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父母、老師該和小孩談「政治」嗎?怎麼談比較好?

父母、老師該和小孩談「政治」嗎?怎麼談比較好?

Jun 20, 2023

圖片來源 - Unsplash

questionquestion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談到與長輩討論社會議題時,許多人得到的反饋經驗是「爸媽叫我好好讀書就好,別管電視上吵鬧的抗議」;在學校,老師對敏感的政治話題似乎也是避而不談。但對複雜議題零接觸下,成年後的我們真的能成為具理性思辨能力、積極參與社會的公民嗎?

此次與談人

周維毅

周維毅

內湖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呂佳育

呂佳育

兒童福利聯盟組會研發組副主任

林佳範

林佳範

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

發生什麼事?

美國馬里蘭州一群具宗教信仰的家長,因不認同學校對性別教育的方針,且無從將孩子於其課程「退選」,直接提起訴訟,一狀告到法院。類似的事件,在美國層出不窮。(CBNTIME) 

  • 美國加州共和黨籍議員--麥卡錫(Kevin McCarthy)就提議推動「聯邦家長權利法案」以確保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更多的控制權(包括校方應先提供書單檢視等)。類似的提案在全美各州輪替上演,保守派的共和黨員,多是打著「父母權利」的旗幟,反對在校園中提及性別、種族等話題。(FOXCNN) 
  • 認同類似政策的人們,覺得這在保護「身為家長的權利」且捍衛「學生的自由」,但「學習什麼」究竟是否該全由「父母」做判斷?大人推動的這些法案,究竟有沒有先聆聽兒童們,對自己學習的想法?且「不讓孩子接觸敏感議題」會不會衍生「無知」或甚至對另一面聲音無法接受--「加劇社會分化」等的問題呢?(天下


為什麼要和孩子談政治?

美國教師聯盟主席指出,若不好好教育下一代公民素養,等同讓民主制度漸漸瓦解。當前極化的社會氛圍,已增加人們對公民參與和相關教育的關注,但究竟為什麼要「從小」就談公民教育呢?(Newsweek

  • 幼兒時期是孩子發展自我認識、價值觀的關鍵期,教導他們政治、政府的知識,可幫助其發展其批判性思維,進而培養社會參與和公民責任感,即一個國家建構民主、社會正義的基礎。(Bright Horizons
  • 公民教育不僅記誦事實、數字,而是教導批判性思維、了解參與民主的過程,當人缺乏這類知識,將更容易受到假訊息操縱,甚至對政府運作信任瓦解。民主的未來,取決於具備良好知識、社會參與度高的公民。(OMEP


生活中,可以怎麼和孩子談政治?

現代的大人在成長過程中,鮮少被教導社會議題,而如今,有什麼範例是能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給下一代「政治教育」的呢?

  • 使用繪本、討論社會事件、參觀政府機構...等,都可讓孩子學到如選舉、政黨、公民權利的基礎政治運作知識;而分析政治事件、媒體報導,則可幫助其發展批判性思維,成為有意識、有思想的公民。(Bright Horizons
  • 所謂「保持開放心胸,接納孩子不同聲音」並非說對孩子說的照單全收,而是聽孩子後一起討論--到底什麼是對他最好的決定?不會是大人一味的「我是為你好」;也不是孩子任性的「我說了算」,是尋求過程中互相聆聽討論。(詳見文末 兒福聯盟副主任呂佳育訪談)
  • 家長可找些「兩難問題」培養孩子思辨能力。如經典的「火車難題」--當火車撞車時,該撞違反規矩、跑到軌道上的五個小孩,還是乖乖等待的三個小孩?這類問題潛藏一些價值思辨,適合訓練思考。而孩子回答後,可繼續追問其立基的價值觀。(詳見文末 內湖高中老師 周維毅訪談)


未來會如何?

