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初,泰國首都曼谷往北一小時車程的大城府,叉車來回穿梭。勝宏科技 (Victory Giant Technology, VGT) 的工人們正忙著把全新機台推進剛蓋好的工廠,從收購舊廠到正式投產,整個過程不到一年,目的很單純:接住 AI 伺服器那道熱浪。[1]
這已是勝宏科技在泰國的第二座印刷電路板(PCB)工廠,同一個地區,還有很多類似的廠區:供應商帶著現成的訂單往南跑,打造「中國+1」的生產基地,這已經是新的常態。《日經亞洲》訪問多家中、台、日、泰供應商,他們說得直白:AI,正在成為泰國電子製造業的新引擎。同時間,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也擴大了對整個 PCB 產業鏈的投資優惠,希望能讓泰國成為中國以外,全球最大的 PCB 生產中心。[1][2][3]
泰國政府近年積極搶佔「中國+1」大廠南移潮的機會,依賴過去的產業基礎,在 AI 熱潮中成為 PCB 新廠建置率最高的東南亞國家。圖為2024 年 12 月 4 日,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與泰國前總理他信·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抵達泰國曼谷,參加泰國人工智慧產業活動,共同宣示發展泰國製造業升級的願景。(路透社)
快速掌握|AI 與地緣政治同踩油門,投資熱但現場仍在磨
不過,雖然投資擴廠的速度像賽車一樣快,但實際的生產現場,產線和人才都還需要磨合。
- AI 供應鏈跑在最前面:像勝宏科技 (VGT)、金像電子 (Gold Circuit Electronics, GCE) 這些大廠,以 AI 伺服器、GPU 用高階電路板積極擴產,而且完全沒有減速的跡象。一名珠海衡格微電子設備 (Zhuhai Henger Microelectronic Equipment) 的經理就告訴《日經亞洲》:
「(勝宏)明年可能再向我們訂購約 100 套設備。」[1]
- 政府大力支持: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把對 PCB 的優惠,從單純的製造,擴大到材料、設備與服務。光是 2023 年就批准超過 40 家廠商、總金額約 26 至 27 億美元的投資案。[2][3]
- 地緣政治助攻:美、中角力加上關稅的不確定性,讓惠普(HP)、戴爾(Dell)等品牌大廠,都希望把產能更分散到東南亞。美國政府也在背後推動,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去年 3 月在曼谷開記者會時就說,
「美國推動半導體生產多元化,已經準備好要對泰國的投資超級加速(supercharge)」。[4]
- 風險同場:不過,不是所有市場都像 AI 一樣火熱,非 AI 產品的需求復甦情況並不平均。外資風風火火,但泰國本土最大的 PCB 廠 KCE Electronics 就還在觀望擴產時機。而且,目前泰國產線還得靠大量進口的材料和設備,要完全上手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另外,材料與設備仍仰賴進口,學習曲線還長。
KCE的經理說:「車用需求還是偏弱,我們雖然先把地買好了,但還沒決定什麼時候要大規模擴廠。」[1]
背景脈絡|PCB產業的四次大遷徙,泰國正站在「第五波」浪頭上?
