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華源村老宅變身海癒小村咖啡店,款待旅人和凝聚村民的療癒空間

EPISODE#33

旭沙龍

華源村老宅變身海癒小村咖啡店,款待旅人和凝聚村民的療癒空間

Apr 26, 2024 / 49:52

圖片來源:周紫宸提供

questionquestion

身為台東孩子,周紫宸心繫著家鄉太麻里華源村,畢業後選擇返家開設一間海癒小村咖啡店,打造出一個既能夠接待旅人,又能成為當地居民彼此相聚、彼此交流的療癒所在。透過不同類型的藝術活動、特色市集,讓大眾能夠走進華源村,看見村落近山靠海的美麗模樣。

此次與談人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太麻里位於台東與大武交通的中繼站,在排灣族語意指「太陽升起照耀的肥沃土地」,又名「日升之鄉」,地理位置絕佳使得農業、觀光業發展盛行,因此成為旅人駐足停留的地方

  • 在台北讀完書後回台東的周紫宸,決定在故鄉華源村開一家正對大海的「海癒小村咖啡店」。希望透過自身藝術管理及策展的專長,藉由一個空間的建成,串起村落與遊客之間更深的連結,並為家鄉帶來創生與永續。

圖片來源:周紫宸提供

老屋活化,永續家鄉的基地

2022 年周紫宸申請地方創生的團隊計畫,把當年「開村第 1 戶」的中藥店改裝成咖啡店。空間保留了原來老屋的痕跡,並設計成兼具實驗企劃和公共性質的功能,期待引入更多可能性的發生。

  • 周紫宸認為,海癒小村咖啡店並非限於傳統商業模式只有一種定位,更該跳脫框架去找尋不同型態。因此她定調這裡是除了販售餐飲商品,更是推廣美麗海洋、香醇咖啡香以及匯聚台東相關人事物的重要據點
    • 常態性的空間運用以咖啡店為主,同時兼具協助旅客規劃遊程的服務,也會以「零浪費」為主軸,透過工作坊講座及店內設施與觀光客溝通,倡導環境意識及垃圾分類使用。例如:結合台東文學的海灣餐桌活動「夏迴」、提倡環保減塑的「就海好市集」、透過五感探索華源村的「華源風格展」。
    • 在基礎之餘,更會兼作村民的聚會場所,以回應村民的需求和協同社區問題、凝聚社區情感
      圖片來源:周紫宸提供

未來會如何?

海癒小村咖啡店開立的一年多,在地村民從一開始的不了解逐漸轉而支持,周紫宸一步步靠著行動贏得大家信任,用時間和誠意換取接納,讓小小的店能夠持續茁壯成長,發揮力量

  • 將以 5 年為目標,逐步從提供商品到完整的餐飲服務,並將傳統農業規劃為體驗式農業,期盼建立起專屬華源村的海灣品牌網絡,打造宜人長居的地方。
  • 海癒小村咖啡店作為一個企劃部,今年預計開啟「社群駐村」的計畫,提供不收費的換宿給專業工作者,以吸引專業技術人才進駐,期待共同創造更多可能性。

圖片來源:周紫宸提供

海癒小村咖啡店的開立著實成為台東當地地方創生相當好的範例,未來周紫宸將又有什麼樣的新點子,對於往後的發展還有什麼樣的想像?接著透過海癒小村咖啡店 創辦人周紫宸進一步分享,聽聽她的經營心法。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陳聖雅

