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疫情開啟「全民遠距辦公」時代,所有作業流程,都被迫線上化,也誘發了「零編碼(no code)、低編碼(low code)應用」的蓬勃。(CNBC)
- 全球疫情延燒以來,no code、low code 這類技術協助平台,如雨後春筍誕生,也激發許多新創、併購、甚至相關行業誕生。(TechCrunch)
- 2024 時,80 %以上的系統,將是「不會編碼的工程師」用 no code、low code 軟體搭建的。No code 產業的市值在 2021 約達 138 億美元,對比 2017 時,僅值 35 億。(Gartner、富比士)
- 科技大廠也在趨勢上。Amazon 除了有 Honeycode 近日也推出不同 no code、low code 系統;微軟在期待能以「平民工程師」打造「low code 建程式」的可能。Google、SAP、Salesforce 也有類似應用。(經濟學人)
- No code、low code 的運用百百種,從內部作業系統、對外網站、客服機器人...都有。也有許多網站整理出各家服務,價錢從每月幾十塊,到六位數金額都有。(哈佛關鍵評論)
只是一種新流行?
No code 不僅是流行,代表的是「全民懂開發邏輯」的時代將至。
- 即便遠距工作潮趨緩,企業還是會持續使用這類 no code 工具。且疫情下,許多店家發展出讓顧客「線上即時參與」的功能(如埋自動回覆機器人),疫情後不太可能放棄此舉。(MarTech)
- 除了企業端需要,疫情下,許多「社會應變措施」也用到 no code 平台,如紐約市就以一款 no code 程式,在三天內建出足跡追蹤、緊急捐款、糧食救濟系統。(金融時報)
- 當系統開始能輔助「培養 10 年才了解產業知識的工程師」,人的工作,就更回到本質——定義問題、解決思維、把資訊結構化...等能力,這些也才是使用新工具的前提。
未來會如何?
當電腦系統越來越「聰明」,不需要困難程式語言就能「跟人溝通」時,就有越來越多人能使用這類工具,修繕自己生活、公司系統、社會制度。
- 表面上,系統進步會取代初階工程師工作,但其實是解放工程師,能做更高階職務。KPMG 法律科技總監 James Thomas 則指,no code 的意義,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自己設計解決方案」。(金融時報)
- 以後「著手解決問題」的人,可能不會是工程師,而是實際上「最了解發生什麼問題」的人。而這也是在訓練「平民工程師」將真實需求「換成資訊架構」的核心能力。(Sifted)
- 過往 no code 可能只是個「不錯的理念」,但疫情可說是確立了 no code 的存在價值。GitHub 創辦人 Chris Wanstrath 曾形容——所謂「未來的編碼」,就是完全不需要編。(哈佛商業評論)
一起來看台灣最大開源社群 g0v、科技業資深顧問、和台灣前線的工程教育單位,怎麼看這股 no code 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