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全球疫情擴散後,傳統電影業嚴重受創,串流媒體成為主流。串流巨頭 Netflix,更在 2021 第三季增加了 440 萬訂戶,訂戶總數超過 2 億。(The Hollywood Reporter)
- 封城下,許多民眾躲在家追劇。Video On Demand(VOD,隨選視訊)打破時間、空間限制,且收費便宜,每月銅板價就能「看到飽」,對比電影票價格,落差極大。
- 在「內容為王」的時代,串流平台商也加入「原創」行列,大舉製作「獨家」電影、影集,讓民眾不得不用其平台,觀看當紅作品。(詳見文末政大廣電系教授訪談)
- 全球最大製作公司——華納兄弟,疫情下宣布,院線與串流平台要同時上映作品。引發好萊塢明星、導演反彈聲浪,認為 OTT 平台對劇院的未來是場災難,反對主因關乎「收益」:
- 「市場規則差異」。多數 OTT 平台不公佈收視數據,但對明星來說,持續堆高的票房,往往帶來更多片酬。作品上架串流平台,儼如抹滅多年來的身價。(The Quint)
- 「商業模式差異」。傳統戲院多和電影發行公司,共同承擔票房低時的風險、高時的利潤;OTT 平台卻以「一口價」買斷作品,此讓巨星認為平台利用自己名氣,提高訂戶數,卻沒獲得更多分潤。(詳見文末前景娛樂創辦人訪談)
OTT 將取代電影院?
傳統劇院與 OTT 平台,兩者的「目的性」有所不同,可用「分眾市場」做區隔。
- 影視產業已立足超過一世紀,看電影早已是「社會需求」,但當看電影對於消費者來「唾手可得」,進戲院將成為一種「奢華體驗」。
- 戲院擁有「互動功能」;OTT 則主打「獨享」。全暗的戲院將感官放大,人們不只在享受「大螢幕」,更像到一處社交場所:
- 「社交性」。電影在數位世代,給人面對面相處的契機,即便有時電影口碑不突出,依舊選擇與親友赴約,一起消磨時間。(The Free Press Journal)
- 「單次性」。電影票一次性的付費,讓人更珍惜每次體驗,不管是畫面、音效、情節...等每個環節,消費者都會特別仔細去感受。
未來的影業將如何?
學習「如何共生」,才是對影視產業最好的發展。在 OTT 上,需找到與觀眾更親密的互動方式,同時也需思考「專門為電影院體驗,創作超現實內容」的新方法。
- 電影院的大銀幕優勢,在於觀影體驗上,將能不斷帶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的感官刺激,且將更專注於提供特效內容,如 IMAX、4DX、5D 等。(海灣新聞)
- 未來,院線及串流平台,可能以「分段上映」、或「產品多元化」等的模式走。秀泰影城 CEO 廖偉銘曾強調「有些電影結尾未完待續,可延伸成影集,有的故事,適合電影、戲劇同步開發」。(鏡週刊)
戲院與串流真的有辦法共生嗎?面對 OTT 平台的威脅,接下來,電影業會採取什麼走向?請看《旭時報》與專家的深度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