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用「魚」串連起海洋與人的連結,洄遊吧在七星潭深化食魚教育推廣

EPISODE#37

旭沙龍

用「魚」串連起海洋與人的連結,洄遊吧在七星潭深化食魚教育推廣

Jun 21, 2024 / 46:52

圖片來源|黃紋綺提供

questionquestion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原先家族從事漁業的紋綺,發現大家雖然身處在海島臺灣,卻有很多人不認識大海;於是她決定透過「魚」讓大家認識這片海洋與七星潭,把永續海洋的概念融入傳統漁業,成立洄遊吧向大眾推廣食魚教育,喚起人們對海洋資源的珍惜與保育。

此次與談人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創辦人黃紋綺原本家族就在花蓮從事漁業,從小熱愛海洋的她,放棄高學歷回家鄉幫忙,將洄遊吧作為海洋永續的實踐場所。

  • 洄遊吧坐落在花蓮七星潭海景第一排,使用日治時期傳承百年的定置漁法定置漁法為被動式漁法,以被動式的陷阱方法捕撈洄游性魚群,是屬於友善環境漁法之一
  • 臺灣的宜蘭、花蓮、臺東沿海海岸都可以看到定置漁網;而七星潭漁場透過定置漁法,供應超過 70、80% 花蓮的在地海魚。

  • 圖片來源:洄遊吧提供

從生活中最接近海洋的媒介出發,認識魚、大海到餐桌的過程

成立洄遊吧之前,她回到家鄉花蓮花了一年時間,跟著舅舅一起了解七星潭在地漁場實際的運作模式。希望透過接地氣的方式,讓大家理解永續海鮮的理念。

  • 黃紋綺每天早上 5 點起床,到傳統市場學習如何選魚、殺魚、料理魚,透過實際接觸漁場文化,將自身經驗轉化為食魚教育的養分。圖片來源:洄遊吧提供

未來會如何?

SDGs 已成為全球的趨勢,透過食魚教育與海洋永續的理念,洄遊吧找到適合自己和環境的商業模式,也讓更多人看見臺灣海洋環境資源的豐富。黃紋綺希望持續做對環境友善的事,實踐自給自足的理念,讓 0 到 99 歲的朋友一起參與海洋教育。

  • 洄遊吧體驗館提供摸魚、季節魚種認識等體驗;下午 3、4 點有機會看到魚貨接載上岸的過程,認識大海到餐桌的完整流程。
  • 洄遊吧也提供全英文導覽,期待透過深度觀光,讓海外朋友認識臺灣的海洋和永續概念。
    圖片來源:洄遊吧提供

究竟她如何和傳統漁業合作再創生,逐步發展七星潭在地的食魚與海洋教育,串連人和海洋的關係呢?讓我們透過洄遊吧創辦人 黃紋綺進一步分享她的心路歷程。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聲歷其境

聲歷其境 / 特約合作

製作撰寫

周佩樺

周佩樺 / 影音製作人

監製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傳承百年的海上迷宮就在七星潭 定置漁網自日治時期經歷哪些演變過程? 23 則對談comments 2024-06-18 14:57:16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紋綺非常的年輕,很早就創業也非常有毅力。我認識她是在我們一開始推動地方創生的時候。大家都知道花蓮的定置漁網,紋綺算是第三代,她放棄了自己的高學歷,願意回鄉幫忙,也很快找到核心理念和要做的商模。

2024-06-18 14:52:5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會定義紋綺主要是在做食魚教育,這是她最核心的部分。除此之外,她做了產品的研發、加工、製造和販售,甚至現在也跟企業合作。

2024-06-18 14:53:1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認為紋綺在創業過程的思維是漸進式的,可以看到她對海洋的熱愛,她的理念可以去分享給所有喜歡海或不認識海的人,這是很棒的。我曾帶過一些團體去過,不論大小孩或小小孩都非常、非常的喜歡。

2024-06-18 14:53:2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想要請紋綺先跟我們介紹一下定置漁網。

2024-06-18 14:53:3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花蓮七星潭是臺灣人和外國人來到花蓮都一定會去的地方,大家來到七星潭就是看海,但其實在離岸邊不到 300 公尺的距離,你可以看到一顆一顆的浮球,從水下看就像是一個海上大迷宮,這和澎湖的雙心石滬的概念有點像。

