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episode19

podcastIcon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微軟工業雲總經理葉怡君:台灣不是大陸的邊陲,而是海洋的前緣

podcast52:46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微軟工業雲總經理葉怡君:台灣不是大陸的邊陲,而是海洋的前緣

Nov 11, 2021

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出現巨大變數,這是台灣擺脫低利潤代工的大好機會,還是會成為一次危機?

# 台灣製造業數位革命 # 從邊陲到世界核心 # 中美貿易戰下的台灣命運

stopwatch時間標記

00:00 Intro

02:26 製造業的供應鏈正在發生變化?

09:47 從「緯穎科技」案例激勵台灣企業

22:40 台灣要有新機會,要先有「系統化思維」?

35:11 全球供應鏈朝「彈性」邁進!

48:00 台灣可以是「海洋的前緣」!

questionquestion

此次與談人

葉怡君 Cathy Yeh

葉怡君 Cathy Yeh

Principal Group PM Manager at Customer Innovation, Industrial Solutions, Microsoft Corp.

本集對話的關鍵要點:

  • 短鏈,不是指供應鏈長度變短了,而是能擠進供應鏈的企業變少了。所以問題是,誰能擠進高毛利供應鏈?
  • 企業如何判斷危機徵兆是什麼?如果你的企業的核心業務做得很好,毛利高,但看不見眼前任何風險;那有很高的機率,你正在崖墜性危機的邊緣。
  • 少量多樣製造,是難以逆轉的大趨勢;問題在於,多少量算是「多樣」?關鍵可能在於「產線資本投資」的新思維。
  • 彈性生產的意思到底是什麼?比你的客戶更靠近市場、比你的客戶更先洞見供應鏈危機,然後提早佈局解方。
  • 迎向這些挑戰,企業的關鍵能力是什麼?答案是:系統性管理能力;這其實是台灣製造業的超強項。


Conversation matters. 《旭時報》專注推動影響力對話

面對疫情和中美貿易戰後正在重組的全球製造分工關係,台灣如何抓住歷史機會?在這個想要存活就必須要先傑出的時代,哪些企業能成功?請見本集《旭沙龍》主持人張育寧與微軟智能工業雲解決方案亞太區總經理葉怡君的精彩對談。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製造業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如何因應? 10 則對談comments 2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中美貿易戰把中國製造、美國消費的全球分工態勢給打破了。過去這兩年在疫情的壓力下,整個製造供應鏈重組走的更快,台灣有很多的製造業,我們要如何從「毛三毛四」這樣低利潤的代工中掙脫?就我剛剛講的一個綜合環境,請 Cathy 跟我們談一下,事實上整個供應鏈真的有所轉變嗎?轉變大概是什麼樣子?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葉怡君 Cathy Yeh

葉怡君 Cathy Yeh

Principal Group PM Manager at Customer Innovation, Industrial Solutions, Microsoft Corp.

雖然整個主題著重在討論「韌性」,但就像我們每天生活都可以接觸到的橡皮筋一樣,事實上韌性是可伸可縮的。像供應鏈一樣,其實現在大家面臨的事實上就是「垂直整合」跟「短鏈」的問題,特別是我覺得 Covid-19 跟中美貿易戰這兩件事情,是在檢驗企業的韌性到底夠不夠。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邊我可以舉個例子,我們最近和合作的歐洲車廠分享了很多智慧工廠、製造案例和 Project。我問說:「你覺得你現在最嚴重的問題是什麼?」他說是 Chipset shortage (晶片短缺),以及所謂的可視性。過去他們是 IT,只要管智慧工廠的事情就好 ,現在他遇到我們大家熟悉的半導體缺貨問題 ,因為晶片廠告訴他,上面的晶圓做不出來,所以他很想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也就是說,所謂「韌性」是他能否伸縮的問題,可是當大家碰到這樣的壓力,你會發現過去在代工,做好自己的事,盡量把良率提升,自己管好自己的毛利就好,但現在其實不是 “ Do your own part ”就好了,因為客戶可能需要你做得更多。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事實上,整個產業都在改變,碰到 Covid-19 的問題,碰到中美貿易戰的問題,你不得不去改變,不管是往上游或是往下游,你要讓自己多做一點,去接觸客戶知道他們要什麼。我常常提到「超前部署」,你要先看到趨勢在哪裡,提早做準備。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目前來講,我覺得台灣在這一波其實是展現了韌性。但是,你剛剛的問題是說,我們是不是真的有韌性?我會覺得,雖然媒體報導都會看到一些成功案例,反之當然也有非常多來不及的,或者是沒有提早做準備,因此而退場的例子。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剛剛提到,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公司可能會來不及,或是沒有辦法因應這樣的衝擊,於是業務萎縮,甚至是倒閉。如果我們去觀察這些還沒有真的倒閉,但在數位轉型上,的確沒有走得那麼前面的這些公司,他們還有機會嗎?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葉怡君 Cathy Yeh

葉怡君 Cathy Yeh

Principal Group PM Manager at Customer Innovation, Industrial Solutions, Microsoft Corp.

