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9 月,新加坡國立大學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 IPS)的一項本地民意研究顯示,多數新加坡人覺得今天比十年前更民主¹。
但他們心中對民主的看法,是「過得安穩、政府廉潔、治安穩;並能在自由公平的選舉中選領袖」,對街頭抗議或高分貝辯論的期待,則明顯相對低。72.2% 同意「民主雖不完美,仍是最好的政府形式」,79.1% 認為現行體制運作良好或僅需微調。正如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學者陳慶文(Eugene Tan)所說:
「我們不會照抄西方的民主版本。(We certainly don’t ape Western interpretations of democracy.)」¹
帶著這把「在地尺」,回顧 2025 年 5 月 3 日大選與其後四個月的政治節奏,會更容易讀懂這座城邦:一個一黨優勢、但高度強調乾淨政治與社會安定的國家,正用自己的語法回答「什麼叫更民主」。
一眼看懂|四個關鍵變化:從選舉煙火到治理日常
選前的喧鬧像煙火,選後的「光」才照進制度。下面四件事,是 5 至 9 月新加坡政治制度最直接、影響較顯著的變化。
- 強授權定調(國會版圖):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 PAP)以 87/97 席繼續掌握國會,得票率 65.57%;反對黨工人黨(Workers’ Party, WP)則維持 10 席,另有 2 席由最高落選者出任非選區議員(NCMP)³⁴。新加坡總理黃循財(Lawrence Wong)當天對媒體說:
- 「這是清楚且強而有力的授權。(a clear and strong mandate)」²。
黃循財是新加坡第四任總理,早期擔任李顯龍的首席私人秘書 (Principal Private Secretary),在 COVID-19 疫情期間聲望達到巔峰,之後擠下原定的接班人王瑞杰(Heng Swee Keat),成爲李家之後新加坡第四代領導團隊核心人物,以善於使用社群媒體進行溝通知名。如何回應選民對更多元聲音與更高透明度的期待,是他目前的挑戰。(達志影像)
- 確立「強授權」基調:執政的人民行動黨(PAP)以 87/97 席壓倒性勝出,總理黃循財將其定義為「清楚且強而有力的授權」,作為政府在動盪世界中自信發聲的後盾²³。
- 資訊戰迎來「禁深偽」首秀:選季首次全面禁止描繪候選人的深度偽造(Deepfake)選舉廣告,從源頭防堵那些「以假亂真」的內容污染選民判斷;涵蓋「發布/推播/轉貼」三個動作,同時,發文者有標示義務,主管機關與平臺具下架權⁵⁶。
- 啟動對外國廣告的「快速下架」(OEA)機制:政府點名多名外國人士嘗試影響選舉,並要求媒體平臺下架或限流線上選舉廣告(Online Election Advertising, OEA);針對這個法案,新加坡內政部(MHA)與選舉局(ELD)在聯合聲明中說:
- 「新加坡的政治,必須由新加坡人決定。(Singapore’s politics must be for Singaporeans alone to decide.)」⁷。
- 設計街頭政治的「自動門」:位於芳林公園(Hong Lim Park)的「講者之角」(Speakers’ Corner)在選舉期間需准證才能集會,直至投票日中午才恢復免證,避免繞過集會規範;政府稱此舉在言論空間與選舉秩序之間求取平衡⁸。
背景脈絡(一)|為什麼近年新加坡反對黨比較「撐得住」?