陳聖雅 / 特約記者

採訪寫作

周佩樺

周佩樺 / 影音製作人

監製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回到臺東後才發現自己對海的眷戀 走過繁華與沒落的華源村曾經發生怎樣的故事? 10 則對談comments 1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紫宸是一個氣質美女,身上有很特殊的文學少女的氣質。您有在寫作對不對?您之前也得過文學獎。可不可以跟我們介紹一下您之前得文學獎的作品在講些什麼?我想這和您現在做的事業也有關聯性。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對,各式各樣的寫作。最近工作佔據比較多生活的時間,因此以紀實類的寫作比較多,但是我以前非常喜歡看小說,所以散文跟小說都寫了一些。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生活在臺東這塊土地上,其實海和我們的生長記憶有很深的關係。我第一篇文學獎得獎的散文作品就是在寫跟大海有關的事情。當時我在蘭嶼的時候去超商打工,在那裡的三個月發生了一些生活雜記,我把日記拿過來改成散文。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那時候就發現我對海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情感,我既尊敬它又覺得它是豐富的。一直到後來在臺北念大學也好,工作也好,當我再回到臺東就發現海是療癒的。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可不可以跟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您的家鄉華源村?華源村其實就是海癒小村咖啡店後面的小村,也是您長大的地方。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華源村是我長大的地方,它在臺東市的南方和太麻里的北方。我覺得它跟整個南迴地區有一個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完全是閩南人跟漢人的聚落,它就是很純樸的一個小農村。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因為地形的關係,我們其實有點像地中海,沿著很陡的山往下,直接會衝到一大片非常漂亮的大海。華源村的人一直都不多,不過在我有記憶以來,因為華源村是即將要進入南迴之前,相對靠近市區的聚落,因此民國 50 年之前非常繁華,繁華到一個小小的村落裡面可以有 4 間超大的廟,有 2 所很多小朋友的學校。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然而民國 68 年有一個很嚴重的水災出現。過去一直覺得對我這一代的人來說,天災很遙遠,但是我發現在這個小村,天災真的大幅影響了人口的變遷。嚴重的水災讓住家受損,人口慢慢、慢慢的流失,到現在常駐在村子裡面的人數應該不足 700 個人。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海癒小村咖啡店的這個店址原本是個藥店,是不是?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沒錯,可以被歸類成藥店。不過民國 30、40 年代的藥店並不是很 Fancy ,不像是臺北迪化街那種很厲害的配藥中藥店,其實比較像是一個地方小診所,有很多藥材在裡面,有兩個赤腳仙在店內為大家治療百病百痛的一個療癒之處。當時取名字時也很意外發現它有這個定位。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盼成為療癒心靈、凝聚社區情感之所在 如何透過開一家咖啡店讓地方重新熱絡? 17 則對談comments 1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曾經到臺北唸書,研究所是讀藝術管理。為什麼後來選擇回家鄉創業,可不可以和我們分享您是怎麼開始這件事情的?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臺東小孩應該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路歷程,我們在高中之前都會強烈想要出去,出去得越遠越好。臺東只有臺東高中、臺東女中和臺東高商幾所學校,大學就是臺東大學。對我們來說,要去哪裡都隔著一座山,轉過身去則是一大片海,小時候覺得真的很無聊。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但是上了大學以後出現了轉折點,臺東小孩開始覺得我要回去。這好像是一種很綜合的心理轉變,我的同學現在不管人在國外或在臺北,不管他們在世界各地、在各行各業,其實大家都非常想念那一個有山有海有鐵路的環境。這是一種非理性的情感,若你問我為什麼,其實我不知道為什麼,可是就是時間到了,我覺得「好!我要回去。」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美伶姐,您是什麼時候認識紫宸的?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我是在 2022 年認識她,紫宸那時候來申請地方創生的團隊計畫。當時我覺得這個女孩很年輕、口條很好,當她在簡報說明的時候,你會感覺她非常有理念和想法。但是我總覺得即使他們有再好的理想,返鄉會不會只是一個憧憬?