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從設計與編輯深根地方,蔡奕屏盼為臺日地創編織新連結

EPISODE#130

旭沙龍

從設計與編輯深根地方,蔡奕屏盼為臺日地創編織新連結

Dec 28, 2023 / 50:44

圖片來源 - 蔡奕屏提供

questionquestion

「地方創生」的概念起源於日本,蔡奕屏以好奇心與疑問為動力,深入訪談日本地方創生團隊,專注於瞭解實踐地方願景的過程,致力於促進臺日友好交流,積極為兩國地方創生團隊牽線。

此次與談人

蔡奕屏

蔡奕屏

《地方設計》與《地方編輯》作者

蔡奕屏目前任職於主打深度旅遊的日本旅行社 UNA Laboratories(後簡稱為 UNA Labs),致力於推廣臺日地方創生的交流,期望自己能扮演「創造新關係的編輯者」。她同時也是一位作家,用了 5 年時間,出版《地方設計》和《地方編輯》兩書,用最在地的角度分享地方故事。


  • 蔡奕屏說,《地方設計》和《地方編輯》是在同一概念上的延伸討論,編輯與設計是一個不斷來回的過程。
    • 由《地方設計》起頭,旨在討論設計師如何透過設計來振興地方,蔡奕屏也發現許多設計師不約而同講到,「編輯」是地方設計必要的關鍵。
    • 編輯與地方其實有相近之處,如日本有許多以地方為主題的雜誌、網路媒體,或各式不同的編輯方式來呈地方故事;聯想至地方設計與營造,必須把故事相關的所有人,都納在地方編輯的角色裡。
  • UNA Labs 負責透過出版旅遊雜誌、遊程和旅宿,把消費者從都市帶到地方,將過往從職人採集到的資訊與內容,以編輯的方式「視覺化」呈現給民眾。
    • UNA Labs 用扎實的資源及對地方的熟悉度,將編輯過程得到的地方資料,進行設計轉化,把地方文化梳理成民眾好吸收、可理解、有吸引力的故事。


日本的地方創生

因應高齡化、少子化、人口過度集中都市的趨勢,日本興起「地方創生」的概念,至今近 10 年的努力,已形成較完整的地方發展生態圈,也有不少值得學習的成功案例及商業模式。

  • 在《地方設計》中提到「鰻魚的睡窩」的案例,其復興九州當地的久留米織品,保護了日本的傳統工藝。
    • 鰻魚的睡窩創始人白水高廣,看見久留米傳統織品褲款 Monpe 的舒適功能性和文化性,將它變得現代、時尚且平價,成功推廣到各個年齡層。
    • 在看似簡單的過程,其實更是透過不斷的研究,了解各個時代、國家、材料的織品由來,才得以找到專屬日本地方文化可能性;因此日本的地方創生團隊組成,必定需要擁有研究背景的夥伴。
  • 在日本投入地方創生的單位有許多為民間企業,企業有更多的自由,決定商業目標、受眾,及如何與自身產品做連結。
    • 如服飾品牌 Beams 成立了 47 都道府縣的主題館。蔡奕屏認為如果能找到商業定位或市場,地方創生不一定要完全依靠政府。


未來會如何

臺灣與日本之間,除了過去的歷史軌跡,當今也有許多文化與商業交流,期盼在地方創生領域透過交流經驗,共同打造合作新可能。

  • 蔡奕屏觀察到日本民眾對臺灣最有興趣的議題為「美食」與「科技」不僅臺灣小吃成為文青市集的熱門話題,臺灣的疫情對策、半導體、IT 產業等,也讓日本看見臺灣。
  • 未來蔡奕屏期盼透過相互分享經驗促成合作,因此與《地味手帖》主編攜手主持「勝手姊妹鄉」專欄計畫,一同介紹臺日行動相近,或類似議題的地方團隊。

接著請見《旭時報》與蔡奕屏,聊聊如何在臺日的跨界對話中,看見地方創生的可能性。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王縈緹

王縈緹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高涔馨

高涔馨 / 節目企劃

企劃

周佩樺

周佩樺 / 影音製作人

監製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花六年時間深耕日本研究和採訪案例 地方創生議題對蔡奕屏帶來什麼樣的啟發? 14 則對談comments 1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日本的地方創生開始比較早,有很多經驗,我在看完《地方設計》和《地方編輯》兩本書後,想讓奕屏第一手跟我們聊一聊您在日本的所見所聞。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蔡奕屏