2024-06-18 14:53:5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些浮球其實是把網具固定在海中,這個漁法供應了超過 70、80% 的花蓮在地海魚,而且它從日本殖民時期便存在,已經在七星潭有 100 多年的歷史。

2024-06-18 14:54:0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覺得大家其實到這麼著名的國際觀光景點,除了看海之外,有沒有可能再更深度認識這個地方的產業或是漁村的故事,認識這一個相對友善的漁法。在臺灣,抓魚的方式有很多種,有很多漁人的知識在其中。

2024-06-18 14:54:1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一組定置漁網大約是 3-5 個足球場大小。定置漁網會用很多大石包固定在海中,上方有浮球,下面有石碇固定在海裡,中間則有鋼索撐起來形成一個大骨架。漁人會將網子綁在骨架上,魚群可以自由的進出這個迷宮。漁人不主動抓魚,魚可以自由地在網中進出,只會撈最後面「箱網」部位的魚,所以抓得到的基本是都是有緣份的魚,不是笨的魚。

2024-06-18 14:54:2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可是這種漁法的漁獲量是可以預期的嗎?

2024-06-18 14:54:3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漁獲量沒有辦法預期,因為這種漁法有其變動性。像夏季即將進入鰹魚期,有可能一天幾噸,也有可能完全沒有魚,畢竟這些洄游性、野生的海魚是透過潮流來進出網子。

2024-06-18 14:54:4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在冰島也曾看過定置漁網,不過形狀不太相同。定置漁網是一個悠久傳統的漁法,也對環境非常友善,但是您提到漁獲量不一定,對漁民而言,選擇採取這種漁法是否是因為受到環境的限制?花蓮為什麼很適合做這個事情?

2024-06-18 14:55:0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沒錯,其實在臺灣的宜蘭、花蓮、臺東沿海岸都可以看到定置漁網,它所設置的位置都是在灣澳裡面,因為這個位置的潮流相較外海是比較穩定的。

2024-06-18 14:55:1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些洄游性的魚類在跟著黑潮快速的移動之後,他們會需要休息、吃東西,他們會靠進來到灣澳裡面休息跟吃飯,所以人類就很聰明的設計了定置網在這邊。當然定置網的位置並不是隨便設置,而是需要觀察海底等深線和魚道,判斷魚群是否會經過。也因為這個漁法是從日本傳過來,每一年或每兩年會有日本專業探測人員利用水下探測器,確認魚群仍在這一個魚道上面。

2024-06-18 14:55:2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可不可以跟我們聊一下這個漁網法100 多年的歷史?

2024-06-18 14:55:3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網具會日新月異的更新淘汰,比較不會是早期日本殖民時期的狀態。當時他們是用月桃、竹子去編織,現在已經進階到變成是落網類,變成像是尼龍或 PE 塑膠這種。

2024-06-18 19:15:0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以前浮球是用玻璃的,後來其實才變成塑膠。不同的時期網具有所沿革,規模也會變得比較大。不過位置和捕撈的原理、方法其實還是一樣。

2024-06-18 14:55:5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們家過去做定置漁法的經營,大概要做哪些事?

2024-06-18 14:56:0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最早是阿公的家族開始,其實經營一間漁場不是那麼的容易,海上有海上要做的作業,路上有路上要做的工作。

2024-06-18 14:56:2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海上的漁人要知道每一天的什麼時候收漁,什麼時候收網,網具要怎麼顧。特別像在颱風或是像這次地震之後,可能會導致原本固定在海中的網具和浮球產生偏移。像這一次的地震較大,真的有造成一些災損,都要重新再固定網具和工具。

2024-06-18 14:56:3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更不用說路上的漁工也很辛苦,他們要補網、整理網具。現在所有的網子基本上都還是要靠人工的方式,沒有辦法用機械化的方式。岸上的漁人他們每天要衝浪接載漁獲、販售漁獲和整理、拍賣魚貨。其實一間漁場要 run 起來算是滿大的開銷。

2024-06-18 14:56:4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剛剛有說這個漁場其實供應了花蓮 70、80% 的野生海魚,規模算滿大的,可以算出這一個漁場餵養的家戶人數或員工數嗎?