如果不夠務實或是無法做到他們所想像的東西,那麼我們可能要在事前去提醒她。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都跟縣政府說,每一個團隊我都希望到第一線看到他們實際要做的地方場域和周遭環境。你只有到那邊去感受,才能夠去理解他想要做的東西有沒有可能性。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第一次去的時候,紫宸還沒有場域,只有一個人家願意借給她的可能場域。後來我們在廟裡開會,我很擔心她的商業模式做不起來,一直建議她去七星潭看一下。因為紫宸選擇的位置面對著太平洋,那個地方本來就是台九線,路上經過的車子很多,加上海癒小村咖啡店位置其實就是海邊,在那邊可以去看海,是一個非常適合休息的場域。我覺得那個地方如果想要做的話,是很有機會的。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但我想要強調的是,你要賣的不是店裡面的東西,而是要賣美麗的太平洋。這有點像是七星潭的狀態,要想辦法用那樣的理念把商業模式建立起來。其實當時紫宸還有一個很吸引我的點是她是學文學出身,她寫文章之外,也在場域中舉辦讀書會讓更多人來讀書。不管她的店是什麼樣的型態,她都希望有實體書在其中。這其實讓我滿感動的,尤其又是在偏鄉。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是怎麼設計海癒小村咖啡店的?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一開始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有過很多掙扎,因為我一方面覺得立刻達到穩定的商業自營很重要,但是在我沒有辦法找到其他散落式的長久空間的狀況之下,我又不希望這個空間失去實驗企劃跟有公共性質的功能。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對我來說,商業是我一直在產出,每天提供來來往往的遊客很多商品,但是公共性的東西才是真的能夠建構社區的各式各樣服務。我需要吸引更多跟我一樣的人,或者是當我朋友要來工作時,這裡有讓他們參與進來的一個論述的框架和空間,因此我才將海癒小村定調成咖啡店,而不是點心店或是是拚翻桌率的餐廳。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因為咖啡店其實更有一個對於實驗空間的想像。華源本身就產咖啡,你可以去辦咖啡節,或是咖啡店能夠容納很多年輕女孩子的夢想。就算我自己一開始的夢想並不是開咖啡店,但我覺得可以先試試看這個框架。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的夢想是什麼?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我的夢想是我想要住在一個有海的地方,每天起來後可以寫寫字,可以住在一個看得到我關心和愛的人的地方。我的夢想其實和職業沒有什麼關係。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剛才提到公共性,其實比較是跟您生長的華源村村落比較有關,您在這裡面辦的活動跟現在的社區有沒有什麼關聯?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舉例來說,公共性第一個部分是跟社區發展協會的家政班媽媽們、阿姨們有關。我們今年一樣會辦海灣餐桌,去年我們是自己辦,拿華源的食材變成 Fancy 的異國料理。今天我們讓媽媽們百花齊放,請他們一人一道菜,我們把它變成漂亮的 buffet,邀請大家來吃。此外,我們還會在海灘上播放台灣龍捲風。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樣的活動就像媽媽在家裡煮飯給你吃,但是氛圍又很 Chill。我想的確大家的參與會越來越深,儘管他們會覺得這間店不知道在搞什麼鬼,但同時也會覺得原來可以這樣參加。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返鄉首要難題是面對在地長輩的不理解 周紫宸如何一步步用行動贏得信任與支持? 18 則對談comments 1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要回去開店的時候,您的爸媽或者是村裡面的親朋好友們,他們是覺得「你幹嘛要回來?」還是說「太好了,你要回來?」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太好了,我要回來。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他們不會擔心說您回來以後,店不好經營,會不會活不下去嗎?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會,直到現在我阿公、阿嬤都會問我今天生意好嗎?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他們有一個有趣的轉變。他們會將一間店服務分類為服務內客或外客,去年他們會說:「你那間店就是服務外客。」他們覺得我服務的人都是觀光客。但是今年開始有了一個滿有趣的轉折,像是三和國小的老師們會來開教案會議,家政班會來一場少女下午茶。大家從說我們接外客到認為我們是在地的。我認為我們對村子裡面提供的服務,可能並不是商品,也不是一塊 160 元的蛋糕,而是大家聚在一起的時間。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以前沒有這些活動嗎?