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時間銀行」完整的概念由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 Edgar Cahn 於 1980 年提出,當時他心臟病發險些喪命,躺在病床上的無力感,引發他思考如何將老人、殘疾人、失業者等族群與社會議題相結合。(The Washington Post)
- 日本早在 1970 年代,因為缺乏社會福利經費、鼓勵民間互助,水島照子成立「勞力銀行」,服務一小時就得到代幣回饋。到 1990 年代,日本法務大臣承接此概念推出「照護門票系統」,提供服務後就得到對應時數的時分券(十五分鐘、三十分鐘、一小時)。(社企流)
- 1995 年 Edgar Cahn 成立 TimeBanks USA,推廣「時間貨幣」的概念,為他人服務的一小時作為「貨幣」存入銀行,未來可提領貨幣換取服務,藉由社區成員互相提供服務,建立社區凝聚力。(Nonprofit Quarterly)
- TimeBanks USA 的資料可見,全美已註冊的時間銀行有 70 家,也擴至全球八個國家(法國、墨西哥、紐西蘭...)。另在 2015 年由 Edgar Cahn 發布之統計資料,全球的數據庫記錄超過 400 萬小時的服務時間。
- 位於美國馬里蘭州,時間銀行銀泉分部(The Silver Spring Time Bank)的共同創辦人 Mary Murphy 認為,時間銀行不但省下該項服務的錢,更能認識社區居民,該分部在去年有 1,000 個小時用於房屋維修、遛狗、烹飪、裁縫等。(The Washington Post)
- 台灣各縣市也有時間銀行的實踐,但各組織的作法稍有不同。
- 台灣時間銀行協會:會員制,強調「會員」的關係非「志工服務」,六分鐘一個點數,一小時是十個點數,服務者和受助者確認媒合完成服務後,拿到的點數可換取別人的服務,或至實體店購買鹽、咖啡、二手物等。(詳見文末 台灣時間銀行協會理事長葛文祥訪談)
- 輔英科技大學時間銀行:教育部的 USR 計畫,連結校內學生、社區、商家、企業,服務一小時儲存一點輔英幣,服務內容視社區據點發展狀況,點數可兌換志工服務、合作商家的折扣、輔英科大健康促進的增能課程,發展出社區永續的網絡。(詳見文末 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院護理系 助理教授江季蓁訪談)
-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互助連線:一開始從「時間銀行」發展,服務一小時儲存一小時的時數,但後來遇到時數難以計算、志工心態不一、提領人數少等狀況,後改以「互助連線」的模式,把時數計算的概念拿掉,只要是常態性的服務志工,就能申請各類型的需求,從個人生活需要到弘道內部課程都可兌換。(詳見文末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社工員林宥妍訪談)
時間銀行解決什麼問題?
- 人口高齡化:根據聯合國統計,高齡人口相較其他年齡層快速成長,全球在 2050 年時,六個人中將有一位是 65 歲以上(相較 2019 年是十一個人中有一位),各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將受到挑戰。
- 新北市政府推動的佈老時間銀行即因應高齡化所建立,志工接受教育訓練後,到長輩家提供居家服務(陪伴散步/運動/購物、送餐/文書服務,共五項),志工將時數儲存給老後的自己使用,或轉送給親友。
- 社區營造:高雄的路中廟社區為高雄氣爆的受災戶,為了凝聚社區的向心力,成立時間銀行鼓勵民眾為社區服務,服務項目由民眾的專長決定,有種菜、寫春聯、算命、修眉毛...,在街坊鄰居的互動下,社區變得活絡而緊密。(公視新聞網)
- 回歸「人人平等且有用」的概念,重建自我價值
- 在經濟市場的機制,不同專業有金錢高低的價值,但在時間銀行大家是平等的,每個人每天都有八萬六千四百秒,對於經濟相對弱勢的人,時間銀行多了一個取得幫助的機會。(詳見文末 台灣時間銀行協會理事長葛文祥訪談)
- 退休的人退出勞力市場後,會覺得自己沒有用而有負面情緒,但在利用自身專長服務鄰里的過程,重建自信心,也與居住的社區有所連結。(詳見文末 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院護理系 助理教授江季蓁訪談)
挑戰在哪裡?
- 存取多、提領少:志工認為自己是無償服務,若有時數的交換感覺背後有目的,甚至也不好意思求助,讓時間銀行的貨幣流動不易。(詳見文末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社工員林宥妍訪談)
- 無法保障長期的信用價值:時間銀行不像一般銀行背後有政府或金融體系支撐,二十年後想使用時間貨幣時,該時間銀行有可能已停止營業。
- 任何組織都會面臨永續經營的問題,還是要回歸到時間銀行社區參與的本質,持續讓更多組織進來。(詳見文末 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院 特聘教授兼院長黃芷苓訪談)
- 只要存取的人願意變成推動者,時間銀行就不會消失。(詳見文末 台灣時間銀行協會理事長葛文祥訪談)
- 民眾認知不足、機制尚未建立完全
- 目前大眾對於「時間銀行」的概念尚不足,在社區推動時有很大的溝通成本,也較難讓社區領導人願意出來主導。(詳見文末 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院 特聘教授兼院長黃芷苓訪談)
- 目前台灣無一個完整、有系統的時間銀行機制,希望能將機制定義清楚,讓區域的人有共同的價值觀。(詳見文末 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院護理系 助理教授江季蓁訪談)
未來會如何?
- 與科技的結合:時間銀行有大量時數的登記與提領,優時間銀行雲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置雲端的平台,不但幫助企業量化員工於社會永續的貢獻,因區塊鏈難以篡改的特性,雙方能有效紀錄且可永久查驗此項交易。
- 建構出時間銀行生態圈:從同一縣市開始推行再向外拓展,建構出健全的機制,讓社區領袖主導社區型的時間銀行,社區風潮才會起來。(詳見文末 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院 特聘教授兼院長黃芷苓訪談)
從國外開始的時間銀行概念,在台灣運行現況與挑戰為何?請看《旭時報》與實務推行者的深度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