過去 40 年,新加坡反對黨的「當選席次」(不含 NCMP)從常年象徵性的 1 至 2 席,走到近兩屆都穩穩維持在 10 席;選舉賽道沒有大變,但已出現幾個關鍵台階。從 2 席到 10 席,背後不僅是民意的轉變,更有三個關鍵的制度因素在支撐:
- 從挑戰者到深耕者:在地經營累積「在位優勢」。工人黨(WP)在阿裕尼、後港與盛港三個選區,已從「攻城」走到「守城」。長期的社區服務與組織網絡、日常互動的信任——讓 WP 能穩守 3 個據點,「守住 3 至 保 10」成為可操作、可預期的選戰目標¹⁴。
- 「我們會盡力而為。(We will do our best.)」——畢丹星(Pritam Singh),WP 黨魁(2025 選後受訪)²¹
- 輸了也能進國會:非選區議員的「安全氣囊」。非選區議員的「安全氣囊」。新加坡設有非選區議員(Non-constituency Member of Parliament, NCMP)制度,目的在於確保國會始終有反對聲音。2016 年的改革,這個把「最低反對聲量」拉高到 12 席(反對黨當選席+NCMP 合計不能小於 12 席),而且 NCMP 的投票權等同當選議員——這是時任總理李顯龍(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繼承人)在國會辯論中,明確承諾的數字¹⁵、¹⁶,制度沿革可見官方與國家圖書館頁面¹⁷。
「最低反對聲量」的制度設立代表,即使某屆反對黨當選席次下滑,NCMP 也會自動補位,把國會辯論的「音量」撐在一條安全線上。¹⁷ - 高門檻的雙面刃:集選區一旦攻下就比較穩。集選區(Group Representation Constituency, GRC)對反對黨是個高牆,難以突破;但一旦攻下,它也反過來成為一個保護層。因為選民投票給的是一個團隊,只要團隊表現穩健,就更容易形成板塊化的支持,不易被輕易翻盤¹⁸。不過,執政黨主導的選區檢討委員會(Electoral Boundaries Review Committee, EBRC)每屆可微調邊界——透過選區邊界重劃(EBRC),使得板塊的「難度係數」不是一成不變;這既可能增加攻堅難度,也可能為強經營的團隊「加固城牆」¹⁹、²⁰。
畢丹星(Pritam Singh)是新加坡國會最大反對黨——工人黨 (The Workers' Party, WP) 的秘書長和領袖。具有律師和軍職背景,作為新加坡獨立以來,首位被政府正式授予官銜的反對黨領袖,他被視為新加坡政治邁向更成熟、更多元對話的代表性人物。(達志影像)
背景脈絡(二)|不只國會席次:制度與國際規則如何同步演進?
- 選務規則 → 更精密:新版《選舉廣告規則》明確界定「深偽/近似深偽」、標示義務、申訴與下架流程——球場邊線被畫得更清楚⁵。選舉局(ELD)「候選人應避免負面競選與深偽內容。」這個聲明⁶降低選舉受到 AI 和社群媒體等科技因素的干擾。
- 平臺合規 → 更即時:選前,新加坡內政部(MHA)與選舉局(ELD)要求社群與影音平臺下架涉選的外國「線上選舉廣告」(Online Election Advertising, OEA),簡言之,涵蓋付費投放、贊助貼文與推播的選舉相關內容;外國人士不得投放,違規可被要求限流或下架。各家平臺因此拉起「快速處理線」,遇到疑慮內容先自我審查、先處理、再回報;風險自審成了新常態⁷。
- 對外規則 → 長出「數位骨架」:新加坡今年五月和歐盟簽訂數位貿易協定(EU-Singapore Digital Trade Agreement, EUSDTA),將跨境資料流、電子文件互認、原始碼保護等寫入雙邊關係⁹。
- 「我們是志同道合的夥伴,將共同維護以規則為本的貿易秩序。(like-minded partners… rules-based trading order)」——貿易部長傅海燕(Grace Fu)⁹。
- 國際評等 → 一面外部鏡子:美國的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 2025 年給新加坡評分 「部分自由」 48/100;總部位於巴黎的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RSF) 2025 指數則把新加坡置於後半段,新家摸媒體環境的結構性限制仍然巨大¹¹¹²。
- 人權時鐘 → 倒數:新家坡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普遍定期審議(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 UPR),大約 4.5 年一次的會議,即將在今年 9 月進行第 4 輪會議,新加坡必須提交利害關係人報告,到 2026 年 5 月將進行審議,到時候新加坡必須針對「死刑、集會、媒體法」等議題等提出逐條回應¹³。
回應得好,有助在歐盟等夥伴眼中強化「規範可信賴」形象、為數位貿易與供應鏈合作加分;回應保守,則可能增加國際審視與談判議程中的聲譽摩擦。
影響|一套新規則,對賽場上的各方意味著什麼?
