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超自動化管理競爭,如何讓員工接受 AI 並與它協作?

超自動化管理競爭,如何讓員工接受 AI 並與它協作?

May 24, 2024

2021 年 2 月 9 日,南非約翰尼斯堡,人工智慧驅動的機器人 Lexi 站在天空酒店的大廳歡迎客人。(圖片來自 - Reuters)

自從 ChatGPT 出現至今,大多數人更關心的是,這些工具是否很快就學會編寫、分析、撰寫、設計以及——取代人力工作。預計到 2030 年,美國 30% 的工作時數可以透過人工智慧自動化來完成,對企業經理人來說,這是一場超自動化管理的競賽,「如何讓員工與 AI 協作?」將會是未來幾年,企業管理的熱門議題。

隨著 AI 不斷地進步,許多企業執行長和領導者都將重點放在 AI 的高效成長、節約成本和提高生產力上。因此,大多數公司更傾向於從技術部門到非技術部門的自動化,高階主管可以在不需要任何員工的情況下順利完成工作,而這將造成公司員工的職務和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

  • 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Vanson Bourne 調查顯示80% 企業的主要技術目標是超自動化(Hyperautomation),以業務驅動(Business-Driven)的方式,讓機器擁有較高程度的自我判斷能力,複製人們在自動化過程中所參與的工作,協助企業能夠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最大化地實踐企業經營自動化。
  • 近幾年,企業在職涯平台 LinkedIn 上招募 AI 技術人才的需求增加 323%,光是 2023 年,全球擁有 AI 主管職位的公司成長了 28% 以上。在美國,AI 技術人才成長最快的產業是消費者服務(35%)、教育(29%)、娛樂供應商(26%)、行政和支援服務(25%) 以及住宿和餐飲服務(25%)。
  • 根據麥肯錫 2023 年的報導估計,2019 年到 2022 年間,美國勞動市場發生了 860 萬次職業變動,比前三年增加了 50%,大多數人離開食品服務、面對面銷售和辦公室行政支援而從事不同的職業。預計到 2030 年,占美國工作總時間 30% 的任務可以透過人工智慧自動化來完成。

即便 AI 可以減少開發人員的工作量、提高我們處理繁瑣且耗時工作的效率,替我們生成圖像和滿足我們無窮無盡的指令,但在每一項指定的任務背面,並沒有人(頭腦)在為這些結果做確認。

  • 據紐約大學網路安全中心(NYU CCS)的研究人員表示,研究團隊使用微軟的 Copilot 在沒有人類工程師輸入的情況下產生了 1,692 個軟體程式。其中 40% 的程式存在嚴重的安全缺陷。
  • 在魁北克大學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 ChatGPT 使用多種程式語言產生 21 個不同的應用程式。雖然 AI 設計的每一個應用程式都按預期工作,但從資安的角度來看,其中只有五個是安全的,其餘的都存在漏洞

事實上,最好的做法是員工與 AI 協作。在每個自動化流程中,讓員工與人工智慧進行協作,例如,人工智慧快速為新程式產生程式碼,再由員工修復任何安全缺陷和其他故障。

然而,如何讓員工接受 AI 進入工作職場中,才是這場管理競爭的挑戰。

協作前,先了解員工可能排斥 AI 的原因

當 AI 進入職場,越來越多以前由人類執行的知識性任務,交由 AI 進行,員工會比以往感到被排斥和不必要,當員工被排除在自己的工作領域時,員工將會對 AI 產生不信任感,甚至有可能會抵制使用 AI 帶來的正面改變。

最理想的做法,是主管在採用 AI 的過程中,提高員工的參與度。根據《哈佛商業評論》報導,整理出三個員工可能排斥 AI 的原因。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王淳慧

王淳慧 / 研究員

編譯

張育寧

張育寧 / 總編輯

審訂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訓練一個 AI 模型,耗電量相當於觀看 160 萬小時的 Netflix?

訓練一個 AI 模型,耗電量相當於觀看 160 萬小時的 Netflix?

AI 技術和環境永續背道而馳,這將是本世紀所有決策者最難應對的政治正確。生成式 AI 帶來了我們完全不知道的全球成本,AI 與能源之間的角力,逼得科技巨頭跨向能源創新領域,微軟投向核能、Google 投向綠電,巨頭們的領域展開愈來愈大了。

May 21 2024

AI 生成的造勢內容,你買單嗎?AI 如何影響 2024 大選年

AI 生成的造勢內容,你買單嗎?AI 如何影響 2024 大選年

今年(2024 年)是全球大選年,除了台灣,全球有 48 個國家陸續舉辦各類選舉,並選出至少 20 位國家領袖。從 1 月的美國初選、台灣大選,到正在進行的印度大選,選舉已成為人工智慧熱潮的試驗場,許多 AI 新創因此獲得高估值,然而,AI 固然能提高生產力,卻也正加劇選舉社會的不信任感。

May 15 2024

科技巨頭 vs. 新創,AI 人才搶奪戰持續中

科技巨頭 vs. 新創,AI 人才搶奪戰持續中

在 AI 技術的競逐賽中,科技巨頭對高階技能的需求空前高漲,頂尖 AI 人才的數量卻相對較少,因此各大科技公司一直試圖挖走競爭對手的員工,其中一些公司還開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高薪。不過,新創也握有吸引人才的優勢,是 AI人才的另一熱門選擇。

May 13 2024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