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完全沒有,我們是村子裡面唯一一家有立案登記的咖啡店。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當然每一個社區跟村落一定有他們自己的組織,比方說媽媽們在家政班,或是社區發展協會每一次辦活動,大家會來吃東西。大家是透過這些小組織辦活動的時候聚在一起,但是平常的生活軌跡就是農忙,大家各忙各的,或是可以聚在一起的時間可能就是廟宇的祭儀活動。但是我覺得這間咖啡店開始之後,讓大家的日常跟更多的活動籌劃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目前為止,您辦過最有趣的活動,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我覺得是去年的市集。去年中秋節的時候辦了一場臺灣市集。在分區規劃上,我規劃要有一半的商業技能,另外一半則要留給社區。因此上面我們邀請了鐵花路那些自帶人氣的餐飲攤販,他們的生意很好,觀光客一直來。下面則是村子裡面的精油、水果和植栽。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阿公、阿嬤會坐在下面的休息區聊天,他們聊一聊,覺得有安全感和勇氣了以後,他們到上面會看到現在的年輕人都在吃貝果、漢堡,他們也開始覺得不錯,就跑來跟我講一句話:「我們家過年都沒有這麼熱鬧。」這是我自己覺得很開心的一場活動。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要去做這些事情,要去辦這些活動,會不會有在地的長輩出來跟您說:「我覺得你不要這樣做,你應該要那樣做。」您會有這些壓力嗎?還是其實就是慢慢和他們一起創造一個共同生活情境的可能?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老實說會,即使大家互相認識。直到今天我們也必須非常努力才可以讓大家知道,或者是就算還沒有辦法完全的瞭解,但是他們願意接受我們,讓我們試著在各種不同的地方拓展跟改變他們本來習慣的生活場域。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覺得在臺灣的地方團隊其實很幸福,只要我們有理想,基本上都能夠初步找到相應的可能跟資源去實踐。但是畢竟是一件跟地方相關的事情,像我剛剛說我的夢想是在一個有我愛的人的地方生活,這並不是一個很物質面的要求,所以我會特別重視跟周遭的人的關係,就算需要時間。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已經很幸運,村裡的大家一開始便是採取接納的態度。當然他們還是覺得我搞什麼鬼啊,可能直到今天還是覺得我在搞什鬼。現在市集場域在挖的時候,阿嬤還是會說:「你在挖什麼?」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就是會一次一次的講,他們不理解是一回事。人跟人其實有時候好簡單,你不斷釋出一些善意,你給他一個糖果或下班的時候送個蛋糕過去,慢慢的就會從「你這個不能挖、那個不能挖」,變成「你現在是要挖什麼?喔喔好啦。」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慢慢的大家會幫助我解決這種問題。今年的餐桌要跟家政班合辦的時候,一開始我做了一個大簡報跑到家政班裡面,但媽媽們不知道我在講什麼。比方說要拍海報,他們會覺得「為什麼要拍照?拍這個照要幹什麼?」但是當我說服班長之後,她一通電話就可以找到 10 個班員,把他們到我的店裡拍照。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其實也覺得很多不同的模式。最關鍵的還是就算一開始大家不理解,但是地方的長輩、家鄉的人用接納的態度給我一個位置,讓我在這個村子的一個小小角落好好的成長,其實已經很幸福了。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用分散式空間策略突破國有土地的限制 海癒小村企劃部如何思考華源村的商業潛力? 21 則對談comments 1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現在咖啡店開幾年了?現在走到的階段是在您的預期之內嗎?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一年三個月。我覺得其實已經超乎我的預期,組織的擴編上跟我們活動的動能都超出本來的預期。比方說,我沒有想到今年的活動基本上都可以變成類似地方節慶。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反而是空間的擴展沒有跟上我本來的預期。不管在太麻里或者是各個地方團隊可能都是要靠自己主動去談,但是主動去談這件事就不是我們能掌控的東西。我覺得團隊成長之後,現在海癒小村是一個偏商業服務的空間。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們現在有幾個人?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現在正職有 3 個,加起來是 5 個。大多都是從台北來的,咖啡部門則都是本地的。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工作的氛圍其實很靈活也很團結,大家非常的投入。假設我把華源村想成一個公司的話,海癒是華源村的企劃部。企劃部就是無中生有,沒有資源的話,就看看能把什麼東西揉合出來變成不一樣的東西。