當前近 34% 的兒少常覺得就算說了意見,大人也不聽;31% 的兒少曾因表達意見受罰。接下來,若父母願意聽孩子意見,他們會更積極的願意表達想法,且想要培育孩子參與公共事務,與大人態度有很大關聯。(兒福聯盟、詳見文末 兒福聯盟副主任呂佳育訪談)

  • 從孩子奶粉漲價,到歷史課綱制定,無一不跟政治有關,與其矇起孩子雙眼說「別管」,倒不如培養其「政治腦袋」。家長可以多分享自己的觀點,但也需尊重孩子觀點,留意二分法的思考陷阱。(care.com

儘管公民教育的邏輯都懂,但遇上敏感話題時,還是容易和孩子起衝突嗎?一起來聽聽,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林佳範、兒童福利聯盟組會研發組副主任-呂佳育、內湖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周維毅,分享前線實踐的心得。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盧以玹

盧以玹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王筱君

王筱君 / 主編

審訂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該怎麼從小培育「公民素養」呢? 4 則對談comments 2023-06-01 15:43:56
林佳範

林佳範

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

我想民主學習要是能從家裡開始是最好的,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把自己小孩當成一個大人。

因為即便是小孩,也是能給予我們很多觀點與想法,過去通常會以為小孩沒有經驗,就什麼都不懂,或是覺得他都不懂,就都不跟他聊,但這樣很容易喪失「教學相長」的機會。

美國教育哲學家杜威曾...

2023-05-28 21:42:5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維毅

周維毅

內湖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首先,要看家長到底是不是用民主式教育?他們是不是喜歡分享對生活中的看法 ,對看法也抱持開放態度? 當家裡的生活,對孩子控制太多時,孩子會太壓抑。而當我們會希望孩子在未來有更多想法時,會需要培養一個安全、可以表達看法的環境,民主一點的教育方式,才能達成這個目標,所以如果管太緊,孩子會...

2023-05-28 21:22: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佳範

林佳範

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

寫過一本書,在探討民主跟教育的關係,即是上述的概念,而且「民主」不只代表一種政治體制,而是跟教育有很
2023-05-28 21:42:4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什麼樣的心法,才不會讓教育流於爭辯、或是只是單方面灌輸觀念給孩子? 6 則對談comments 2023-05-28 22:01:34
呂佳育

呂佳育

兒童福利聯盟組會研發組副主任

回到本質探討,就是父母有沒有意識到,孩子擁有跟大人一樣的人權,這其中一大原則,就是孩子的意見要被尊重,他也擁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也就是表意權。

政府現在不管是在校園教育裡,或是在公共事務參與方面,也都是希望能有更多兒少的聲音進來,如果讓孩子失去這些參與的學習機會。很多時候大人可以先放下心中的陳見,比如像是亞洲文化裡,總是叫小孩「聽一聽就不要多嘴」,但孩子們...

2023-06-17 17:56:1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維毅

周維毅

內湖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在求學階段的孩子,會有很多自由派的意見,而且選擇聽哪種意見時,通常會選跟大人不一樣的,這很正常。但如果父母回應只是說「自己是對的」時,就會形成爭辯。那父母可以...

2023-05-28 21:24:0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佳範

林佳範

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

重點是要把每個人視作一樣重要,知道大家擁有同等的自由。比如父母比孩子老、比孩子大,但都一樣生長在這個社群裡面,一樣都可以表達意見,有什麼事都可以來討論,也能一起建立規則、分擔責任。當父母親擁有這類的民主觀,能把孩子當成跟跟自己一樣平等,即知道要先把對方先當成一個「大人」,他才會變成...

2023-05-28 21:46:5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呂佳育

呂佳育

兒童福利聯盟組會研發組副主任

其實關心著很多生活中,跟自身相關的事情。其實就算是大人,也會有自己不懂、不知道,甚至是做錯決定、被不
2023-06-17 17:58:1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那當孩子在外面帶回一些父母難以接受的想法時,做父母的可以怎麼反應? 6 則對談comments 2023-05-28 22:01:34
周維毅

周維毅

內湖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首先,爭議性話題在外面要不要談是另一件事,但若是因為議題具爭議性,在家就不談的話,孩子就會失去去理解另一面見解的可能性。

以先前的網路社群上「台大學生歧視性政見發表」這個議題來說,父母就可以藉此去帶領,發想說「到底怎樣才是幽默」、「 怎樣是歧視的不當言論」、「政見應該要出現哪類言論」、「言論自由界線在哪」 …等。這樣能使小孩在未來發表自己言論前,知道議題敏感、不被社會接受的點在哪,畢竟這些孩子...

