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EF 的故事始於一次餐飲業的日常挑戰。
2010 年,iCHEF 創辦人程開佑和朋友一起經營的麵館「麻膳堂」儘管人氣火爆,但因訂單與服務流程的複雜性,導致餐廳員工流動率居高不下。「你可以想像,服務生必須在餐桌上確認每個顧客的個人口味偏好——辣度、麵條量、軟麵條或硬麵條,是否要換配料。每桌可能有三個顧客點餐,多達七項變化,全部都寫在一張紙上,」程開佑回憶,「結果就是服務生不斷承受著記住客人要求,然後來到 POS 機輸入複雜訂單的壓力,搞錯是很常發生的事,導致沮喪和倦怠。」
餐廳內部的運營流程是行業成功關鍵。從座位安排、點餐、食物準備到支付處理,每個環節的效率都會直接影響餐廳的收益潛力。程開佑舉例,「假設後場廚房每小時能製作 80 頓餐點,但若支付系統卻只能處理 50 筆交易,那餐廳實際容量就被嚴重限制。」他們意識到,這家高人氣餐廳的瓶頸跟餐點好不好吃無關,「感覺我們被 POS 困住了,它無法支援我們希望能提供給顧客的細緻服務,」這讓他萌生開發新解決方案的想法,也成為 iCHEF 的起點。
以行動為核心:解決餐飲業痛點
2011 年,程開佑和夥伴一起領導團隊,著手開發基於 iPad 的 POS 系統,目標是提升靈活性並解決傳統系統的局限。
「我們想要一款可以在餐桌旁使用的設備。那是移動時代剛剛開始的時候,你可以把設備帶到餐桌上,然後用 iPad 點餐。我認為這是最酷的事情。」2010 年才推出的聯網 iPad 平板,取代服務生手上的紙筆,也為點餐送餐的傳統流程帶來革命性的創新。
然而 iPad 的便攜性雖然讓點餐、製餐、出餐的資訊串接在桌邊服務時一次完成,但在早期開發階段,還有電子發票支援、wifi 網路不穩定的場域限制、多設備即時同步等各種技術挑戰,「iPad 本身的 iOS 系統會不斷更新,每更新一次,我們都要做到相應的調整,做 App 是一條不歸路。」
隨著更多類型的餐廳加入,iCHEF 開始投入另一個傳統 POS 機無法解決的問題:客製化解方。
「每一家店都是不一樣的,來自不一樣的創業者,不一樣的經營想法,不一樣的商圈,不一樣的商品特性和消費者服務需求,」程開佑說,前面四到五年,團隊花了很多時間不斷透過不同餐廳經營者的反饋,不斷增加 iCHEF 滿足不同用戶的特製性需求,還硬真實的餐廳需求慢慢實現餐飲服務業的數位化賦能,「因為能實踐餐廳使命的,只有有餐廳老闆本人。」
設計驅動的成長:讓科技真正服務人
不同餐廳有不同的服務流程,iCHEF 要滿足高度靈活性與適應性,提供各種不同模組功能的同時,也要同時解決另一個傳統 POS 存在的老問題:不用學習就能上手使用,「對餐廳來說,光是找到員工就已經很難了,不要用複雜的工具流程把他們趕走,這是血的教訓。」
創造無縫且直覺的使用者體驗,特別是對於經常在快節奏環境中,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餐廳員工而言,直覺而且連貫的操作介面和雲端系統能隨時前、後場數據同步一樣重要。
2017 年以後,iCHEF 的人性化設計開始受到廣泛認可,並獲得多項國際設計獎。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的系統,在早期協助餐廳員工和經營者提升操作效率,在現在的「大缺工」現實問題下,人性化的設計服務變成支援餐廳人力不足的重要助力。iCHEF 在推出 13 年後,已服務超過 10,000 家餐廳,覆蓋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為餐飲業的。
能跨出國際市場,一個重要原因是,iCHEF 在一樣的基礎架構下,透過引導式的使用者設計,讓餐廳老闆定義自己的訂單,「科技應該服務餐廳、滿足需求,而不是透過不符合需求的系統設計支配餐廳的經營模式。」將自己的角色視為促進者,程開佑說,「我們現在每天跟超過 10,000 家餐廳一起經營他們的生意,每一天都接受他們的捶打,督促我們不斷提供各種新的變化球。」
數位化智慧管理:集合跨店數據,科技、服務與社群的結合
隨著用戶愈來愈多,iCHEF 過去幾年,開始把自己的角色從雲端系統提供商,陪著用戶升級成為餐飲生態系的協作者。
「你可以這樣思考生態系,他是動態的。」程開佑解釋,雲端 POS 整合了線上訂餐、桌位管理、顧客關係管理和庫存追蹤等功能,實現數據的無縫同步,運用科技提升營運效率、減輕員工負擔,這是讓餐廳內部的生態系健全;而 10,000 家餐廳跨種類、跨地區的數據基礎, iCHEF 的工具可協助餐廳更了解顧客偏好和行為數據的趨勢變化,使他們能夠就菜單、定價和行銷策略做出明智的決策。
餐廳經營者之間的交流,是 iCHEF 進入實體場域推出 iCHEF 學院(iCHEF Academy),以餐廳社群的概念,邀請跨業種餐廳業者共聚,並在其中分享經驗、互相學習並尋找靈感。「我們每個月辦研討會、活動和線上平台,促進這個社群的發展,」程開佑自己就常常擔任數據分析的研討會主持講師,「我們想要在業者之間培養協作而非競爭的意識。」
透過主題活動的設計,例如侍餐酒類的研討會等,餐廳業者雖然是為了主題課程而來,但是群聚效應創造的各種跨餐廳合作、供應鏈資源共享等,為 iCHEF 的用戶創造一種參與創業加速器、創新共識駭客松的效果,同時也為 iCHEF 未來在智慧化功能的再進化提供來自前線的具體回饋。
隨著 iCHEF 學院的成熟,社群互動變成 iCHEF 商業模式的另一核心,透過提供餐廳業主交流經驗的平台,iCHEF 鼓勵分享成功實踐和創新思維,為餐飲業創造一個共同進步的環境,這樣的環境,也催生出「永續餐廳運動」。
「永續餐廳運動」:以科技改變餐飲未來
開始推動餐廳的社群生態系,業者之間開始討論一個更重要的觀點。「大家開始討論,真正成功的餐廳,也應該考慮對環境的影響、對社區的貢獻,」程開佑說,「賺錢不是經營餐廳成功的唯一定義。」
「永續餐廳運動」的設計很簡單,把 iCHEF 變成一個餐廳業者共同回饋社區的平台,客戶可以選擇支付更長的訂閱費用,一次訂滿一年,iCHEF 把其中一部分的訂閱費轉為社區回饋計畫的資源;例如 1919 計劃,為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提供膳食。這樣的作法,巧妙地把願意參與社區回饋的業者聚攏在一起,與用戶產生強烈共鳴,並展示了共同價值觀的力量。
iCHEF 的成長路徑,不僅是科技賦能傳統行業的典範,更展現了智慧管理如何重塑餐飲業運營模式。程開佑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每一間餐廳釋放潛力,創造更具韌性與創造力的餐飲產業。」從創業初衷到國際成功,iCHEF 正帶領餐飲業走向更智慧、更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