企劃部的經濟命脈是產品部跟餐飲部,也就是咖啡店現在主要營運的。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但是現在我們企劃部需要的不管是工作坊也好,辦公室也好,或者是其他更軟性的能夠替補人力資源的空間。因為我的夥伴們可能是從臺北來工作,有些甚至是美國的工程師來跟我們一起做網頁,他們都一定會遇到住的問題。就算他們本身的技能再強、科技游牧再強,他們至少會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來到華源村,才會知道我到底要做什麼。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找空間困難是因為我自己將題目設定在華源村。如果要擴展出去變成臺東市或其他地方,那當然有很多空間。但是我的題目就是我必須在華源村先立足做出一個完整的系統,所以我找地方也必須在這個幾乎 95% 都是國有土地的華源村當中,想辦法再簽到一個 10 年或是 20 年的租約,或是我買下一個地方。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怎麼會有這麼高的比例都是國有土地?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我們是一個農村,加上大多人是西部移墾過來的,那個時候國民政府遷臺之後劃了很多國有土地,所以大家都是承租戶。很多人都只擁有地上權,海癒小村是其中 5% 很幸運的建地,不然我如果在國有地上面就是違建或者是亂蓋的東西,其實也會出問題。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之前有一波的政策是公地放領,讓私人可以把土地拿回去,但是我們也發現有些地方好像漏掉了,沒有把這個政策整個貫徹。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不曉得華源村是不是也是這樣,但是這個政策已經結束了,漏掉的部分能不能夠被補足?其實南澳也是這樣子的問題。紫宸原來自己所構想想要用到的土地、房舍,其實不是現在海癒小村這個位置,我是覺得真的需要做一些盤點。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以紫宸的案例來講,她離開臺東也一段時間了,回去之後可能地方上也有一些化學變化,因此那個溝通和對話是滿需要的。過去這些把人聚集在一起的力量,不管是透過以前政府很多的計畫,像是家政班和社區發展協會大概都是 supply side。你愛來就來,來多少人就是我的 KPI,但是並沒有將他們對地方的認同和主動積極性發揮出來,因此今天才會變成地方創生的概念。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紫宸把華源村當一個公司,她是個企劃部,也是一個區域裡面的 hub,利用這個中心放射出去,好把大家連結在一起。當大家認同這個地方,就會對這個地方的活動產生認同感,從而凝聚人心,對家鄉有更多不同的看法。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其實華源村還是有可能的,後山的生態非常漂亮,我相信還是可以把它仔細規劃出來。其實紫宸之間有一個比較難實行的計畫,她希望有電動摩托車,讓大家能夠到後面的山林去體驗。但是這牽涉到充電站和投資成本的問題,所以這個計畫就先暫停了。華源村是偏鄉嗎?其實那邊來來往往的車子非常多,只是他願不願意停下來,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點。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紫宸,接下來在階段性目標上有哪些東西是希望能夠達成的?而要達成這些,您覺得還需要哪些外部或內部資源的配合?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這是我自己一直都想得很清楚的題目,甚至是剛剛提到的空間的限縮,今年度我就已經試著在村子中找了兩個小小的空間去解決它。臺東很長、腹地很小,每一個村落其實都零零散散的,那我們就用分散式的空間運用去思考它。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其中一個空間是今年書店會從海癒獨立出來,你真的會看到一家書店。這個書店會是 B&B,也是我們的辦公室。雖然沒有辦法像海癒一樣直接創造營收,可是它替補了很重要的人力資源。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另外一個空間是商品跟禮品,這個部分是我們跟社區發展協會和產銷班一起,其實我們一直在做產品的重包裝。我們打算去回應觀光客的需求,這也是創收的部分。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剛好今年新的兩個空間,一個創生讓人進來,一個創收,禮品可以創造營收。因為餐飲跟咖啡毛利率真的太低了,現在海癒空間的坪效也可以再進步,現在變成後面整棟全部拿來賣商品。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今年我希望的框架目標是慢慢用空間把人的機能跟商品的機能補足,我會用分散式的空間盤點策略,像前年美伶姐去過的小房子也會拉進來變成工作坊的空間。這時候我就還滿慶幸跟居民跟鄰里的關係好,所以把大家這種零零碎碎獨棟的小房子弄起來是可以很好玩的。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人口越多能夠創造的可能性越大 規劃 5 年目標建立起專屬華源村的海灣品牌網絡 22 則對談comments 1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現在投入這些努力做這些事情,把鄰里這樣子拉在一起,您最終想要推動出的一個風貌是什麼?