把鏡頭拉遠就會發現,PCB 產業會選中泰國並不是偶然,而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全球供應鏈移動的自然延伸。
- 第一波(50–70 年代,美國起源):PCB 最早是為了軍事和太空競賽,在美國誕生的。1957 年,美國成立了國際電子工業聯接協會 (IPC),訂定了製造標準,為整個產業打下基礎。[5][6]
- 第二波(70–80 年代,日本領先):隨著日本的家電、隨身聽等消費電子產品席捲全球,日本在材料、製程和設備上都變得非常強勢,PCB 的製造中心也轉到了日本。[6]
- 第三波(90–2000 年代,台、韓崛起):個人電腦(PC)時代來臨,供應鏈跟著東移。台灣靠著反應快、有彈性的產業聚落,韓國則靠大集團的垂直整合,成為新的製造重鎮。[6]
- 第四波(2000–2020 年代,中國成工廠):大量的產能和投資湧入中國,讓中國長期以來在全球 PCB 市場的市占率都超過 50%。[6]
- 第五波(現在,去風險+AI 疊加):地緣政治風險和 AI 伺服器的火熱需求,這兩股力量加在一起,正推動投資轉向東南亞,泰國成了最大據點。台灣印刷電路板協會 (TPCA) 預估到了 2025 年,泰國製造的 PCB 在全球的市占率可以達到約 4.7%,2026 年可望破 5%。[1]
PCB 核心設備台廠大鎗科技(Ta Liang Technology)經理分享他的觀察:「凡跟 AI 沾上邊的供應商,都在帶頭塑造泰國 PCB 產業。」[1]
影響|為何是泰國?底子厚、政策猛,但也有鄰居在追
這場競賽中,勝出的關鍵不是誰最便宜,而是誰最穩定、產業鏈最完整。
- 扎實的產業底子:泰國長年是傳統硬碟(HDD)的製造重鎮,硬碟龍頭廠西部數據 (Western Digital, WD) 最近才剛加碼在泰國投資。全球約 80% 的硬碟都在泰國組裝,硬碟對品質的要求極高,嚴格的品管(Quality Assurance)文化為泰國提供了現成的自動化、無塵室管理與品管人才庫。[7]
- 政府的政策組合拳:BOI 把 PCB 列為泰國國家級的戰略產業,優惠政策涵蓋了「材料—製造—設備—服務」整個產業鏈,想要掌握產業生態主導權的野心明顯。BOI 秘書長納里特·瑟德斯蒂拉蘇迪(Narit Therdsteerasukdi)去年在亞洲電子電路展覽會 (THECA)上就宣示,泰國將以 PCB 為樞紐往上延鏈:
「打造亞洲最完整的電子生態系。」[2]
- 位置好又中立:泰國和美國、中國、日本都維持著不錯的經貿關係。對於想避險的美國客戶,和從中、台搬家過來的供應商來說,都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選擇。根據資料, BOI 去年投資支持的 50 家新工廠建成後,泰國 PCB 全球市佔率將超過 10%,成為第四大生產國。[2]
- 和鄰居比一比:
- 越南:近兩年常出現缺電問題,工程師人才的缺口也很大。[8][9]
- 馬來西亞:在晶片封測(OSAT)領域很強,檳城(Penang)的產業聚落也很成熟,但勞動力規模較小,用人成本也比越南高。[10]
分析|技術金字塔:泰國能吃到價值鏈的哪一塊?
產業聚落不是一天就能蓋好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吃到最有價值的那一塊。訂單結構 × 技術曲線 × 本地化速度,決定誰能穿越下一個五年。
- 在泰國設廠主要有兩種模式:「帶著訂單蓋廠」和「先蓋廠再找訂單」,前者像是勝宏科技(VGT)等台灣廠,因為手上已經有穩定的客戶,所以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從一開始就很穩。後者則需要到市場上跟別人競爭,短期內訂單來源會很不穩定,形成「這個月訂單爆滿、下個月產線空轉」的狀況,一位設備商對媒體說;
「非 AI 需求回升仍不均,別把短期的景氣循環,當作長期的趨勢。先建後接的廠,短期恐面臨價格戰。」[1]
- PCB 的技術分層:最底層的是用在家電的一般電路板;中層是手機、筆電用的高密度連接板(HDI);金字塔頂端,則是 AI 伺服器用的高階板,以及封裝高階晶片(CPU/GPU)所必需的 IC 載板,特別是連結晶片 (CPU/GPU) 與底層 PCB 板的 ABF 載板。ABF 就像超微型的高速橋樑,負責讓晶片能順利地與外界溝通,屬於 AI 硬體的關鍵零組件之一。[6][11]
- 泰國當前定位:許多新蓋的工廠,都先鎖定 AI 伺服器和網通設備用的高階板。高階載板台灣大廠欣興電子 (Unimicron) 在泰國的第一批產品,仍是衛星和遊戲機用的板子,但他們也表示,不排除未來把更高階的 IC 載板技術帶過來,這是觀察泰國能否技術升級的重要指標。[1]
- 市場有多大? 根據市調機構 Prismark 的估算,AI 讓 18 至 24 層板成為主流高階伺服器用板,相關市場規模將從 2023 年的 180 億美元,成長到 2025 年的 250 億美元。[12]
- 幾家關鍵大廠都表態:
- 作為全球 ABF 絕緣材料(堆積膜)的獨家供應商,日本化學大廠味之素(Ajinomoto Co., Inc.),其社長中村茂夫(Shigeo Nakamura)已確認,公司計劃在 2025 年至 2030 年間將 ABF 材料產能大幅提升 50%,以回應 AI 伺服器與高階晶片封裝的爆炸性需求。[11]
