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吸引外國新創的挑戰
台灣政府除了扶持本土新創,也積極吸引外國新創來台,然而市場規模、法規及資金三大面向,是海外新創企業來台的三大考量重點 。基於保險起見,投審會對外國新創團隊審查較嚴格且耗時,加上台灣科技大廠對於併購新創不如國外積極,無形中削弱國外新創來台發展誘因。
- 雖然《外國人才專法》已於 2021 年通過,為有意來台的外國新創公司聘提供了更大的彈性,公司註冊、取得簽證、勞動法規等繁複的手續仍是一大挑戰。
- 外國新創通常可選擇以子公司、分公司或代表處等 3 種方式來台紮根,但光是比較三者間的法規及稅率差異,往往已使外國新創公司望之卻步,其中諸如成立公司名稱和預檢、向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IC )申請批准、或公司註冊設立環節須使用公司印章進行文件批准等繁瑣的環節 ,對於外國新創而言,選擇註冊程序簡便且費用低廉的香港或新加坡作為為海外據點,更具吸引力。
- 高稅率和語言障礙成為外國新創來台的絆腳石
- 根據台灣稅法,子公司和分公司皆為獨立實體,需在台灣申報和繳納 18~20% 之營利事業所得稅,相對於新加坡豁免雙重徵稅,企業利得稅優惠多、稅率低且以英文做為官方語言,新加坡顯然更具吸引力。且直至 2023 年,投資新創的資金,僅占台灣金融資產的 0.1% ,如何把錢引導到投資新創仍是一大課題。
新創生根到產業大樹
疫情肆虐加速全球遠距、零接觸等相關科技發展,其中,區塊鏈技術隨著數位貨幣興起、跨境支付需求增加,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受到大受青睞。保持社交距離及遠端工作成為一種新常態 ,企業和政府開始尋求更透明、去中心化、且安全的技術解決方案來管理資料和交易,許多外國區塊鏈新創公司看好台灣具備完整的科技產業鏈、充沛的技術人才、高度的市場開放等優勢,克服重重困難,來台生根。
- 外國新創公司 BlockHUBZ 日前宣布,在台灣成立全球首座實體「亞洲區塊鏈大樓」,希望打造國際級的區塊鏈新版圖 。
- 隨著政府將國防航太產業列入「 5 + 2 產業創新計畫」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中,斯洛伐克的航太區塊鏈新創公司 3IPK 亦來台深耕,並與台灣太空產業發展協會簽定合作備忘錄。
外國新創的落地反思
如何成功降低落地陣痛期,是外國新創公司來台的首要課題。
- 3IPK 亞太區總監 Ashley Reeves 認為,若能簡化外國公司註冊手續、加快審查作業,將可成為外國新創來台的誘因。
- 3IPK 共同創辦人 Juraj Zámečník表示,台灣具備多項優勢,外國公司雖然在進入手續較新加坡等亞洲國家複雜,但相較歐洲申請註冊公司的繁瑣過程,常因為一、兩份文件而需要一等再等,已相對容易。
- 台灣有完整的完整的 IT 科技產業鏈,科技產業的研發、製造與運籌能力聞名全球,且新創市場相較香港、新加坡年輕,極具發展潛力,對比東南亞國家,台灣的法治相對透明。
清晰的落地 SOP 、未來政策發展方向及完善各項配套措施,是提升外國新創公司來台的第一步。實務上,要如何開始、資金及資源應如何取得、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該如何因應,以及及如何與在地組織打好關係呢?《旭時報》訪談已在台灣創立分公司的 31PK,透過他們的經驗,探討外國新創公司如何在台灣輕鬆落地,生根與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