2024-06-18 14:56:5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算得出來。一間漁場的話,海上至少就要 8 個,路上大概也要 10 幾個人。所以你看才單一間漁場,大概就有 20 幾個員工, 20 幾個員工基本上就是 20 幾個家庭。

2024-06-18 14:57:0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在花蓮七星潭、崇德灣和石梯坪這邊,總共加起來是 7 間定置漁場。每一間都是獨立的,每一間漁場大概都是 20 人左右。

2024-06-18 14:57:1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相信「魚」是日常生活最接近海洋的海景 洄遊吧推動食魚教育從「接地氣」開始? 24 則對談comments 2024-06-18 15:02:35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紋綺,您什麼時候開始想說要來做洄遊吧?

2024-06-18 14:57:3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因為家族本來就是在做這個產業,所以小時候對海就有不一樣的情感跟感受,我就覺得明明這些漁人跟海有很多的故事。海這麼美,為什麼生活在海島上面的我們卻不認識它,或是可能沒有那麼熟悉?

2024-06-18 14:57:4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當然這跟臺灣以前比較是用陸地的治理或是教育的方式來思考有關。近幾年像海委會的成立、食農教育法的通過,我想這開始讓大家產生了思考,生活在臺灣海島上的我們怎麼去認識海洋?

2024-06-18 14:57:5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也是我們當時的概念,其實魚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接近海洋的媒介。怎麼去透過這樣子的互動關係,讓大家去認識海洋,這是洄遊吧的初衷。我們希望透過魚讓大家到七星潭,不是只有看海。

2024-06-18 14:58:3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那您怎麼開始的呢?

2024-06-18 14:58:4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在 2016 年之前,我是當學校的研究助理,我的老師是哈佛畢業,他跟一般傳統的教授比較不一樣,比較是實務派型的老師。所以在當研究助理那段期間,我其實跟著他跑了國外很多的地方。我們也幫了當時的港務局,也就是現在的臺灣港務公司。我們那時候引了一套歐洲生態港的概念,從理論開始到實際進行港口的管理跟經營,再協助臺灣所有的國際商港通過歐洲生態港的認證。

2024-06-18 19:22:2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那一段的歷練讓我看到,其實國外在 2010 年左右就已經在談 SDGs。國外他們真的把永續的理論應用到公司企業和政府單位的治理管理,這帶給我一個滿大的衝擊。過去我們學到「永續海鮮」這些比較理論的東西,要怎麼透過商業模式讓大家有責任的消費,用比較良好的食魚教育體驗讓大家認識海洋。我是用這樣的概念回到花蓮接地氣,把這個模式營運起來。

2024-06-18 14:59:0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可是創業就是要去找錢和找人,而且沒錢沒有營收,您就要負責任。

2024-06-18 14:59:1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其實一開始創業真的沒有想那麼多,那時候就是喜歡海,想要讓大家認識花蓮的七星潭。我在 2016 年回去後,花了快一年的時間蹲點。我每天早上 5 點起來,跟著我舅舅去看漁場怎麼運作,因為第一次漁獲上岸和拍賣的時間大約是早上 6、7 點。

2024-06-18 14:59:3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是海洋背景,因為學術背景的影響讓我講出來的東西較為生硬,如果我們去現場說要買「脂眼凹肩鰺」,沒有人聽得懂,你要說「目孔」。

2024-06-18 14:59: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前期我是花一年多蹲點,了解在地的漁場怎麼運作,因為不同的漁場在文化上和主力的漁獲會有所不同,作業方式也不同。我早上起來會先到傳統市場學習怎麼處理魚,從選魚、殺魚到如何料理魚,接著再去黑潮搭船出海,我當時還參加黑潮的海洋解說員培訓。此外,我開始學習用比較生活的方式讓民眾認識食魚教育,把以前在學校比較理論的方式,透過產品、活動讓民眾有記憶點去了解。

2024-06-18 14:59:5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從您剛提到的例子,我想到的是像「鰹魚」,我爸媽都會叫它「煙仔」。

2024-06-18 15:00:0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因為其實不同的地方講魚的綽號也會不同。在花蓮我們說鰹魚是煙仔,但在宜蘭會說是煙仔虎。

2024-06-18 15:00:1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地方創生很重要是尋找在地的 DNA ,因此前面的那一年真的要去盤點,才有機會發展到後面洄遊吧的活動和產品,你才可以真的跟地方的特色做結合。

2024-06-18 15:00:3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美伶姐,因為您才剛去過洄遊吧,想請您分享現在如果去洄遊吧,我們可以玩什麼東西?

