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 為對抗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危機,全球興起淨零碳排浪潮,美國碳關稅和歐洲《碳邊境調整機制》逐步施行。臺灣於 2022 年 3 月發布「2050 淨零排放路徑」,正式加入全球超過 130 國家行列,邁向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在國家政策支持下,臺灣正積極整合由 AI 驅動的能源管理資源,朝向光電島發展。
- 近年來,得益於產業數位化、低碳化、去中心化的發展,能源物聯網(Internet of Energy)應運而生,成為亞太科技產業新戰場,並深度融合數位技術和新型發電技術,實踐集中式(Centralized)與分散式(Decentralized)能源共存的電力市場,形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生態。
- 亞太作為全球科技供應鏈核心,正積極升級以接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 CBAM)。
- 歐盟決議將於 2023 年 10 月試行、2026 年 1 月正式實施 CBAM,要求進出口商完成採購 CBAM 憑證(CBAM Certificate),產品才能進入歐盟。
- 碳關稅為外銷產品至歐盟的企業增加額外支出,因此淨零轉型已不是環保課題,更是攸關企業存亡的經濟課題。
- 亞太各國積極參與 RE100(100% Renewable Electricity)全球再生能源倡議行動
- 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於 2014 年開始倡議永續計畫,目標是 2050 年全部使用風能、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來發電。
- RE100 成員早期以歐美市場為主,2021 年時,58% 的新成員已轉向來亞太,目前臺灣、日本、韓國、中國是 RE100 的東亞重點國家。(RE100)
- RE100 成員在能源使用上有 36% 來自亞洲,但只有 15% 的可再生能源採購有被記錄與報告。因此,緩解企業採購再生能源的阻礙,是 RE100 當前重點任務。(zero carbon academy)
能源轉型的挑戰與契機
聯齊科技策略規劃經理簡書敏就能源物聯網的臺日實務應用,歸納出三大亞太趨勢:
- 管理就是競爭力。
- 管理用電,才能善用每一度電,進而加速能源數位轉型。其中「分散式能源管理」以物聯網為核心,整合多元用電型態與場域應用,有助企業響應 RE100 的倡議,更開創新的商業模式,為綠色轉型加值經濟效益。
- 以「能源自主」打造用電戶的能源轉型。
- 定義「能源自主」為投資能管系統的終極目標,NextDrive 協助企業打造微電網系統,結合儲能和能源交易等自動化決策及管理方案,讓企業在能源投資上的視野走在最前面。
- 物聯網思維的能源產業鏈開啟服務轉型機會。
- 以能源物聯網思維為底,NextDrive 專精於能源技術與應用,並藉由開放 API,以及符合多元通訊協定的軟硬體工具,和強大數據應用,為能源產業鏈開啟服務轉型之路。
軟體和大數據加速實現零碳轉型
慧景科技總經理黃建峯,以光電產業的現在與未來,探討軟體和數據在整合上的兩大關鍵。
- 縮小產業 IT 技術差距,以軟體服務進行業務創新是當前任務:慧景雖聚焦太陽能市場,本質上是以 IoT 和 AI 為核心的軟體公司,採用 SaaS 模型為相關產業提供管理服務,一方面能為不可逆轉的淨零趨勢帶來更即時和彈性的監控,一方面也讓具輔助決策判斷的智能軟體平台發揮作用。
- AI 和大數據將徹底改變產業監控能源消耗和整體電力系統方式:
- 以慧景 2022 年發布 PV 太陽能光電系統白皮書為例,要掌握太陽能的整體性能,需要大量數據分析,精算出可恢復和不可恢復的能源損失比例,並透過 AI 進行監測維護工作。
- 慧景針對臺灣光電發展,集結來自於 3200 個總容量為 1.5 吉瓦的太陽能站,200 億條數據記錄,總數據量超過 300TB(萬億位元組)。當雲端系統每天具備蒐集和分析超過 8000 萬條數據記錄能力時,不僅掌握臺灣太陽能板效益,更重要的是成為國家和產業整體電力佈局的策略依據。
能耗盤查對產業轉型的助益與經驗
- 低碳革命+數位追蹤能耗,啟動雙軸轉型。
- 以物聯網 IoT 來實踐淨零碳排的能耗管理非常有效。因應歐盟要求,生產線上的每個設備和流程都需要收集碳排放數據,因此需要管理的設備太多了,當設備缺乏電錶等持續量測工具時,就無法長期追蹤和管理能耗狀況。
- 透過在場域內部署大規模智慧鉤表,可順利獲取數據,再將數據傳輸至雲端或服務器進行分析。智慧化系統可監控、分析每台機器的用電量,甚至計算每個設備的碳排量,業者只要把小巧的裝置掛在電線上,就能即時監控耗電數據,如果發現用電異常偏高,可快速找出問題、停機檢修,排除機台老舊或操作不當等障礙。智慧鉤表也可大幅降低電線老舊走火風險,省下不少電費。
亞太能源發展的共同方向
- 無論是基於節能減排的國際共識、企業永續經營使命、或為了實現能源自足和自主國家戰略目標,能源物聯網都是減碳不減生產力的重要支柱。
- IoT、AI、大數據分析、雲端控制系統是四大能源物聯網的核心。從協調多種分散式電力的虛擬電廠、儲能和管理設備、再到能源消耗的盤查,都是當前的產業重點。
- 全球經貿合作互動頻繁,各國市場需要凝聚出具公信力的綠能發展方向及規範,才能降低利益衝突,為企業創造轉型的機會。
能源物聯網是數位化技術和新型發電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跟著《旭時報》邀請的三位與談人,一起深度探討臺廠如何在這一波的能源物聯網佈局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