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已陸續出爐,由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EPP)、中間路線的復興歐洲(Renew)、和中間偏左的進步聯盟(S&D)組成的中間派,仍囊括 720 個席位中的 403 席(見下圖)。
雖然和 2019 年的 444 席相比,中間派勢力略有下降,但面對近年反移民、反歐盟,支持民族主義的歐洲極右派崛起,這次的結果仍讓人鬆了一口氣,歐美媒體紛紛下標「中間派守住了」。
如果只看議會席次,那極右派聯盟「民族和自由歐洲」(ENF)確實從上一任期的 73 席,減少為此次「認同與民主」(ID)的 58 席。「民族和自由歐洲」和「認同與民主」為同一極右翼黨團,前者於 2019 年歐洲議會選舉後宣布改名。
然而,這絕不代表極右派勢力正在消退,相反地,在歐盟兩大巨頭德國、法國,以及同屬七大工業國(G7)的義大利,極右派都大有斬獲。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拿下 15 席,成為第二大黨;在法國,國民聯盟(RN)拿下 30 席,成為第一大黨。義大利則自 2022 年以來,就由極右派女政治家梅洛尼(Giorgia Meloni)擔任總理。
若非選舉前夕,極右派聯盟發生內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被逐出黨團,極右派拿下的席次還會更高。事實上,如果把另類選擇黨本次在德國拿下的 15 席加回去(技術上,德國另類選擇黨的席次現在被歸類為「無所屬議員」),那本屆歐洲議會同樣有 73 席極右派議員,跟 5 年前相比人數持平。
作為最大的兩個歐洲國家,德、法在歐盟事務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此次選舉中德、法極右派的崛起,有可能成為一股破壞力量,干擾歐洲國家間的合作,降低歐盟在俄烏戰爭、氣候變遷和難民問題上的影響力。
2017 年,在德國另類選擇黨舉辦的造勢活動上,法國極右派政治家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說出:「2016 年是盎格魯─撒克遜世界覺醒的一年(編按:指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我相信 2017 年將是歐洲大陸人民覺醒的一年」。7 年過去了,極右派在歐洲仍持續增長,還未到達顛峰。
極右派崛起將為歐洲帶來什麼影響?仍占據多數席位的中間派,又會如何協商談判,制衡甚至分裂極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