2024-06-18 15:00:5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第一個,因為就在七星潭的海邊,我覺得可以去體驗摸魚,除了在海邊會讓你很興奮,他們的課程也有定置網的模型讓你觸摸和學習。

2024-06-18 15:01:0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紋綺他們的地點是整棟的大樓,空間變大了,產品的展示也更豐富。他們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食魚教育課程,做了很好的教材讓你認識魚。你用一天的時間就可以認識 36 種魚,而且沒有年齡限制,從 0 到 99 歲都可以懂他們在做什麼。

2024-06-18 15:01:1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我們體驗活動的重點就是認識一隻魚從大海到餐桌的過程。因為我們的體驗場館在海景的第一排,你在體驗館可以直接享有無敵海景,並且看到漁場在你面前直接載漁獲上岸,你還可以真的觸摸跟觀察到真實的魚,最後還有機會自己做魚的料理。

2024-06-18 15:01:2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你也可以到我們的體驗館一樓品嚐七星潭最新鮮的魚點心,更特別的是可以喝一杯用魚骨做成的琴酒。

2024-06-18 15:01:3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過去我不會覺得鰹魚能做成料理,但上次去洄遊吧吃到鰹魚的乾煎料理,讓我非常驚艷。我記得服務生告訴我,鰹魚要新鮮才能夠現吃,不然容易有腥臭味。

2024-06-18 15:01:5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它的味道會比較重。大部分鰹魚是做成柴魚,已經變成加工品,你很難吃到新鮮鰹魚。但是我們在產地花蓮,你完全可以品嚐到最新鮮的鰹魚。

2024-06-18 15:02:0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鰹魚是紅肉魚種,本身會帶有特殊的甘甜和鮮味,洄遊吧在處理上堅持要離水上岸,在 24 小時內真空包裝冷凍,才能讓人品嚐到最新鮮的味道。上次美伶姐有吃到新鮮鰹魚做的炸魚薯條和加入鰹魚琴酒的拿鐵。

2024-06-18 15:02:1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因為漁船進出會有固定時間,如果我想要看到最完整的過程,我要幾點過去比較好?

2024-06-18 15:02:2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我們現在的館是每一天都有開,除了星期二、三休館。漁獲的話,我會建議大家在下午 3、4 點左右來七星潭,天氣不會那麼熱,可以在體驗館喝一杯飲料,坐在吧台觀看漁獲上岸和接載。

2024-06-18 15:02:3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找尋臺灣海洋永續的發展機會 地震後洄遊吧團隊有哪些經營面向的思考? 28 則對談comments 2024-06-18 15:08:40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們現在團隊的組成有哪些人?

2024-06-18 15:02:5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現在正職的夥伴大概 8 位,兼職大概是十幾位。其實還滿多夥伴是兼職的方式,大部分移居花蓮的人是比較會生活,或是自己有一些時間上的安排,因此會以專案的形式合作。特別是在疫情後,很多都是接案型的工作者,其實反而更能夠碰到在某一個領域的專業工作者。

2024-06-18 15:03:0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是怎麼思考洄遊吧的經營面?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

2024-06-18 15:03:1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其實我們是以比較穩健的方式經營洄遊吧,也因為公司核心是食魚教育,比較不單純是商業發展,我們有自己的品牌堅持。

2024-06-18 15:03:3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以販售的產品來舉例,我們是被動式的漁法,除了漁獲量有所限制,我們也會挑選魚種,我們不是賣所有抓到的魚,它需要符合《臺灣海鮮選擇指南》。再進一步是挑選魚體大小,像我們只收 3 公斤以上的鬼頭刀。

2024-06-18 15:03: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品牌的核心談的是食魚教育跟海洋永續,其實大家是因為這個信念去支持你的品牌,有這些堅持會讓我們在發展上走得比較謹慎和小心,我們希望產品跟提供的服務是真的要扣合這個核心。

2024-06-18 15:04:0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這樣不會有經營不善的壓力嗎?