- 全球最大 PCB 廠臻鼎科技(Zhen Ding Technology Holding Limited)董事長沈慶芳(Charles Shen),已將泰國的擴張計畫,正式列為公司創紀錄資本支出的核心項目,主要供應蘋果(Apple)等客戶所需的軟板(FPC)與高密度連接板(HDI)。[1]
- 全球領先的 IC載板供應商欣興電子(Unimicron Technology)董事長曾子章(T.J. Tseng)則表示,已在泰國預留了最多可蓋五座工廠的土地,並將根據市場需求,決定是否導入其最擅長、用於 AI 晶片的高階 ABF 載板產線。[1]
機會與挑戰|繁榮背後的現實問題清單
投資熱潮像個放大鏡,也放大了實際營運的痛點。
- 人才與文化磨合:當來自中、台的「快節奏」管理模式,遇上泰國本地的「平衡」工作文化,一場巨大的磨合陣痛正在上演。這不僅讓能跨越文化鴻溝、會說中文的工程師身價水漲船高,成為各廠爭搶的「潤滑劑」,也對在地團隊帶來直接的文化衝擊。三菱電機泰國工廠總經理 Wichiene Ngamsukkarsemsri 對此感受深刻:
「有些(中、台)客戶下單,會直接說『我現在就要』(they need it now),」他說,「我的泰國團隊剛聽到時,真的會嚇到,一開始完全無法適應。」[1]
- 從零到一的造血計畫:面對最棘手的人才斷層,泰國業界正從零開始,啟動一項長期的「造血計畫」,泰國印刷電路板協會顧問劉馬丁(Martin Leou)說:
「我們會在訓練中心建一條真的產線,打造一個讓新人能『即學即用』的真實環境。」[1]
- 成本與效率:有中國企業主管私下估算,如果把效率、補貼都算進去,在泰國用人的總成本,大約是中國的三倍。而且,許多高階材料都得靠進口,物流和倉儲成本也很高。[1]
- 基礎設施風險:越南近年夏天常因限電而影響工廠運作。相較之下,泰國的電力穩定許多,但未來大量資料中心的進駐,也將考驗泰國的供電和水資源。[8][9]
接下來看什麼|從投資熱點到競爭力核心:四個「溫度計」指標
泰國要想從一個製造基地,真正升級為技術重鎮,還需要跑完下面這幾段路。
- 黃金指標:IC載板會不會來? 如果欣興或其他大廠真的把最高階的 ABF 載板技術帶來泰國量產,那將是產業升級最明確的信號。[1]
- 在地供應鏈的密度:什麼時候泰國能自己生產銅箔、化學藥水、樹脂等關鍵材料?設備能在當地維修嗎?這將決定未來的成本和交貨速度。[2][3]
- 非 AI 應用的訂單回來了嗎? 車用、醫療、工業控制的訂單如果能回溫,才能讓本地新建工廠的產能更有彈性,現金流也更健康。[1]
- 人才培育的速度:官方和公會合作的訓練中心,每年能培養出多少合格的跨語言工程師和品管人才?這將決定整個產業聚落爬坡的速度有多快?[1]
資料來源清單
[1] Nikkei Asia — Thailand carves out a less-glamorous AI niche: printed circuit boards(Lauly Li, Cheng Ting-Fang, 2025-09-02/03)
[2] Thailand BOI / PR Newswire — Thailand BOI highlights expansion of PCB incentives to cover the entire supply chain(2024-05-06)
[3] KPMG — Thailand: Tax and other incentives for businesses involved in manufa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TaxNewsFlash, 2024-05-16)
[4] Reuters — U.S. firms keen to diversify supply chains, will “supercharge” Thai investments, says Raimondo(2024-03-13)
[5] All About Circuits — A Short History of IPC Standards(2017-10-20)
[6] Wikipedia — Printed circuit board(歷史與產業概況,存取 2025-09)
[7] Reuters — Thailand approves Western Digital’s $693 mln investment project(2024-08-26)
[8] Reuters — Vietnam’s power blackouts hit multinationals’ manufacturing hubs(2023-06-05)
[9] Reuters — Foxconn asked to cut power use in Vietnam amid heatwave(2024-05-21)
[10] MIDA — Securing Malaysia’s position in the global semiconductor supply chain(2024-09-11)
[11] Ajinomoto — Build-up Film (ABF) innovation story(存取 2025-04)
[12] PCBWay(引 Prismark)— High-end server PCB market to $25B by 2025(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