當然是有機會。我們常常跟客戶講說「你現在不做數位轉型,你就來不及了」,但他的客戶告訴他「現在生產基地要多角化經營,不能只集中在某一個國家、某一個地區」,可能回饋的是一些比較細微的方向性,但是問題是在於怎麼樣解讀這個方向,我看到有一些來不及或是沒有跟著轉的公司,業務就萎縮了。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些公司我發現其實滿關鍵的是他們很自滿,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我目前的核心業務做得很好,毛利很高,所以當要有一些細微的變動,客戶給他的反饋是有壓力的時候,他可以決定用多快的方式去面對壓力,和做出改變。往往這些改變都不是那麼容易,代表他的組織可能需要調整,代表生產的基地可能需要做大幅的挪移。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認為當然來得及,但是在心態上怎麼樣去把你看到整體環境的改變與客戶的要求,去調整體質。如果在體質上沒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從緯穎科技的發展,看台灣企業的機會和挑戰? 10 則對談comments 2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Cathy 前面有訪問到緯穎科技,以緯穎的狀況來看,他是從緯創這樣的一個基礎再往外延伸的,因為他們出來的很早,所以當整個資料中心跟雲端伺服器的需求越來越高的時候,他們反而成為站在雲端企業肩膀上的一個小巨人,這也隱含了一件事情,是他們對於整個供應鏈的彈性的調整速度是很快的。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他們的調整,其實是早於你剛剛說的中美貿易戰跟疫情,在那之前他們就已經在做調整了。如果以緯穎這樣的一個經驗來當案例,可以請 Cathy 再跟我們多說明一下,所謂短鏈的垂直整合彈性或者是說當客戶的上游越來越多的不明確的訊息的時候,一個公司開始想要去面對外部變化很快的狀況時,他們可以怎麼做?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葉怡君 Cathy Yeh

葉怡君 Cathy Yeh

Principal Group PM Manager at Customer Innovation, Industrial Solutions, Microsoft Corp.

台灣產業很喜歡談的「老二哲學」,就是我看人家提供的成功案例,我再 Copy 人家成功案例去當 Reference case。我覺得是可以學習的沒錯,但不見得是學緯穎的雲端供應鏈,要學習的是,當緯穎還沒有 Reference case 的時候,那他們為什麼敢這樣子做?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學習是學習精神和勇氣,而不見得是學習 Model。」現在大家講垂直整合、短鏈,講起來很容易,要接觸客戶也很容易。但是事實上,當大家在嘗試新的生意模式的時候,你要有能夠忍受失敗的精神。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不是說緯穎那時候有可能會失敗,這個我不曉得,我畢竟不能幫他們代言,但是我相信他們嘗試這樣子一個新的 Business model 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有時候也是一場賭注,從原本非常穩定的代工產業出來做新的生意。但是他嘗試這個模式,去跟微軟和其他的雲端業者做這麼多前期的 Design,前期是需要很多 R&D 的投資,包含產線也必須要做一些比較大的調整。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過去 PC 時代,這種非常大的資本投資現在可能不適用,會需要做更分散的生產,因為現在其實工廠並不是集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從低利潤的代工市場掙脫,台灣企業需要建構什麼關鍵思維? 22 則對談comments 2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剛剛有談到在製造業的新做法,一定都會牽涉到資本投資。在資本投資之下,其實最重要的是,需要存在能夠去預測未來會如何的能力,或者是對於未來會發生的變化,他是準備好的。不管怎麼變化,他會先準備好自己的生產線,或是整個供應鏈,彼此是可以快速地去討論下一步怎麼做,我們以這樣來看,去詮釋所謂的「短鏈化」,而不是指整個供應鏈變得非常短。如果從這個角度再談回來,您會給一些需要做轉型的製造業者什麼樣子的建議?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葉怡君 Cathy Yeh

葉怡君 Cathy Yeh

Principal Group PM Manager at Customer Innovation, Industrial Solutions, Microsoft Corp.