2024-06-18 15:04:1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需要在現實和理論中抓取平衡,不過我覺得洄遊吧還滿幸運,我常開玩笑說,這個商業模式在 20 年前一定走不下去,但因為現在 SDGs 已經是一個顯學。好比我剛說的鬼頭刀,今年漁業署已經公告禁止捕撈 50公分以下的魚體。

2024-06-18 19:26:3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永續的概念不只是洄遊吧在做,像我們和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合作,他們在思考如何去協助臺灣的地方團隊的同時,還要符合永續,因此他們在產品選購或企業採購會優先選擇這樣子的產品。

2024-06-18 15:04: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覺得這是全球趨勢,正因為很多人支持,我們才有辦法繼續。事實上,臺灣占全世界的陸地面積不到千分之一,但是全世界的魚種約有十分之一在臺灣周遭。臺灣位在熱帶與亞太地區,旁邊有黑潮和親潮經過,本身在海洋環境資源上有很好的利基,更不用說我們在遠洋漁業、養殖漁業都非常有名。

2024-06-18 15:04:5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臺灣其實非常有機會發展食魚教育,因此你可以看到我們的網站、DM 是英文的,我們的場域可以做全英文導覽。當外國人來到七星潭這一個國際觀光景點,要如何讓他們認識在地,認識臺灣的海洋和永續概念,這是我們現在一直在做的事情。

2024-06-18 15:05:0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在推廣上有沒有是您覺得會面臨的挑戰?接下來的規劃可能有什麼呢?

2024-06-18 19:27:1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洄遊吧一開始是先從活動再進入到商品,基本上這些產品都是準備好出口到國外的,所以合作的加工廠都要符合 ISO 和 HACCP,而且他們本身產品都是已經有出口過的。

2024-06-18 15:05:3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們會策略性的思考,怎麼讓外國人帶一個伴手禮回到他的國家,向他的朋友介紹臺灣,讓他們也有機會來到臺灣。我們在跟外國朋友交流的不只是產品,而是讓他有機會踏到島上,來這裡住宿、旅遊,把更多的消費帶到這裡。

2024-06-18 15:05: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回到臺灣的發展,我們其實不可能和大土地面積的國家比擬。除了科技業以外,觀光是我們很重要的發展,怎麼樣去深度的觀光?每一個縣市的特色為何?怎麼讓臺灣人和外國人都想要來?這是洄遊吧在思考的。

2024-06-18 15:05:5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疫情結束後,我們很積極的推動,像是國外交流團或使節來訪時,我們也希望能和他們有更多交流,把臺灣做食魚教育的概念和國外分享。我們在花蓮的 Business model ,從產品服務到知識是偏向顧問諮詢的,但臺灣沿海有很多地方是有機會去跟傳統的一些友善捕撈的漁法合作,那我們怎麼將 model 帶到臺灣的沿海或國外,像現在就有一些馬來西亞和中國交流團會想要知道這一套模組,我們怎麼移轉到其他地方。

2024-06-18 15:06:0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們在國際行銷上面有一個滿完整的想像跟思考,但是需要更多的資源對接。

2024-06-18 15:06:2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大家都會問我們地方創生可不可以國際化,因為我們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臺灣的地方能夠均衡發展,所以我們當然還是以臺灣這個市場作為優先。

2024-06-18 15:06:4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們要去創造就業的人口,讓人口回流,這是我們的第一步,可是我們做的東西如果被國際看到了,其實我們就可以把我們的 Know-how,把我們的模式輸出,讓對方可以來學習。

2024-06-18 15:06:5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們不要很侷限,以為紋綺在做的好像只有食魚教育,其實背後是一個海洋的教育,甚至是臺灣的海洋產業未來的發展機會。我們長期忽略這一塊,若能藉這樣的機會,也許能夠把一個海島真正的效益發揮到極致。