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長遠下來,我希望華源村或者是我階段性的成果,應該是要達到這個地方的基礎建設跟大型建設。我們沒有辦法彌補,但是至少是從人口結構開始改變,希望更多人回鄉或是移居。華源村的第二代其實都很厲害,有導演、有設計師、有影像工作者。就我所知,光被拆掉的華源國小的校友網絡就厲害到不行。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如果人口結構開始改變,華源村會變成一個距離臺東市區市郊,看起來小小的,好像很邊陲的小村落,可是它很漂亮,它跟地中海一樣有自己的風格。就像美伶姐剛剛說的,其實我對華源村的資源很有信心。我不覺得國有地是一個缺點,正是因為這方面土地的限制,所以我們幾乎可以確保未來的 50 年都是這麼漂亮。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華源村應該要變成一個海灣品牌,在這個海灣品牌之下有餐飲的服務、商品的服務,到現在大概是以農業為主。假設是體驗式的農業,當第二代回來,他們可以直接從販賣農作物,慢慢變成一種體驗式的商品跟農業,或許有可能可以變成這樣。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基礎建置的部份,因為我們離市區不遠,如果回到以前的歷史定位,就是大家旅途上的補給驛站。所以接下來除了咖啡店以外,我要再找夥伴開餐飲,開餐飲之後再看看有關係的有哪一些。如果能做到這間店未來有 6 個很棒的海灣品牌、商業品牌,我就覺得「好!這就是一個我自己也想要長久居住的地方。」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美伶姐,這樣聽紫宸的規劃,您覺得還有沒有什麼是需要去處理的一些問題?不管是從公共資源、外部或者是內部的一些想法。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我倒覺得還好。現在她把網絡建立出來之後,因為資源的取得不是只在當地,所以她必須要向外去讓人家知道華源村。為什麼我們基金會會是一個平台?其實就是希望他們能夠透過這個平台被更多人看見,讓其他的資源能夠進來。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一直都跟團隊說:「你要懂得求救。」當你碰到任何的困難,有一個檻跨不過的時候,你要讓我們知道,我們才知道怎麼樣去尋求資源來幫助你。我必須說我對臺東的團隊是舉大拇指,儘管臺東是那麼狹長,但他們的凝結力相當強,彼此有很好的交流。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力量,你要善用有效的資源,把你自己的理想使命把持住,那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再來一個是跟當地的溝通,唯有地方的人支持你,你才有機會成功,那個才是最重要的。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剛剛美伶姐講到外部資源這一塊,您有想要尋找哪一些外部資源或人脈網絡,希望能夠更加入這個區域嗎?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有,我剛剛想到的是改變人口組成這件事情。人口組成一開始一定是引入工作人口,但是我們的基礎建置跟交通位置又是如此要偏不偏。我在思考的是什麼樣的工作可以待在臺東太麻里,我想到的是科技業或是用一台電腦就可以解決的工作。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以往大武其實有試過這種遊牧的計畫,我覺得華源村有一個更好的優勢是沒有大武那麼遠,景觀資源也很不錯,我們的民宿也不是沒有。假設我已經把住宿和游牧的空間準備好了,這時候我應該會需要媒合科技公司或者是工程師,那也許就能夠在這裡有一場公益性質的活動或是他們來這裡遊牧工作兩個月,甚至最後如果可以發展成某一個遠距離工作的業種,人們來這裡變成居民,我覺得這個村落就不一樣了。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其實我們基金會現在就在做這件事情,我們希望臺灣企業的核心職能跟我們所能夠提供的能夠 match 在一起。我們希望他們在做 ESG 的時候,不要都是一些表面的東西,而是很務實的跟地方去做結合。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延續紫宸提到的,我們希望現在的科技業者運用他們的核心職能,他們在科技方面的專才,然後用 work from home 的方式來到地方,為地方的科技基礎建設做一些規劃。他們賦能給我們的地方創生團隊,而我們可以協助他們的 ESG 報告更為紮實。這就是我們現在嘗試幫我們的團隊跟企業做媒合,好幾家科技大廠都正在談怎麼做對接。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其實現在社區有什麼和缺什麼,我們盤點得很清楚,但是我們相信人是最重要的資源。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如果大家想去華源村,可以怎麼認識您們或是怎麼樣去盤點說他有沒有機會到那個地方參與活動?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周紫宸

