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密碼」生態?
你曾有忘記密碼的經驗嗎?數位時代下近乎每個軟體都需要透過設置密碼,以確定使用者身分,要記住多組密碼對使用者的記憶力來說是一種考驗,最令人擔憂的是還需面對資安漏洞的問題。
- 不便性:
- 危險性:
- 在伺服器中,會有一個資料庫儲存所有使用者的帳號及密碼,因此若駭客要攻擊,其只需拿到一組帳號的登入權限,便可竊取系統中所有用戶的資訊。
- Verizon 2022 年 DBIR 數據洩露調查報告更顯示,超過 80% 的數據洩露是由密碼薄弱或外洩所造成,可見現今的密碼生態無疑充滿著許多不便及危險。(Verizon)
無密碼時代
無密碼的概念源自於 FIDO(Fast Identity Online)一項國際認證標準,其宗旨為提供更快速、安全、便利的身分驗證標準,以生物辨識如:指紋、Face ID、Touch ID等,取代帳號密碼的輸入,簡單來說「以前認的是密碼,現在則是人」。那麼,導入 FIDO 有何好處?
- 標準化:
- 數位資安作家林欣曄分享,FIDO 建立了標準化接口,把生物辨識整合到各種認證流程裡。現在常態使用上,從解鎖 iPhone、打開網銀、到登入 Gmail,需操作一連串不同的認證機制。
- 但目前已有多個科技巨擘承諾支援 FIDO 標準,包含 Google、Micorsoft、Apple 等,因此在跨平台之間,便可使用同一套認證方式。
- 隱私安全:
- FIDO 的特色在於「公開金鑰加密」,公鑰會儲存在服務方的伺服器中,再用個人的私鑰解鎖,而私鑰僅會存於使用者的硬體設備,非伺服器上,可大幅地降低資料透過網路外洩的可能。(偉康科技)
- 中研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黃彥男主任表示,FIDO 認的是人,所有的登入皆可設定要讓哪些「人」,而非哪些「密碼」有權限存取資料,任何行為也可以透過系統追蹤到「人」本身。
- 降低成本:
- Forrester Research 調查發現密碼重置成本每次約需 70 美元,林欣曄也說明導入 FIDO 後,服務端不需再聘用更多的客服、IT 人力,協助解決忘記密碼、帳號被盜的問題。(hypr)
- 過去推出一款 APP,可能要考慮分別開發安卓、IOS 兩套系統,才能滿足所有不同的使用者,但是 FIDO 提升各個平台的相容性,同一個系統可運用在不同的瀏覽器或平台,長遠來看可降低企業成本。
- 提升使用體驗:
- FIDO 有助於提高用戶體驗和生產力,根據 iProov 研究,消費者會因忘記密碼而放棄線上購物,無密碼身份驗證便捷的登入,能夠減少用戶花在管理密碼上的時間。(TWNIC)
硬體限制?
FIDO 身分驗證的範疇,包括指紋、臉部識別、虹膜等,在日常中似乎仍以手機、平板為多數,在電腦上如何突破硬體設備的限制?
- 語音:黃彥男分享「聲音」特徵也是生物辨識的一種,只要將電腦外接具麥克風功能的耳機,便可透過語音的方式驗證。
- 智慧型手機:偉康科技策略長黃閔綉指出,偉康將智慧型手機當作驗證器使用,支援 Windows/Linux 電腦無密碼登入,使用者僅需透過個人手機裝置掃描電腦所顯示的 QR Code,便可完成驗證。
- 外接式辨識器:黃閔綉補充針對無法使用手機的場域,目前市面上也有外接式指紋辨識 USB 或卡片,可透過 NFC 或藍牙感應。
- 林欣曄也提醒硬體的調整上並不難,反而是當對接辨識機後,軟體能不能與電腦相容,因此筆電大廠也致力走向讓他們的產品,可以配合最新的科技。
- 林欣曄認為數位科技的應用,會有一定的硬體限制,就算網路的使用已是習以為常,但傳統手機的族群仍會有代溝,因此硬體的限制會隨著每個人設備支援的程度不一,因人而異。
- 黃閔綉提到隨著科技的進步,開始出現了各種不同的使用場景,為來思考的方向有很大部份也在於,到底無密碼還可以放在什麼樣子的場域,提供更完整、更豐富的使用體驗。
未來會如何?
目前 FIDO 屬推廣階段,在普及前價格仍較高,若不導入,還是可以繼續使用既有的做法,對業務上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因此企業的接受度有限。
- 林欣曄說明導入 FIDO 反而較像是多了一種認證選擇,不需要因此而拋棄原有開發的軟硬體設備,並不是每個用戶都一定接受 FIDO,仍會有使用帳號密碼登入的需求。
- 黃閔綉解釋近期受到政府機關積極推動零信任架構,加上許多國際大廠連署加入 FIDO,進而影響 FIDO 逐漸從 Nice to have 走到 Must have 的趨勢。
- 除了資安需求較高的產業,如:金融業、科技業等,其實 FIDO 幾乎可用於所有產業,只要需要輸入帳號密碼的任何操作,都可以應用,如物聯網、網路購物、電信業者,政府機關等等。
- 詐騙技術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愈來愈厲害,現今已出現能夠欺騙指紋辨識、臉部辨識的技術,過去若密碼被盜竊,只需更改還算簡單,但生物辨識若被盜竊幾乎無法更改,FIDO 在安全性的考量,至始至終都會是需要不斷突破的地方。(Matters)
當遺失裝置時,私鑰該如何處理?FIDO 與一般手機品牌早已運用多年的指紋、臉部辨識系統有何不同?跟著《旭時報》邀請的三位與談人,一起深度探討 FI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