。但這項原則一旦落到治理細節中,對幕僚而言,辨認什麼才是真正的「美國利益」,反而變得困難。當決策繞過傳統程序、仰賴直覺與臨場判斷,幕僚不只是執行者,更成了詮釋者。在國際秩序搖晃、盟友關係緊繃的時刻,這種模糊與彈性帶來的不確定性,不僅讓對手焦慮,也讓白宮內部陷入持續拉鋸。

2025-03-27 15:01:00

川普沒通知歐盟就跑去跟普丁談判,他真正想做什麼?

川普沒通知歐盟就跑去跟普丁談判,他真正想做什麼?

川普重返白宮,美國外交戰略急轉直下,副總統凡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強硬發言,凸顯美國對歐洲的期待:自主承擔防務責任。歐洲領袖對此反應不一,馬克宏警告這是「電擊警鐘」,敦促歐洲加強國防與經濟獨立。川普 2.0 來襲:美歐外交重塑,歐洲能否承擔自身命運?

2025-02-15 06:00:00

川普貿易戰迫在眉睫,中國的反應快速強硬但是力道卻嫌小

川普貿易戰迫在眉睫,中國的反應快速強硬但是力道卻嫌小

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升溫,中國迅速祭出多項反制措施,包括對美國企業展開調查、限制關鍵礦物出口及制裁無人機技術公司,以非對稱方式回應美國壓力。然而,這些行動的實際影響有限,更多展現象徵意義。隨著全球供應鏈持續多元化,中國在短期戰略反擊與長期經濟利益平衡之間,面臨愈發艱難的抉擇。

2024-12-12 15:51: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