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上任邁入第 10 年,期間推動國內經濟成長,讓印度成為目前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印度急速成長,兩國消長的長期影響,正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根據彭博經濟分析,若印度持續以平均 7% 的年度經濟成長節奏成長,將有可能在 2028 年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經濟最大的成長動力。和中國由中國共產黨一黨獨大獨裁統治不同,印度政治制度以民主選舉推派領導者,每一次重要選舉年,都為印度經濟成長帶來新的變數;今年(2024) 5 月,印度將迎來五年一次的國會大選,選舉結果決定現任印度總理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 BJP)是否繼續執政,以及莫迪本身是否能順利迎接第三個任期,讓這十年的基礎政策延續下去。
讓我們先來快速回顧印度在這十間年的經濟成長,或者,莫迪成為印度強人的十年軌跡:
2014 至 2016,複製古吉拉特(Gujarat)奇蹟期
- 在就任印度總理之前,莫迪曾在印度西方的工業邦——古吉拉特省擔任省長,在他治理期間,古吉拉特省個人平均所得以倍數成長、經濟規模成長超過 50%、人民識字率及受教育率大幅提昇;這段時間,古吉拉特省的網路普及率也是印度全國之冠。
- 這種近乎「奇蹟」的「莫迪模式」(Modi’s model)成為焦點,莫迪也因此成為政治明星。他在 2014 年首次贏得選舉就任印度總理後以古吉拉特省為模範,在全國進行各項經濟改革,包含「清潔印度運動」、「在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政策、「數位印度」(Digital India)等政策。
- 2016 年,莫迪主政兩年後印度就以平均約 7% 的年度經濟增長率超越中國,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2016 至 2019 年,莫迪全國改革期與經濟動盪
- 2016 年,嚴重的貪腐和假鈔橫行,迫使莫迪廢除 500 與 1000 盧比(INR)紙鈔的流通,強硬打擊黑市交易,卻也抑制印度約 20% 的經濟活動。
- 緊接著在 2017 年,莫迪以印度商品服務稅(Goods and Service Tax, GST)取代十多種聯邦和州稅,透過簡化繁瑣的稅制將印度整合為單一市場,這是自 1947 年擺脫英國統治獨立以來,印度首次有政治人物成功統一稅制。
- 上述政策所引發的衝擊,包含對既得利益者的打擊,也包含轉換過程的學習障礙等,遲遲無法被人民消化,對印度經濟帶來巨大衝擊。 2017 年 2018 年,印度的失業率攀升到 45 年來最高的 6.1%;2019 年,在莫迪第一個任期後期,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進一步影響了印度經濟。
2019 至 2022 年,莫迪以戰勝國的民族驕傲贏得連任
- 改革帶來的經濟動盪,使莫迪支持率大幅下滑。
- 然而,2019 年 2 月爆發的印巴空戰,在莫迪的領導下,迫使巴基斯坦妥協將印度戰俘送回,成功贏回曾因經濟受苦而想要換掉政府的底層選民信心,同年,莫迪在印度大選中獲勝,開啟第二個五年的執政生涯。
- 除了在經濟上帶領印度持續前進外,2020 年莫迪在教育上推動「國家教育政策」(NEP 2020),提高教育質量和普及率,也是近 34 年來首次對印度教育體系進行全面性改革。
2022 至 2024 年,莫迪宣示要讓印度成為世界前三大經濟體
- 隨著疫情結束,印度經濟迅速恢復。
- 莫迪在慶祝印度獨立 77 週年的致詞中說,他領導的政府不僅讓 1 億 3000 萬的印度人民脫離貧窮,且印度持續的經濟繁榮將是全世界的機會,更誓言「在接下來的五年,我承諾讓印度成為全世界排名前三的經濟體。」
今年(2024),是莫迪爭取第三次連任印度總理的重要選舉年,而他給出的承諾也許有機會實現,而且主要的原因來自國際市場,特別是華爾街把從中國撤出的金融動能,轉向印度。
根據彭博報導,在美國 ETF(Exchange Traded Fund)市場裡,購買印度股票的主要基金,在 2023 年第四季度獲得了創紀錄的資金流入;同時間,中國四大基金合計流出近 8 億美元。根據 EPFR 數據顯示,自 2022 年以來,活躍債券基金每從中國撤出 1 美元,就會在印度投入 50 美分。
在美、中之戰中,印度恰好佔據漁翁得利的天時與地利。2024 年 1 月中旬,印度短暫超越香港,成為全球第 4 大股票市場;2 月,印度在 MSCI 指數(摩根史坦利指數)權重由 17.9% 調高至 18.2%,創下新高;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與摩根士丹利推測,到 2030 年,印度將超越日本和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印度的天時與地利,莫迪能持續成為人和的推手嗎?
在過去 10 年,國際政治和經濟情勢給了印度絕佳機會,而莫迪抓住了。他在對的時間出現,並且展現強人政治的魄力,把印度的逆境轉化為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