我們常常說台灣其實很強的是代工,代工的 Value 非常的大,其實有點像是,今天如果做 PC 代工、手機代工,我幫我的客戶搞定上游的供應鏈,客戶不用去擔心 Chipset shortage 的問題,反正代工廠已經搞定。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剛才聽您分享,我感覺整個市場跟供應鏈的分工結構,在轉變的過程之中,是不是反而給了台灣這些代工管理經驗非常充足的這些公司新的機會?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葉怡君 Cathy Yeh

葉怡君 Cathy Yeh

Principal Group PM Manager at Customer Innovation, Industrial Solutions, Microsoft Corp.

對。就我們的經驗來講,其實台灣最強的是「管理」,代表的是生產管理上面的能力跟經驗。台灣其實在彈性上面表現也是很好,這麼小的地方可以做出這麼多的產品,代表我們全球化的能力也要很好,我們講說「多角化」、「多元化」,其實台灣能力是很好的。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覺得在思考上,最重要的核心觀念可能需要轉變成什麼?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葉怡君 Cathy Yeh

葉怡君 Cathy Yeh

Principal Group PM Manager at Customer Innovation, Industrial Solutions, Microsoft Corp.

我覺得是系統化的想法。比如說,鴻海劉董(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說過「三電兩體」,有兩體很重要,分別為半導體與軟體。半導體我想台灣本來就很強,基本上是沒什麼問題,但因為台灣沒有一個像微軟或是 Amazon、Google 這樣的公司,所以會覺得是不是軟體能力不好,可是我覺得不會阿,外商公司也會在台灣設立研發中心,可見台灣的軟體能力應該是很不錯的。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事實上您剛剛有提到,很多業者事實上應該要去採納這些新的做法,不是來不來的及的問題,是因為那就是一個方向,你要往這個方向做這些事情,團隊才有可能真的慢慢轉型成您剛提到的這種系統觀念的管理?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葉怡君 Cathy Yeh

葉怡君 Cathy Yeh

Principal Group PM Manager at Customer Innovation, Industrial Solutions, Microsoft Corp.

對。我舉一個比較實際的例子。其實很多的傳統硬體代工商都說,要往客戶端去挪移。所以現在他們其實做了很多,內部也長出一些所謂的 SI,或者是系統整合的事業群、軟體事業群。但是,其實你今天要往比較偏客戶端、運用端去走的話,你不可避免一定會做很多的 project 去嘗試這個市場。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可是到後來你會發現, 到了 PC 的世代、競爭很激烈的世代以後,過去代工業者其實他在引以為傲說「我掌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抓住彈性調整的未來趨勢 複製貼上已不可行? 11 則對談comments 2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如果我們從全球市場的分工來看,現在整個全球的分工結構正在發生什麼樣子的變化?而這樣子的變化,對於台灣的製造業的整體產業升級,或是對個別的製造業的公司來說,可能帶來的機會或者是影響會是什麼?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葉怡君 Cathy Yeh

葉怡君 Cathy Yeh

Principal Group PM Manager at Customer Innovation, Industrial Solutions, Microsoft Corp.

第一,分工的變化變得比較短鏈,客戶需要你多做一些,需要你更瞭解他們。所以今天看到的是,核心在於生產製造來講的話,趨勢是你要變得更有彈性,要變得更分散。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過去這幾年,大家常在想說,我已經在某一個部分智慧製造做的很好,有好多的系統,一樣有整合,MES 的整合我都做得很好。那比如說,當你今天要在某一個國家做一個新的工廠,他們一開始的思維是,我把原來在中國某個地方的系統做的很好,直接移植過去,結果後來發現,加上現在疫情的關係,要成功移植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聽您這樣講,我突然想通一個事情。這兩年其實滿多人在談「硬體文藝復興」,老實說,我一直沒有很懂他的意思是什麼。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比如說,鴻海現在在談電動車,大家都非常興奮,就覺得好像台灣的製造業有走向一個新的趨勢,但如果大家仔細去想這個事情,其實是因為鴻海他在過去的整個供應鏈的生產整合上面,他其實也在想自己的下一步。大家曾經有一段時間覺得鴻海是一間代工非常強的公司,有個很好的客戶叫蘋果,所以他的代工業成長得很好。事實上,他也跟著蘋果這樣的公司、這樣的客戶往電動車的方向去做躍進式的發展時,就會研發出一些過去不曾擁有的 Know-How,而且這是跟著客戶走的,所以我在想硬體的文藝復興,好像也是因為說,如果今天台灣的製造業者,他跟著客戶的需求慢慢地去思考系統化的功能,慢慢去改變這整個供應鏈的管理模式,這就真的是文藝復興了,那麼過去一直在講的產業升級好像就做到了。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葉怡君 Cathy Yeh

葉怡君 Cathy Yeh

Principal Group PM Manager at Customer Innovation, Industrial Solutions, Microsoft Corp.