周紫宸

海癒小村咖啡店創辦人

回到海癒小村咖啡店來講,它就是一個讓人待下來感到舒服的地方,所以第一站你一定是先來海癒小村咖啡店。村子裡面有什麼?村子裡面怎麼走?我們的工作都在做什麼?其實空間裡面我們都很盡力的在跟旅客傳達這件事情。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華源村是一個有山有海,是一個有國小廢校遺址的地方,還有 4 座很大的廟。它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先透過人來這裡深入了解走動,最終人會參與進來。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其實人就是這樣,你只要有參與,就覺得「哇!我有認同感」,以後會想要來這個地方看看,不會說這個地方什麼都沒有。人越多,創造的回憶跟東西就會越多。當議題出現了,解決它的人就會出現。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所以海癒作為一個企劃部,我覺得我的任務就是去拓展空間、拓展資源,只要我這兩年可以解決空間的問題、解決資源的問題,我覺得找人是我們團隊一直做得很好的事情。大家來到華源,其實可以來走走,看看我們又在搞什麼活動,我們超級歡迎大家一起來試試。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美伶姐,以紫宸今天這樣的一個案例,從地方創生基金會正在推動的事情來看,最後有沒有什麼可以跟我們分享的?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紫宸算是一個典範的案例,尤其是一個小女生這麼年輕。我只希望大家都不要害怕回鄉,很多事情真的都有無限的可能,只要我們跟著大家走在一個正確的路上,其實你真的不會孤單。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以教育連結地方創生,雜學校創造留鄉的機會與可能!

以教育連結地方創生,雜學校創造留鄉的機會與可能!

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認為學習不該侷限於傳統模式,深信地方創生的重要性,因此於今年建立第一個實體校區,重新定義學習場域,更期盼落地之後創造更多機會與可能。

July 21 2023

開門工作室活化東門市場,變身成為青年新創基地

開門工作室活化東門市場,變身成為青年新創基地

位於新竹東區的東門市場於 1900 年成立,歷經百年風霜一度沒落,有著環境髒亂、治安不佳的形象。一群清大研究生如何以「開門工作室」虛擬組織的工作方式,讓東門市場搖身成為 24 小時營運的新創地標?

March 17 2023

來花蓮作客,將軍府 1936 園區修復重新出發用「飲食」盛情款待旅人

來花蓮作客,將軍府 1936 園區修復重新出發用「飲食」盛情款待旅人

經歷三年時間修復,結合歷史場域與現代經營理念的花蓮將軍府 1936 園區,終於在 3 月 25 日開始營運。經營者任聿新 Rush 以「花蓮人的客廳」為理念,邀請 16 間店透過「飲食」來分享花蓮的不同故事,讓大眾能在品嚐美食之餘,從中體會花蓮深厚的文化底蘊。

March 29 2024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視頻播放器 正在載入。
載入完畢: 0%
剩餘時間 0:00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