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疫情期間美、歐持續的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 QE)貨幣政策,讓經濟發達市場幾乎無一例外的像打了腎上腺素一樣,處於資金充沛的興奮狀態;處於募資期的新創公司,疫情是無情的覆滅海嘯,還是推升浪頭的催化劑?
- 根據 Dealogic 的統計,2021 年上半年全球有超過 1,309 家企業上市,在公開市場募資近 3,339 億美元;這個數字已經超過 2020 年全年的 IPO量能;PWC 認為,市場已經適應虛擬工作模式,創新的需求成長,2021 年下半年的 IPO 仍然會蓬勃發展。(PWC)
- 台灣新創募資不易,但在疫情期間,也受惠市場資金充沛,根據 FINDIT 統計,2019 至 2020 兩年,新創總獲投資金仍然持續成長,2021 年上半年獲投動能也未停歇;其中,超過一半的投資案由企業創投 CVC 主投,中經院六所副所長范秉航認為,新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跨步,代表台灣創新生態系愈來愈成熟。(請期待《旭沙龍》專訪)
- 然而,隨著各國量化寬鬆政策可能收緊,Covid-19 後全球商業體系迎來新的分工常態,產業的數位化轉型需求加速、區域跨國型企業雨後春筍冒出,同時氣候變遷帶來的綠能永續供應議題等,台灣的產業創新與新創生態系,面臨一波新的國際接軌挑戰。
走向隧道另一邊的世界
資本市場本身也需要適應 Covid-19 後的新常態,根據 McKinsey 的研究,大者恆大的趨勢在疫情前就已經存在,疫情就像是一條適者生存的加速淘汰隧道,穿越隧道後活下來的,都需要更能適應,一個由約 30 個全球性巨大企業領頭的商業世界,創新需求索引,都藏在這些巨頭企業交織出的「新世界商業網絡」中。(Mckinsey)
- 這些巨大企業的超級玩家是誰?台積電是唯一上榜的台灣企業,半導體和相關的供應鏈創新,是台灣在「超級玩家寡占市場」的世界裡,具優勢的機會。
- 全球前沿科技創新,AI、5G、區塊鏈、自駕車,都仰賴硬體配合;Anchor Taiwan 創辦人邱懷萱在接受《旭沙龍》專訪時認為,「這是台灣新創最好的機會。」
- 巨人也需要能一起在超級玩家橫行世界,維持寡占動能的創新夥伴,這是企業創投 CVC 過去兩年投資件數,比例超過一半的結構性原因之一。
走向隧道的另一邊,選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新,要如何跨出下一步?請看以下《旭沙龍》與Anchor Taiwan 創辦人邱懷萱的精彩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