文藝復興是一個滿好的講法,我在想,到底文藝復興時代讓我們看到什麼樣的意義?事實上,我自己給他的一個解讀是,硬體的帶動是「工藝」,可是除了工藝來講,另外一個東西是所謂的「美學」。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比如說,你今天去羅浮宮、去博物館參觀,你會讚嘆那個美學,因為真的很好看,可是你說不出來哪個好看,當然很多人在研究米開朗基羅,就發現他背後事實上是一個公式、一個什麼樣的規格,所以我想 Echo 剛剛育寧講的「文藝復興」,其實他是工程的極致與美學。可是美學放在我們的商業領域,無論你是在做半導體、手機,或車子來講,他其實是代表客戶的需求。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就好像你在看藝術,美學是你自己的感受,可是硬體其實話說回來,說穿了就還是誰在用的問題。今天把他翻譯到了工程領域來講,他應該怎麼被展現,他最終還是要變成一個公式。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還有聽到說,他們以前在中國其實很善用也很習慣用當地的 MES 廠商,結果現在到美國以後,他不能出去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台灣是邊陲,還是太平洋的島鏈前鋒? 6 則對談comments 2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之前我在跟 Cathy 聊天的時候談到,我覺得這幾年台灣其實面臨很多的社會心理上面的挑戰,在產業或者經濟能力的升級上,我們也都一直在尋找自己新的位置跟定位。我們其實都聽過一個說法是說,好像外商都離開台灣了,比如說金融業離開台灣。但其實仔細回頭想一想,很多國際上面的軟體公司跟不同的製造業者其實也都來到台灣了,關於外商在台灣的佈局變化,您的觀察是什麼?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葉怡君 Cathy Yeh

葉怡君 Cathy Yeh

Principal Group PM Manager at Customer Innovation, Industrial Solutions, Microsoft Corp.

我從學校畢業沒多久,就一直在外商體系,那大部分都在資訊業。的確,大概在 2000 年之前,那時候外商在台灣的投資或者是開分公司,其實是大量的招募人員。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可是在 2000 年到現在 2020 年這 20 年來講的話,就會發現到所謂的大中華區、對岸的投資好像是滿多的,其實我自己待在台灣的時間,事實上是比較多的,我的看法是我覺得這是台灣角色的改變,而不是說外商不要投資台灣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不能只去看一些外商、國際金融機構,好像沒有投資亞洲市場,那其實應該是從整個亞太來看,而不是只看台灣。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倒覺得台灣在這 20 年來的地位跟角色定位,其實有一個滿大的轉變。過去好像就是在分工上面的一個角色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當病毒消失,下一次企業危機是什麼?

當病毒消失,下一次企業危機是什麼?

COVID-19 疫情未解,氣候異常下的乾旱和洪水愈來愈頻繁。誰有能力達成零碳製造,在零碳產業中領先,誰就能在本世紀領導商業市場。

August 24 2021

從傳統到智慧化,台灣家族企業的二代接班挑戰

從傳統到智慧化,台灣家族企業的二代接班挑戰

智慧賦能作為一種時代信仰,從永進機械的接班與數位領導轉型,看家族企業如何打造永續力。

September 24 2021

AI 智慧韌性時代:從 Cost-down 到 Scale-up

AI 智慧韌性時代:從 Cost-down 到 Scale-up

復甦之後更難滿足的全球供應鏈,緯穎科技以 ODM-direct 原廠直銷模式提供智慧製造與銷售服務 ,是打造韌性供應鏈的典範案例。

October 08 2021

緯穎科技全球供應鏈智慧化轉型, ERP 篇

緯穎科技全球供應鏈智慧化轉型, ERP 篇

緯穎科技遍佈全球的供應鏈體系如何韌性轉型,因應斷鍊變化與短鏈趨勢?

Microsoft

緯穎科技「零機房」的製造業,讓營收衝高16倍

緯穎科技「零機房」的製造業,讓營收衝高16倍

緯穎雲端優先、零企業機房的策略,如何翻轉企業與全球市場連結的方式?

哈佛商業評論

為什麼製造業會變成智慧轉型的領先者與定義者?

為什麼製造業會變成智慧轉型的領先者與定義者?

更重要的是,人不會被取代,工人能夠專注於效率和質量而不是產量。

ETAuto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