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自從 2020 年,川普任期的最後,態度由親中轉為抗中,再到 2021 年拜登上台,國際局勢來看美國很明顯的接續把中國設為一個頭號假想敵,位處「地緣政治」最前線的台灣,再加上不可取代的晶片熱,從中美兩陣營的關係中,看台灣企業的走向為何?
- 這是講求忠誠度,企業選邊站的時代。隨中國這十年的變化,台商從西進到南向,早已準備了全球性、區域性的佈局,過去以商業競爭產生的品牌陣營,只要靠本事,便能自由如魚得水於兩者間;到現在中美的「地緣政治」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企業在美國與中國之間,「不得不」站隊。
- 俄烏危機也讓世界正視,其實我們與「戰爭」的距離並不是這麼的遙遠,比起戰爭企業更擔心的是站錯隊,戰爭並不會使企業倒閉,賺不了錢才是真正的商業危機。
- 「富貴險中求,有亂才有錢賺」反而是台灣的隱形優勢?地緣政治對於市場最直接的後遺症為—「地域的安定性」以及「觸發戰爭的可能」,但其並不會構成影響跨國企業來台投資的意願,如泰國雖然這十多年來政變不斷,仍不影響市場的蓬勃壯大,相比台灣,也許這樣的緊張感反而是部分企業相中台灣的原因。
- 面對美國大佬義正嚴詞的法規下,台灣必須讓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在中美間的政治天秤維持恰好平衡的關鍵在於「堅守技術」,半導體代工行業的發展是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及高量、高時的人才需求,因此多半發展於偏向亞洲半威權主義式的國家裡面,這也是為何在美國「自由市場」的風氣下,反而無法快速架構該產業的重要因素。
《旭沙龍》邀請到律師—馮昌國,從「地緣政治」的架構下,看全球商業性的分析;從台積電的狀況,看台灣未來的走向。跟著我們一同探索當局國際關係的政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