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2024 年 5 月 20 日,在賴清德政府上任的這天,可預知將推動的改變之一是:台灣將設立國防科技創新單位,目的在於整合軍民科技,讓軍方結合民間新創的研發量能。師法的對象,是美國國防部負責研發軍用高科技的行政機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該機構專注於當代尖端技術的研發。
此外,美國國防部設置的國防創新單位(Defense Innovation Unit, DIU),旨在連結新創企業與軍事買家,也是賴政府效法的範例。本月 2 日,即將就任副總統的蕭美琴在美國舉行的國會山莊與矽谷論壇(Hill & Valley Forum)發表預錄談話,提及台灣將建立類似 DIU 的機制,以更有效率地在軍事領域應用尖端科技。
然而,美國軍方在推展創新技術的過程中面臨許多問題,值得警惕。
去年 12 月,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便在一場演講中談到,要在國防系統引入新創能量,並不像他希望的那樣順利或迅速。
以 DIU 為例,《彭博社》指出,從 2015 年成立至今,DIU 已與新創公司簽訂了 62 份合約,價值 55 億美元,涉及的產品包括自主無人機和網路安全軟體。但投資者抱怨, DIU 資助的技術項目,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發展成全面的合約,或者更常見的是沒有任何進展。
這對新創十分不利,成功機會微乎其微,且短時間難以達成,已對他們的商業運營情況造成損害;對國防部而言,則更加急切地培養新創企業應對快速發展的技術格局。
軍方的擔憂有其原因。俄烏戰況與以巴衝突持續,加劇全球軍備競賽越來越激烈,美國更需積極尋求軍武升級。而在無人機、衛星、 AI 等領域,新創公司具有技術優勢,經常能提供比國防部依賴的少數大型承包商更便宜、高效且靈活的武器系統。
如何讓軍方的官僚制度適應新創的產業模式,是國防技術創新升級的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