2023-05-28 21:28:4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佳範

林佳範

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

比如當學校老師講的跟家長不一樣時,家長可以帶小孩去想,老師說的是「甲說」,那「乙說」是什麼?各有什麼優、缺點?然後再讓小孩自己去判斷,不是孩子只能聽自己的意見,而是要有這樣的企圖跟能力,去培養這樣的思辨空間,讓大家...

2023-05-28 21:48:3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呂佳育

呂佳育

兒童福利聯盟組會研發組副主任

所謂「保持開放心胸、接納多元聲音的尊重孩子」,並不是說就要把所有孩子說的照單全收,什麼都以孩子的意見為準。

比如孩子要穿著超短的牛仔褲去上體育課也支持等,重點是聽孩子說完後,跟孩子一起討論,到底什麼是對他最好的決定。簡言之,這就不會是大人一味的「我是為你好」而不聽孩子,但也不是孩子任性的「我說了算」,不是這兩種極端,而是尋求在過程中,互相聆聽、討論。

我們在 2019 時...

2023-05-28 21:38:0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維毅

周維毅

內湖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到了社會,還是要去了解如何處理衝突討論、他人不能被觸碰的地方…等。台灣現在每天日常社會話題上,其實就
2023-05-28 21:29:0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有什麼範例,是能從生活中,帶孩子思考公民議題的嗎? 3 則對談comments 2023-06-17 18:15:30
林佳範

林佳範

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

其實在小朋友還小時,會有很多小小的、瑣碎的提問,但不要先覺得這些提問很愚蠢,要把這些當成他學習的一個契機,我們做大人的,要知道怎麼去「引導孩子學習」。

舉例來說,當小孩到了幼稚園、學校來學習社會化,但發生了搶玩具的情況時,這其實就是一個「學習機會」了。這時...

2023-06-17 18:16: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大人很多會直接跟孩子說「你不可以這樣」,但忘了小孩的認知發展,還沒跟的這麼快,這件事他還不理解,因為
2023-06-17 18:16: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在國外新聞上,看到很多學生可以年級還小,就可選擇不上某些課、或不上特定老師的課。那樣做好嗎? 4 則對談comments 2023-05-28 22:01:34
林佳範

林佳範

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

之前去美國看小學生上課時,看到老師給孩子很大的自由,相對的孩子也要承擔責任。比如在分組討論時,他們小孩是可以跑到離位子很遠的地方去,甚至跑到桌子上面討論等,但當時間一到時,大家就都能放下手邊東西,然後隨即向全班報告成果。這裡他們在教的「自由」背後就帶有「責任」,不是只是「隨便」而已,是更高度的去相互尊重的概念。

在西方國家,很多地方也從小學就有選修課,他們的教育哲學是認定「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

2023-06-17 18:19: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維毅

周維毅

內湖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這種問題其實見仁見智,因為退選這條路,可能可以否定老師單一觀點,不過要是學生「只是不想聽到不同意見的聲音」就不太好,代表他只想活在同溫層,這對觀點養成不好。 當教學者「只呈現一個觀點」,這樣呈現一個無法培養公民思辨的環境時,學生自己想退選,那這時,孩子主動提出這類老師違背人權問題時,不去上課就不只是所謂的「我不想聽不要來」, 背後原的因也不不只是「只想躺在家」等的原因。

2023-06-17 18:23:2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佳範

林佳範

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

他們從小就在養成「選擇自己要什麼」,每個人會去找自己擅長的事。當有選擇的機會,能開始做決定之後,小孩
2023-06-17 18:19:5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遠距教學是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還是開發了家長的「多功能」?

遠距教學是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還是開發了家長的「多功能」?

全球超過 10 億孩子和家長在手忙腳亂中學會「在家上學」,台灣今年也加入這波遠距上學行列。家長們恐怕要了解——教育的「數位轉型」在 Covid-19 後只會持續加速,且不只是基礎教育,最劇烈的變革可能將發生在高等教育現場。

2021-08-02 21:39:00

「小人小學」藉親子體驗,落實人才與地方永續的正循環

「小人小學」藉親子體驗,落實人才與地方永續的正循環

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 – 教育,是「留鄉能力養成」的關鍵,需要帶領孩子從小認識土地、建立自我認同。「小人小學」創辦人陳子倢如何將教育融入不同場域,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

2023-04-28 11:5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