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科技巨頭近年不斷高歌「元宇宙時代」將至,其中動作最頻繁的非臉書莫屬。臉書在 11 月將母公司改名為 Meta 後,元宇宙(metaverse)更蔚為潮流。各公司、各領域都在試圖定義元宇宙。(The Verge)Meta 創辦人 Zuckerberg 把元宇宙視為「網路的繼承者」,為打造出期待中的虛擬世界,投注 5 千萬美金,並開徵上萬名人才。(VOX)不讓臉書專美於前,其它科技巨頭,如微軟、NVIDIA,也在為元宇宙佈局。究竟在這個充滿想像的未來世界,誰能奪得先機?哪些角色在打造元宇宙?在當前的大環境裡,每個產業、每家公司都對元宇宙有不同想法,可知的是,元宇宙要主流化,需要各領域相互牽引。科技巨頭已大張旗鼓的在建造元宇宙,要攻下這全新虛擬世界的先行者優勢。(TIME)NVIDIA 的運算能力,成為打造元宇宙的強大後盾——其 CEO 黃仁勳 11 月公開展示自己的虛擬分身,並發表全新運算平台,踏入元宇宙市場爭奪戰。(Bloomberg)微軟在 11 月初則搶佔「商用元宇宙」市場——推出新視訊會議軟體 Mesh,並結合自家的智慧型眼鏡,做出 3D 的替身來線上開會。(Mircosoft)應用平台如串流媒體、電玩遊戲等,時常利用虛擬貨幣觀賞作品、做交易。這些產業中早已成熟的虛擬功能,是現今最接近元宇宙的生活模式。迪士尼想成為「元宇宙最快樂的角落」——旗下串流平台 Disney+ 分部,將結合虛擬實境技術,打造出一個「迪士尼世界觀的宇宙」。(衛報)電玩遊戲公司如 Fortnite、Roblox 和 Unity 對虛擬世界更不陌生——這些公司在元宇宙中具備關鍵的優勢,因為其客群非常年輕,且熟悉科技應用,更了解數位商品的價值。(TIME)Web 3.0 也被一群支持者擁戴。許多人認為,元宇宙不該被科技巨頭掌握,應透過區塊鏈等去中心化技術,打造出開放的世界。未來將如何?元宇宙不是電玩遊戲,而是用科技網絡搭建出的「現實生活」。當你走進這座虛擬世界,在神似時代廣場的一個街角,看上一件大衣且下單後,能在真實家中收到衣服。許多知名品牌「進軍元宇宙行銷」,如 Nike 申請了虛擬商標,並招募「虛擬鞋的設計師」。未來民眾將在元宇宙裡,搶購限量球鞋。(CNBC)元宇宙的世界是「多元並進」的,在每個世界的資產,甚至能自由流通。在這世界中,資產流通、網路安全…等,都是人們未來需面對的問題。(詳見文末資策會訪談)各家的「元宇宙事業」都還在草創階段,如何將零碎的各領域串連起來,才是元宇宙發展起來的關鍵。台灣要如何搭上全球熱議的元宇宙趨勢?哪些產業充滿市場優勢?這次《旭時報》訪問到資策會(MIC)、集邦科技(TrendForce)、國際數據資訊(IDC)的多名分析師、研究員,一起討論我們在元宇宙世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