當規則改變,賽場上的每個角色都會感受到不同的摩擦力。這套新作法,對不同陣營來說效果截然不同:
- 對執政黨:像「穩定器」——「禁深偽、快下架、街頭開合」三層安全氣囊,降低選舉期間的不可測風險,使訊息場域更乾淨、可預期⁵⁷⁸。
- 對反對黨:更高的「技術門檻」——在野陣營如今必須更熟悉數位廣告的法律紅線,為了避免誤觸,行動上可能變得更保守。這是一種新時代「看不見的合規成本」。
- 對媒體與平臺:風險自審常態化——新聞/廣告平台要有內控的 SOP 以回應官方要求,否則便可能面臨被公開點名的聲譽風險⁷。
分析|一黨獨大鬆動了嗎?
短答:沒有。
長答:賽道沒變,但規則更細、外壓更近。
- 政治結構依然穩固:人民行動黨(PAP)以 87/97 的席次與 65.57% 的壓倒性得票率牢牢掌握政局,加上反對黨工人黨(WP)維持的 10 個席次,國會「一又二分之一黨」的格局並未改變³⁴。
- 治理方式更「精密化」:深偽禁令/OEA 管制/講者之角開關,從線上廣告到線下集會,執政黨為政治競爭訂下了「可證明、可執行」的清晰邊界與節奏⁵⁶⁷⁸。
- 外部壓力更「具體化」:不論是 EUSDTA 的數位細則或是聯合國 UPR 的人權清單,都倒逼新加坡需要回應的國際議題變得更有時效性與約束力⁹¹⁰¹³。
一句話結論:外壓更近,透明提高;然而結構未鬆,規則更細。
接下來看什麼?五個值得觀測的時間點
以下五個節點,將決定新加坡 2025 年到 2026 年的民主制度走向:
- (今年 Q4 起)執法透明度:政府引用 POFMA 或下架廣告的案例,其速度、對象與救濟是否更透明?
- (持續)國會攻防:反對黨能否將廣告標示、申訴流程等技術細節,成功推進到公開辯論的層次?
- (待同意)EUSDTA 落地:協定批准後,將如何轉化為各部會的執行指南,並帶動企業端的「合規投資」⁹¹⁰?
- (年度)國際評分變化:2026 年的自由之家等報告,會不會在立法或政治參與等子項目上,給予新加坡更高的分數¹¹¹²?
- (2025/9 → 2026/5)UPR 倒數:新加坡政府是否會針對公民團體的人權建議清單,提出具體的制度化追蹤或調整時間表¹³?
2025 年 5 月 1 日,最大反對黨工人黨 (WP) 支持者,在新加坡大選前的夜間集會上歡呼;本屆選舉工人黨成功守住了現有的 10 個席位,在阿裕尼、後港、盛港三個選區的深厚根基愈加鞏固,在國會「10席」的新常態,有機會成為新加坡進一步民主化的基礎根據地。(達志影像)
名詞註腳(Glossary|首見建議採「中文全稱(English, Acronym)+功能描述」)
-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 IPS):新加坡主要民意與公共政策研究機構,隸屬國大。
- 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 PAP):執政黨,由李光耀創立,自 1959 年起長期執政。
- 工人黨(Workers’ Party, WP):最大在野黨,主政阿裕尼 GRC、後港 SMC、盛港 GRC 等三個地區。
- 非選區議員(Non-constituency Member of Parliament, NCMP):確保國會有最低反對聲量的制度席位;自 2016 年起,NCMP 投票權等同當選議員,總反對聲量(當選+NCMP)不得少於 12 席。
- 選舉廣告規則(Parliamentary Elections – Election Advertising Regulations):規範選季線上/線下宣傳,包括「深偽」與「近似深偽」的禁制、標示義務與下架流程。
- 線上選舉廣告(Online Election Advertising, OEA):包含付費投放、贊助貼文與推播的涉選內容;外國人士不得投放。
- 新加坡內政部(Ministry of Home Affairs, MHA):主管內政、安全與相關法規執行。
- 新加坡選舉局(Elections Department, ELD):隸屬新加坡總理公署,主管選務與候選人/廣告規範。
- 講者之角(Speakers’ Corner, Hong Lim Park):位於新加坡芳林公園的合法集會區;選季可依公告調整免准證狀態。
- 集選區(Group Representation Constituency, GRC)/單選區(Single Member Constituency, SMC):GRC 為多人一組參選、團隊投票;SMC 為單一候選人。
- 選區檢討委員會(Electoral Boundaries Review Committee, EBRC):隸屬於選舉局,負責每屆選前的席次與選區邊界建議。
- 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Protection from Online Falsehoods and Manipulation Act, POFMA):授權政府對被認定為虛假且影響公共利益的內容發出更正/限制指示。
- 歐盟—新加坡數位貿易協定(EU-Singapore Digital Trade Agreement, EUSDTA):雙邊數位經濟規則框架,涵蓋跨境資料流、電子文件互認、原始碼保護等。
- 普遍定期審議(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 UPR):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人權「定期健檢」,約每 4.5 年一次;含政府國家報告與利害關係人(NGO 等)報告,並逐條回應建議。
