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Column] <%:data.title%>

專題Features <%:data.title%>

<%:~nl2br(data.summary)%>

<%:data.subtitle%>

<%:data.subtitle%>

#<%:prop.issue%>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prop.title%>
<%for prop.kols start=0 end=3 %>
<%:realname%>
<%/for %> <%for prop.kols start=3 %>
+ <%:#index+2%>
<%/for %>
<%if prop.column_id != 0 %> <%/if%> <%if prop.topic_id != 0 %> <%/if%>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EPISODE#9

旭沙龍

「小人小學」藉親子體驗,落實人才與地方永續的正循環

Apr 28, 2023 / 46:23

圖片來源 Image credit - 陳子倢提供

questionquestion

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 – 教育,是「留鄉能力養成」的關鍵,需要帶領孩子從小認識土地、建立自我認同。「小人小學」創辦人陳子倢如何將教育融入不同場域,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

此次與談人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陳子倢

陳子倢

小人小學創辦人暨 Niceday 事業部總監

發生什麼事?

在台灣少子化日趨嚴重的現況下,多數家長、教師越來越重視教育品質,親子課程與服務的設計心法逐漸被重視。(天下雜誌

  • 在台灣經濟剛起飛的年代,許多小孩是「鑰匙兒童」,家長忙於工作,孩子對父母「陪伴」的記憶較少。而當這些孩子長大後,為人父母,便希望增加親子相處時間。(詳見文末 小人小學創辦人暨 Niceday 事業部總監陳子倢訪談)
  • 「小人小學」是個談家庭關係的自媒體品牌,以陪伴親子共同練習情緒、關係為出發,設計學習場域、學習教材,更做親子間的溝通橋樑。
  • 在當前很多企業主打家庭用戶的受眾之下,產品或服務都希望站在父母的思維,設計出寓教於樂的體驗。此時,陳子捷整合「企劃」與「訓練」,打造出以親子共學為主軸的教育顧問公司,切中時下所需。以下是兩種教程範例:
    • 為企業客戶打造教育場域:協助台北 101 將觀景台設計成結合 108 課綱的學童體驗場域,並訓練其內部員工運用環境教材與孩子溝通。
    • 為城、鄉家庭打造課外遊程:以「留一個禮物 / 點子給南澳」為題,帶都市孩子下鄉住,與完全不同的同齡學生一起學習。既結合 108 課綱,又帶動地方培力。


如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小人小學的目標,是讓家長可以更認識他的孩子,孩子也更認識自己。並把所有生活場景,都化為學習場域。對不同地域的孩子,也有不同教程設計心法:

  • 都市教程:都市的父母較重視「共學時間」,會希望透過體驗陪伴孩子。帶著每個家庭,在如水族館、農場等不同場所,先培養對萬物的觀點,再談談家庭、父母本身、以及哪裡可以「親子一起學習」。
  • 郊區教程:當父母抽不出空,可以先從孩子身上,養成「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並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在宜花東地區,女性平均 25 歲已生完第一胎,陳子倢的團隊希望讓當地女孩對長大後的身份有不同想像,遂帶著她們,去職場認識不同領域的女性典範。


用商業模式運轉,影響力加乘

人們談教育總怕太商業化,但是正規的商業化營運,才能讓「好服務、好產品」存活下來

  • 陳子倢半年多前,帶著「讓親子體驗生態圈更完善」的初衷,加入親子體驗預訂平台 Niceday。希望以數據力,優化教育遊程產業,包括了解不同經濟條件家長的需求、協助各地教育廠商行銷曝光...等,有助於推廣並整合親子體驗的相關資源。
  • Niceday 目前與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合作,協助地方創生團隊用孩子的角度,設計遊程。基金會作為遊程供應商,Niceday 為通路商,優化親子體驗服務的同時,也在促進教育在地方的「正向循環」

台灣,已經到了「不只追求溫飽,更追求活得好」的時代。一起透過《旭時報》與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小人小學創辦人暨 Niceday 事業部總監陳子倢的訪談,來了解如何藉由連結土地與人的橋樑,讓父母與孩子攜手,和自己溝通、彼此一起成長。

盧以玹

盧以玹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周佩樺

周佩樺 / 影音製作人

監製

深度對談

question
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是教育 陳子倢的小人小學為何選擇在南澳深耕?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歡迎小人小學的創辦人暨 Niceday 事業部總監陳子倢 扣扣。剛剛大家在聽我介紹她的 title 有聽到她的兩個角色,一個是小人小學的創辦人,但同時現在也在 Niceday 擔任事業部總監,這其實有一個脈絡是今天美伶姊要跟我們介紹的,請美伶姊先跟我們聊一聊扣扣在做的事情。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我們都知道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叫做教育,我們希望把地方的產業振興起來,希望大家能夠留在自己的故鄉,在這其中年輕一代的留鄉能力養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教育這一塊拼圖沒有補上,那地方創生也不會是一個完整的地方創生。

question
改變不了父母就從孩子開始著手 小人小學以學校課程為中心編織教育陪伴網絡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小人小學的活動,或是您們設計的課程是很強調父母跟孩子之間的互動,為什麼在設計上會特別強調這件事情?

陳子倢

陳子倢

小人小學創辦人暨 Niceday 事業部總監

小人小學的主張,我們在談的其實是家庭跟親子教育,會這樣做的原因要再往前拉一點,回到我自己本身來談。我其實在創業之前,一直都在教育領域裡面擔任輔導的工作,或是我把設計跟藝術結合生命教育的課程跟很多的學校做合作,事實上我創業前已經在相關領域工作快 6 年到 7 年了。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是去學校裡面協助老師嗎?

question
將專案企劃和教育營隊做為主要營收項目 逐步發展的同時卻也面臨支出大於收入的困境?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扣扣,您們現在團隊有多少人?

question
從小人小學創辦人到接下 Niceday 事業總監 陳子倢更有機會向世界分享親子教育理念?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美伶姐,您怎麼想基金會接下來跟扣扣她們的合作模式?

question
「劫富濟貧」讓每一個人能獲得需要的資源 陳子倢盼未來有更多人關注偏鄉教育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這樣子在經營上面,角色會不會有分工或者是定位上面的困難?

延伸閱讀 Read more

參考書龍頭南一書局如何以「教育科技」數位轉型?

參考書龍頭南一書局如何以「教育科技」數位轉型?

已成立 70 年的台灣參考書出版社龍頭南一書局,面對少子化、多次課綱修改、以及疫情帶來的學習媒介轉換,如何應用科技技術,以因應數位化學習的變革,陪伴孩子走入新世代學習?

2023-03-09 11:50:00

吹起教育造反風,城市就是終生學習的「雜學校」

吹起教育造反風,城市就是終生學習的「雜學校」

「教育」的定義為何?長年推動「雜學」精神的蘇仰志,從一位社會運動的造反者,走入體制內,成立七年的「雜學校」到底要大家學什麼?為台灣教育的創新與發展帶來哪些驚喜?

2023-01-05 12:00:00

一首籤詩促成地方振興,茶籽堂在南澳種下永續

一首籤詩促成地方振興,茶籽堂在南澳種下永續

茶籽堂當初為了尋找苦茶樹契作的農地,卻意外為人口流失嚴重的宜蘭南澳,帶來了重生機會。藉由品牌經營結合地方所需,茶籽堂期盼連結美學、文化,打造生活風格生態圈,以吸引年輕人返鄉,促成地方永續發展。

2023-02-17 11:5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