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對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並不是一個好過的夏天。最新的數據終於出爐,中國 7 月份出口增長,出現意外放緩,過去支撐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全球需求,降溫的速度比預期得更快。與去年同期相比,按美元計算的出口量增長了 7%,比預期的 9.5% 要少。真正的關鍵是,進口超出預期,成長了 7.2%,中國對全球市場的貿易順差,縮小至 846.5 億美元。
對全球市場的支出增加,賴以為生的出口又放緩,要應對正在進行中的美國 2024 大選,《華爾街日報》形容,這是中國正在迎來的惡夢。
與川普的第二次貿易戰:從 60% 的高關稅開始
中國經濟困境愈來愈嚴峻,這使得中國的短期經濟發展,更容易受到美國總統選舉共和黨提名人川普所提的嚴厲關稅影響。如果唐納·川普 ( Donald Trump ) 真的當選第二任期,並如他聲明的重新發起貿易戰,加高的關稅對應目前中國經濟的脆弱性,影響可能大幅加劇。
川普誓言,他當選將會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超過 60% 的關稅,這與中國已經困難重重的經濟形勢結合在一起,預示著迫在眉睫的麻煩。BCA Research 的首席地緣政治策略師馬修·格特肯 ( Matthew Gertken ) 分析,在嚴重的通貨緊縮下,任何關稅武器都會讓中國經濟體質愈來愈脆弱。
6 年多前,中國和川普的第一次的貿易戰,並沒有通貨緊縮這個極度不利的因素,已經讓中共領導人面臨嚴重的壓力。這一次,狀況更糟糕。
2018 年初的貿易戰,始於川普對價值 3,500 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高達 25% 的關稅。其中,涵蓋太陽能板、洗衣機、鋼鐵和鋁等大量產品。作為回應,中國對美國商品也開始徵收關稅。雖然中國在初期貿易戰中承受壓力,但因為全球市場在在疫情封鎖期間對消費電子產品和其他商品的強勁需求,當時中國出口表現反而強力反彈。
在美國壓力下,今年中國的出口商利用國家支持和有競爭力的低廉價格,成功打入新市場,6 月份的商品貿易順差達到近 1,000 億美元,主要來自於對歐盟和東南亞市場的出口,其中,跨境電子商務平台,以及各國對中國產能過剩而對外傾銷的各種低價材料貢獻卓著。然而,在這些商品出口市場之外,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中國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危機,已經延續三年,國內消費者對支出愈來愈保守,而地方政府財政和私營部門信心又陷入混亂。
不管誰當選,中國經濟都會受傷
國內經濟秩序混亂,國內消費和投資嚴重不景氣,使得現在的中國對製造業出口依賴極深,對即將到來的第二次美、中貿易戰尤為敏感。
百達資產管理公司 ( Pictet Asset Management ) 首席經濟學家帕特里克·茲維弗 ( Patrick Zweifel ) 認為,如果卡馬拉·哈里斯 ( Kamala Harris ) 繼續現行選擇性關稅政策,明年可能會輕微抑制中國增長 0.03 個百分點。然而,如果川普成功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實施 60% 的關税,經濟影響可能非常嚴重,可能會削減 1.4 個百分點的預期增長,將其從 2025 年預計的 4.8% 拖累到約 3.4%。瑞銀 ( UBS ) 預測情況甚至更加黯淡,在如此關稅徵收後的一年內,GDP 增長可能減少 2.5 個百分點,但如果中國採取補償措施,降幅將減輕至 1.5 個百分點。
中國政策制定者可能的應對措施,包括讓人民幣貶值、延長出口退稅、提供出口商優惠以及降息等。此外,高盛 ( Goldman Sachs ) 的分析認為,中國可能還會採取報復措施,包括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限制關鍵礦物供應,或清算美國資產如國債等。以往研究表明,川普初次徵收的關税不僅打擊了出口,還影響了企業收益、商業信心和投資,這些影響在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徵收更廣泛關税的情況下,可能會加劇。
其他國家和市場也開始對中國提高關稅
同時,其他國家也在建立自己的貿易壁壘。
中國企業在全球需求疲軟和供應過剩條件下,舉步維艱。過去兩年,中國的生產者價格下降。Seafarer Capital Partners 中國研究主任尼克·波斯特 ( Nick Borst ) 表示,在薄利運營的企業幾乎不可能承受 60% 的關税。為彌補可能失去的美國市場,中國正在將出口轉向發展中國家;然而,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國家的保護性措施對其國內產業構成了進一步挑戰。
牛津經濟研究院 ( Oxford Economics ) 的經濟策略師亞當·斯萊特 ( Adam Slater ) 認為,如果美國市場無法進入,中國積極推進其他市場可能會遇到顯著阻力,這可能會導致海外工廠投資增加作為妥協措施,儘管這可能對當地就業產生不利影響。
上個月,印尼紡織、鋼鐵業走上街頭,中國出口通貨緊縮帶給東南亞經濟體的感染後果,已經在這些市場造成動盪,東南亞國家部分政府對中國的貿易壁壘政策,已經在形成。雖然在這些國家投資設廠是另一種選項,但以目前的經驗來看,中國投資並未如預期受到歡迎。以泰國為例,當地汽車業對於中國汽車廠同時進口中國廉價的原材料,在泰國造成相關供應鏈價格下跌的現象,感到不滿,當地政府官員正在評估是否要對中國進口商品採取類似印尼的措施。
相對於 2016 到 2018 年的上一次中美貿易戰,即將在明年開啟的兩國貿易新一輪談判,中國位處更不利的位置。
如果短期內,習近平沒辦法刺激中國內需經濟,明年對中國而言,會是更辛苦的一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銀行集團有限公司 ( 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td. ) 資深中國策略師邢兆鵬注意到,外部需求減弱,電子產品等領域仍顯示出勢頭,但整體製造業活動正在冷卻。
具體而言,7 月份對日本、英國、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的出口出現收縮,對新加坡的出口減少幅度加大。自 2023 年中以來,出口價格的下降可能是這一減速的部分原因。彭博經濟研究 ( Bloomberg Economics ) 強調,這一出口減速結合中國零售銷售疲軟,表明如果沒有有效的刺激措施,實現 2024 年 5% 的官方增長目標將面臨挑戰。
儘管進口激增可能暫時緩解對國內需求疲軟的擔憂,但這一擴張部分是由短期因素推動的,如半導體製造商加快設備訂單以應對潛在的美國限制以及由於下半年進口配額增加而增長的原油進口。
隨著下半年展開,中國經濟的開局仍然不平衡,儘管出口繁榮,但國內需求疲弱和房地產長期低迷造成損害。隨著中國、歐洲和美國之間對中國出口增加的緊張局勢升級,貿易前景愈加黯淡。中國 6 月份 990 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紀錄引起了其貿易夥伴的警覺,促使他們用關税保護自己的產業。更複雜的是,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的新出口訂單指標連續第三個月顯示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