參考來源:URL(最後存取:2025-09-02)
- [The Straits Times / IPS]:《Singaporeans feel country more democratic now than a decade ago, show support for system: Poll》(2024-09-27)。
- [CNA]:《GE2025: ‘Clear and strong mandate’ for PAP will put Singapore in better position to face turbulent world, says PM Wong》(2025-05-04)。
- [ELD]:《Final Results — General Election 2025》(2025-05;結果總頁)。
- [ELD]:《Media Release on Election of NCMPs in GE2025》(2025-05-19;PDF)。
- [Singapore Statutes Online]:《Parliamentary Elections (Election Advertising) Regulations 2024》(S 450/2024;2024-05-31)。
- [ELD / CNA]:(a)《Advisory to Candidates — Avoid negative campaigning; deepfakes》(2025-04-15)。(b)《Singapore passes law to ban deepfakes of candidates during elections》(2024-10-15)。
- [MHA / ELD]:《Joint Statement on Takedown of Foreign Online Election Advertising》(2025-04-25)。
- [Singapore Statutes Online]:《Public Order (Unrestricted Area — Speakers’ Corner) (Revocation) Order 2025》(S 277/2025;2025-04-21);《Public Order (Unrestricted Area — Speakers’ Corner) Order 2025》(S 289/2025;2025-05-04)。
- [MTI]:《Singapore and the EU strengthen economic partnership with the signing of the EUSDTA》(2025-05-07;含聯合聲明/PDF)。
- [EU Council]:《Council moves one step closer to concluding the Digital Trade Agreement with Singapore》(2025-04-14;含 PDF)。
- [Freedom House]:《Freedom in the World 2025 — Singapore(48/100, Partly Free)》(2025)。
- [RSF]:《Singapore — Country page /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 2025》(2025)。
- [UPR-Info / MFA]:《Singapore — UPR Cycle 4 timeline(Stakeholders’ deadline 2025-09-25;UPR WG 2026-05)》;《Singapore 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
- [ELD](歷屆結果,WP 地盤形成脈絡):
- — GE2011(WP 首奪阿裕尼 GRC):
- — GE2015(WP 守住阿裕尼、後港):
- — GE2020(WP 奪盛港 GRC):
- [PMO]:《PM Lee Hsien Loong — Debate on the President’s Address》(2016-01-27;宣布 NCMP 與當選議員投票權等同)。
- [The Straits Times]:《NCMPs to get equal voting rights — 7 things to know about the scheme》(2016-01-27)。
- [NLB]:《Non-Constituency Member of Parliament (NCMP) scheme》(制度沿革)。
- [ELD]:《Types of Electoral Divisions》(GRC/SMC 制度解釋)。
- [ELD]:《White Paper on the Report of the Electoral Boundaries Review Committee 2025》(2025-03-11;PDF);《EBRC 歷年白皮書索引》。
- [CAPE]:《Electoral Boundaries: An Explainer》(2025-03-11)。
- [YouTube / WP]:《(FULL) WP Pritam Singh post-GE2025 statement and media doorstop》(2025-05;「We will do our best」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