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宗教、種族和語言對印度政治經濟社會影響深遠,印度教徒約佔人口 80% 是勢力最龐大的族群,而穆斯林人口約佔總人口的 15% 是最大的少數民族。幾十年來,穆斯林在就業和教育方面面臨不平等待遇,成為社區暴力的受害者。
今年(2024 年)4 月,將迎來印度大規模的選舉,根據 Morning Consult 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78% 的印度人認可莫迪的領導能力, 4月 14 日,莫迪提出人民黨大選政見——Sankalp Patra,重點包括擴張印度經濟成長、增加基礎建設,改善社福等措施,不過,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人民黨推動全國統一法典(UCC)的政見。面對莫迪壓倒性的高支持度,印度穆斯林擔心他們將會在被迫沈默的多數暴力下,逐漸失去宗教自由。
在印度穆斯林的處境
穆斯林在印度一直處於少數弱勢的境地,不只在就業、教育和住房等領域遭受歧視,也缺乏獲得醫療保健和基本服務的機會。儘管有憲法保護,但他們在遭受歧視後,卻因為宗教社會的偏見,難以伸張正義。
- 政治面:穆斯林在議會中的代表性停滯不前。2019 年選舉後,穆斯林僅佔 5% 的席位,部分原因是以印度教為主體、現任總理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強勢崛起,2022 年時人民黨在印度議會中的代表席次,已沒有任何成員是穆斯林背景。
- 社會面:印度非政府組織 Common Cause 2019 年的一份報告發現,受訪的警察中有一半表現出反穆斯林偏見,這使得他們不能客觀制止針對穆斯林的犯罪。
- 法制面:政府採用法外手段來懲罰穆斯林,例如「推土機正義」(Bulldozer justice)。 2022 年,印度地方政府以建築物沒有合法許可證為由,拆除多處穆斯林教徒的房子,即使印度最高法院對政府的違法作為提出糾正,拆除「不能是挾帶報復性」,但顯然沒有約束作用,這種現象至今仍持續發生。
30 年來未停止的宗教衝突
印度教與穆斯林間的衝突,一直是印度治理的難題。而這樣的難解之結,不僅是因於宗教信仰、教義、生活價值及語言存在極大的差異,更深遠也更難解開的歷史因素,則牽涉印度和巴基斯坦建國的政治歷程,以及英國殖民期間對於統治權的鞏固帶來的影響,使得印度教徒與穆斯林間開啟長達 30 年來未停止的宗教衝突。
隨著「撤出中國,轉向印度」的國際經貿情勢興起,想要進入印度市場,就不能不了解這個影響印度內政極劇的宗教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