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科技巨頭 vs. 新創,AI 人才搶奪戰持續中

科技巨頭 vs. 新創,AI 人才搶奪戰持續中

May 13, 2024

2023 年 5 月 10 日,Alphabet 執行長桑達・皮采(Sundar Pichai)在 Google 網路開發者年會,發表關於 AI 的演說。(圖片來源:Jeff Chiu via Associated Press/達志影像)

在 AI 技術的競逐賽中,科技巨頭對高階技能的需求空前高漲,頂尖 AI 人才的數量卻相對較少,因此各大科技公司一直試圖挖走競爭對手的員工,其中一些公司還開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高薪。不過,新創也握有吸引人才的優勢,是 AI人才的另一熱門選擇。

發生什麼事?

2022 年起,聯準會為了對抗通膨連番升息,更以通膨率 2 %為目標,至今尚未宣布降息。但 AI 產業的投資熱潮依然是進行式,微軟(Microsoft)、Alphabet、Meta 和亞馬遜(Amazon)在內的大型科技公司幾乎不受利率水準影響,仍大舉投資 AI 技術。

《彭博社》報導,大型科技公司 4 月底發布的第一季財報顯示:微軟在英偉達(Nvidia)產品所屬的投資類別中,資本支出較去年同期成長 66 %;Alphabet 資本支出較上年同期成長 91%;Meta 則談到「積極投資」以支持 AI 研究和產品開發計畫;亞馬遜表示,由於需要支援 AI 驅動的 AWS,預計 2024 年總體資本支出將同比大幅增長。

大型科技公司的這些行動,是出於對追不上 AI 潛力的恐懼。2023 年,投資者在近 700 筆生成式 AI 交易中投入了 291 億美元,比前一年增加 260 %,很大一部分便來自科技公司。

科技巨頭競相取得 AI 領域的霸主地位,也體現於對 AI 人才的爭奪,且新創公司也加入戰局。

追蹤新創產業動態的 Pitchbook 分析,大型公司和新創對深度學習 AI 研究員和工程師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科技公司正在採取積極行動贏得 AI 人才戰,例如微軟 3 月從Inflection AI 延攬高層和數名員工,馬斯克(Elon Musk)的 xAI 也挖角多位特斯拉工程師;新創公司也不遑多讓,OpenAI 尤其以支付接近百萬美元的巨額薪酬而聞名。

AI 人才搶手,最直接的證明反映在薪資上漲。根據薪資報酬數據提供商 Levels.fyi 的資料在美國,所有經驗級別 AI 工程師的總薪酬中位數從約 24 萬美元,截至 2023 年 3 月增長到 27 萬美元。

科技巨頭的人才招募策略

擁有龐大收益的科技巨頭,有能力、且願意花費大把金錢支付 AI 人才豐厚的薪水,甚至高層親自留任自家職員,或者延攬競爭對手的員工,也是常態。

  • 2017 年,《紐約時報》即分析科技巨頭以天價高薪聘雇 AI 專家現象,年資與技術為普通層級的 AI專家,包括剛畢業的博士和只有幾年工作經驗的人,一年可以拿到 30 萬到 50 萬美元,甚至更高的薪水與公司股票。至於 AI 領域的知名人士,在 4、5 年的時間內,總計收到的薪水和公司股份能達到數百萬、乃至數千萬美元。
  • 今年 3 月,Google 共同創辦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打電話給一名計劃跳槽到 OpenAI 的員工,阻止他辭去職務,且開出更高的薪水說服該員工留在 Google。
  • 同樣是今年 3 月,Meta 創辦人兼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向 Google DeepMind 員工發送個人電子郵件,以試圖招募他們。不僅是電子郵件,Meta 一直在不進行任何面試的情況下,向職位候選人提供工作機會。並且,與長期政策相反,Meta 還提供更高的薪資,以留住收到競爭對手公司錄用通知的員工。

不過,即使科技巨頭祭出高薪待遇、展現公司誠意,仍有不少人才選擇任職 AI 新創。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林莉庭

林莉庭 / 研究員

編譯

張育寧

張育寧 / 總編輯

審訂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收入微薄的豪賭:Open AI 之外,岌岌可危的其他 AI 新創

收入微薄的豪賭:Open AI 之外,岌岌可危的其他 AI 新創

新創募資能量低迷的 2023 年,Open AI 收入創新高,使得 AI 新創成為多數投資人的唯一目標,尤其是科技巨頭花費前所未有的巨額資金投資 AI 新創公司,以避免在生成式 AI 熱潮中落後。然而今年 3 月以來,幾家標誌性 AI 新創公司卻在商業模式未明下屢逢危機。這些收到大筆資金的 AI 新創公司,必須想辦法拉近支出與銷售之間的差距。

May 10 2024

這場 AI 淘金熱中哪家公司獲利最多?盤點 21 世紀金礦潛力股

這場 AI 淘金熱中哪家公司獲利最多?盤點 21 世紀金礦潛力股

即便我們還處在生成式人工智慧時代的開端,AI 已經帶來巨大利潤,數百間新創公司爭相進入市場,不論是開發 AI 基礎模型,或是開發搭載 AI 功能的應用程式,在機運與技術實力下,幾乎每天都有因 AI 讓公司市值飆升的消息釋出。

April 11 2024

AI 強勢發展下的投資圈新寵:綠色能源新創

AI 強勢發展下的投資圈新寵:綠色能源新創

2050 年,是全球超過 140 個國家和地區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期限,然而隨著 AI 技術迅速進步,數據中心的用電需求卻同時激增。在 ESG 法遵壓力下,科技公司的電力來源不能僅依賴化石燃料,——潔淨能源,包含太陽能、風能、核能等就變得重要;綠色科技新創,也因此成為科技巨頭和創投眼中的當紅炸子雞。

May 06 2024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