蔡奕屏

《地方設計》與《地方編輯》作者

我現在雖然是在工作,但我前段時間是在千葉大學念博士班。分享一下這 2 本書的小故事,我原本希望把這本書的內容寫成我的博士論文,不過後來老師不那麼滿意,但我自己又覺得這是我來日本留學最想釐清和研究的主題,因此雖然老師不同意,但我非常叛逆和反骨,所以還是想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也算是回答自己內心的疑問和好奇。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儘管不是博士論文,但希望能展開這一個研究之旅,最後呈現的形式或許也可以有其他的可能,所以後來變成一個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UNA Laboratories 讓深度旅遊與地方創生彼此交融 若能找到商業地位不必完全仰賴政府? 17 則對談comments 1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地方設計》這本書比較是專注在談每個地方,您把 47 個都道府的發展做比較詳細的分類與解釋,重點是您帶出裡面很多的人或公司,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帶動地方發展。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地方編輯》這本更有趣了,書中其實是把和地方故事相關的所有人都納在地方編輯的角色裡。您把自己設定為編輯角色,但編輯在臺灣的定位是有限的,大家會認為是在出版社工作吧,甚至大家都不一定覺得記者是編輯,但您設定的編輯,其實定義不只是這樣對嗎?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蔡奕屏

蔡奕屏

《地方設計》與《地方編輯》作者

對,《地方設計》這本書裡大概有 12 個案例,沒有包含到 47 個都道府縣,當然我也很想寫到 47 都道府縣,但是頁數有限。書中也有比較是網羅性的案例,也就是他們是以 47 都道府縣這種比較全域的概念去看日本的地方,比如 d47 MUSEUM。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d47 把整個地方的產品跟設計品都當成是一個地方的代表拉到都會區去,讓大家能一次認識 47 個都道府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編輯先行,設計跟進!資源扎實盤點和精準目標群眾才能夠有效推廣在地內容? 38 則對談comments 1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是因為做這本書才去那裡工作,還是做這個工作才做出這本書?因為看起來是同一件事。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蔡奕屏

蔡奕屏

《地方設計》與《地方編輯》作者

先跟大家澄清,雖然育寧一直提到套書,但最一開始其實只有一本。一開始我想回答的,只是地方上的設計師如何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在臺日友好的氛圍之下嘗試跨界對話 蔡奕屏與《地味手帖》攜手合作專欄要當兩國地創團隊的媒人 25 則對談comments 1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覺得在日本工作以及做這個類型的服務,跟過去在臺灣的工作經驗,兩邊社會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蔡奕屏

蔡奕屏

《地方設計》與《地方編輯》作者

如果是回到這兩本書,又扣合地方這個主題的話,從這些採訪案例裡可以看得出來,日本主動性非常高,自主發起計劃,自己找資源來做,我覺得這還滿特別的。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可能跟臺灣比較起來,當然大家還是會去申請政府的補助資源,但我覺得大家就是直接迎向市場,不管他是設計師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揭秘產地到餐桌的過程,三小文創探索食物而生的新關係

揭秘產地到餐桌的過程,三小文創探索食物而生的新關係

2012 年還是學生的李宜倩因參與一個荒廢 20 年的防空洞活化案,踏入雲林和農業領域。畢業後留在當地創辦三小文創,透過策辦活動、實體店面、電商通路活絡消費者與生產者,減少兩者之間的資訊落差。

December 22 2023

種下紅蘿蔔夢田,VDS 活力東勢創造台灣農業驕傲

種下紅蘿蔔夢田,VDS 活力東勢創造台灣農業驕傲

王文星相信農業可以是一份志業,他與妻子許月霞創辦 VDS 活力東勢,將故鄉的農產品紅蘿蔔外銷日本,成功進軍國際市場。從傳統農業轉型到精緻化農業一路上,夫妻堅持每個細節與信念,期盼能為臺灣土地的永續盡一份力。

December 08 2023

循環利用成就檜木芳香,檜山坊讓世界聞見台灣

循環利用成就檜木芳香,檜山坊讓世界聞見台灣

由黃素秋和李清勇夫妻創立的「檜山坊」,看見台灣檜木的珍貴價值,探索木材循環再利用的各種可能,逐步發展為關注環境永續、環保、社會公益的經營典範。

November 10 2023

時間標記 Timestamp

00:00 Intro

02:04 從社工系到研究日本地創,蔡奕屏如何開始關注地方議題?

09:15  UNA Labs 、D47 等讓地方與杜會連結更多,找到商業定位或許不用依靠政府?

18:49  從好奇「設計」到「編輯」,兩本書如何誕生?

25:10 UNA Labs 深耕地方旅遊,透過織品讓地方有再被看見的機會?

34:37 臺日友好氛圍正盛!蔡奕屏與《地味手帖》合作牽起兩地團隊

EPEPISODE #130旭沙龍-張育寧時間從設計與編輯深根地方,蔡奕屏盼為臺日地創編織新連結

視頻播放器 正在載入。
載入完畢: 0.00%
剩餘時間 0:00
EP #130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