2024-06-18 15:07:1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花蓮不只有太魯閣、長春祠,花蓮的海岸線很長,海洋很漂亮,除了療癒以外,你還能夠知道海洋很多的知識。現在也有很多國外旅客來到臺灣,他們喜歡來體驗臺灣生活,了解臺灣人在這個島嶼是怎麼做的。

2024-06-18 15:07:2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相信洄遊吧未來會發光發熱,有機會走到國際,只是我期待它的方向是穩健的走,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益。其實這種服務有一個特性是第一天就先有現金流進來,因為你可以先銷售產品、銷售服務,再慢慢抓出一個你可以營運的方式。

2024-06-18 15:07:4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坦白說,我覺得臺灣人自己也沒有很懂食魚文化,我很好奇紋綺的團隊如何累積更多的知識?我猜就算您是海工系畢業的,一定還有很多是您不知道的。

2024-06-18 15:07: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沒錯,我覺得各行各業其實都是。基本上我們團隊會在固定時間舉辦讀書會或去參訪,每一年一定會安排團隊去和其他做海洋教育、食魚教育的團隊交流。

2024-06-18 15:08:0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臺灣很小,地方創生團隊也很小,我覺得很幸福的是有美伶姐的地方創生基金會的課程,或是一些很早期投入的大前輩,像是甘樂文創的峻丞哥、茶籽堂的小木哥都很愛這一塊土地,很願意透過 CEO 專班的課程傳授資源和經驗。這不是一般商業課程,因為他們很清楚做地方創生的人的特性,以及你會碰到的問題。我覺得臺灣真的很幸福,我們團隊也透過這個圈圈和大家聚在一起,一起去做推廣。

2024-06-18 15:08:1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節目的最後想要請您跟我們介紹一下,因為剛剛發生地震,我覺得有很多人都沒有把花蓮放進旅程中。如果我們想邀請大家暑假帶小朋友來,有什麼好玩的可以吸引他們嗎?

2024-06-18 15:08:2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黃紋綺

黃紋綺

洄遊吧創辦人

地震之後,我們其實都已經恢復了原來的常態,大家真的不用擔心,現在坐火車也很方便。現在花蓮真的很美,沒有像之前人真的很多,因此這個時間過來其實滿棒的,可以體驗到花蓮在地人的生活。

2024-06-18 15:08:3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6 月 1 號開始也有一些振興的相關方案,住一晚可以補貼 1,000 元。很歡迎大家在這段時間和暑假來到花蓮,加上現在洄遊吧不用預約,直接來就可以品嚐在地鮮魚和魚點心。

2024-06-18 15:08:4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永續湛藍大海的美,台灣潛水以旅遊拉近我們與海洋的距離

永續湛藍大海的美,台灣潛水以旅遊拉近我們與海洋的距離

從抗拒家中從事的海事工程到視海洋永續為一生志業,兜兜轉轉最終又回到大海懷抱,陳琦恩接手家業,以休閒潛水作為媒介讓一般大眾有了靠近海洋的機會。透過潛水課程、經營民宿和專屬遊程等規劃,讓大眾逐步接近海、愛上海,期盼喚起人們對於海洋保育的重視。

2024-04-12 11:50:00

華源村老宅變身海癒小村咖啡店,款待旅人和凝聚村民的療癒空間

華源村老宅變身海癒小村咖啡店,款待旅人和凝聚村民的療癒空間

身為台東孩子,周紫宸心繫著家鄉太麻里華源村,畢業後選擇返家開設一間海癒小村咖啡店,打造出一個既能夠接待旅人,又能成為當地居民彼此相聚、彼此交流的療癒所在。透過不同類型的藝術活動、特色市集,讓大眾能夠走進華源村,看見村落近山靠海的美麗模樣。

2024-04-26 11:45:00

從食魚教育認識海洋,讓澎湖「年年有鰆」

從食魚教育認識海洋,讓澎湖「年年有鰆」

你吃過海鮮,但你了解魚嗎?為保育海洋來到澎湖的巫佳容,居住七年間發現海洋教育的缺乏,創辦「年年有鰆」品牌。她是如何將旅遊結合澎湖漁業文化,讓大眾認識海洋之美,並將當地人的日常轉為觀光可能?

2023-05-26 11:5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