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波音公司衰落史,以及美國製造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波音公司衰落史,以及美國製造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May 02, 2024

2022 年 6 月 1 日,美國西雅圖,一架波音 737 MAX 客機停在波音機場廠房。(圖片來源:Lindsey Wasson/Reuters via 達志影像)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作為美國製造模範生、人類航空史上最重要的飛機製造商,波音似乎在某個時間點,喪失了製造飛機的興趣。合併後的公司高層,重視短期利益勝過工程品質,席捲全美的外包風潮,更導致公司失去靈魂。波音的百年興衰,有如美國製造業的縮影。這間百年老店的未來,與美國製造業的復興緊密相連。

很難說波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走下坡的。

如果看的是股價,那答案很簡單:2019 年 2 月。從 2009 到 2019 年,波音股價有如奇蹟般,翻了整整 14 倍,在 2019 年 2 月達到歷史高峰;從那之後至今,股價下跌超過六成。

造成波音市值慘跌的原因,不只是疫情,更因為波音慘不忍睹的飛安紀錄。2019 年 3 月,一架由衣索比亞航空營運的的波音 737 MAX 8 客機,起飛後不久墜毀,造成 157 人罹難。而 2018 年 10 月,另一架隸屬印尼獅子航空的同型號波音客機,也在起飛不久後墜毀,造成 189 人罹難。

兩場相隔 5 個月、一共帶走 346 條人命的嚴重空難,存在諸多共同點,包括都在起飛階段發生意外、墜毀的都是機齡不足半年的波音 737 MAX 8,這導致 737 MAX 被各國民航主管機關勒令停飛,各航空公司紛紛取消訂單,加上疫情重創全球航空業,波音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

撐過停飛禁令,迎來後疫情時代國際旅遊復甦,波音眼看終於要走出低谷,不料又發生意外。今年 1 月 5 日,一架由美國阿拉斯加航空營運的 737 MAX 9 客機,起飛 6 分鐘後,一個艙門從機身分離,導致機內失控減壓。所幸當時無人坐在爆開的艙門旁,飛機也成功返回原機場,僅 3 人受到輕傷。但假如艙門再晚個幾分鐘,在更高的高空爆開,後果將不堪設想。

又是波音,又是 737 MAX,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簡稱 FAA)介入調查後,在 2 月 28 日下了最後通牒,要求波音需在 90 天內提出完整計畫,來改善公司的品質管控。

「波音公司必須致力於真正和有深度的改進,」FAA 局長惠特克(Mike Whitaker)表示:「要做出根本性的改變,需要波音領導層的持續努力,我們會制定彼此有共識的短期目標和期望,讓他們(波音)在每一階段都負起責任。」

究竟波音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作為曾經的美國最偉大公司、美國製造模範生,波音為何淪落至此?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說,波音公司的衰落,也象徵著美國製造業的沒落。根據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報告,從 1998 到 2021 年,美國失去了 500 多萬個製造業工作機會。導致美國「去工業化」的,不只是日本、中國、墨西哥的崛起,也包含美國自身的管理文化和經濟轉向。

一個曾經的工業強國,是如何失去其製造業靈魂的?透過波音公司的故事,本文也想談談美國製造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吳政霆

吳政霆 / 研究員

採訪寫作

張育寧

張育寧 / 總編輯

審訂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面朝「智慧」前行,亞洲製造業在路上

面朝「智慧」前行,亞洲製造業在路上

受斷鏈、疫情、中美貿易戰等地緣政治影響,製造業從全球分工轉往區域集中已成事實,亞洲供應鍊各國在智慧製造路途上,各有何優勢與包袱,目前進程如何?

2023-06-28 10:30:00

【人物專訪】美國頂尖智庫 ITIF 政策專家伊澤爾:晶片法案不會傷害台灣利益

【人物專訪】美國頂尖智庫 ITIF 政策專家伊澤爾:晶片法案不會傷害台灣利益

2030 年,美國可能缺少 70,000 位半導體工程師,面對龐大的勞動力缺口,美國政府做了什麼?今年 3 月,美國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政策專家伊澤爾接受《旭時報》專訪,他與我們分享了美國半導體人才培育計畫,逐步踏上軌道的《晶片法案》還有哪些不足,以及最重要的,美國、台灣及其他盟國該如何應對中國破壞市場機制的半導體補貼政策。

2024-04-02 09:53: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