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2021 年,台灣政府喊出「2050 淨零碳排」的政策目標,許多公司也開始注重減碳,全台掀起一股「綠色風潮」。
- 據 Google 統計,「微藻」與「氣候變遷」相關的關鍵字搜尋次數創新高。(Google Trend)
- 微藻成為氣候變遷下,大家需要的「生物」。也陸續出現各公司開發相關產品,從桌上型盆栽、空氣清淨機、到一棟建築大樓...等,都充滿「微藻的身影」。
微藻如何減碳?
微藻其實隨處可見。在台灣各地的社區河川內,都不難看見「綠色藻團」浮在水面上。
- 利用微藻固碳,其實就是指「光合作用」。將藻類養在水缸等器皿中後,它們在生長時,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
- 微藻可以吸收比體積大兩倍的碳。以實例來看,一株微藻的小盆栽,能抵銷「一杯拿鐵」所產生約 340 克的碳排。
- 不一定要「動手做植栽」,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可利用微藻,成為「固碳社群」的一份子:
(圖片說明:利用微藻外牆供電的大樓。圖片來源:Arup 提供。)
未來將如何?
雖然微藻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也能有效的生產燃料,但並不代表它能「完全解決全球暖化」、能源短缺等問題。
- 微藻要打入消費級市場有一定難度。中鋼集團早期就曾嘗試「用微藻固碳」,但因經濟與技術成本的考量,目前已停止關於微藻的技術研發。(引述自中鋼集團)
- 利用微藻來產油、發電與淨化空氣的空間與技術成本較高,要在石油使用殆盡之後,才可能被、各界重視。(詳見文末中興大學教授訪談)
- 企業鼓勵員工選擇「低碳排出差」等生活方式,從日常生活角度出發,才是趨緩地球暖化的根本。
「在城市生活裡固碳」正流行,但這股綠色風潮,除了吸碳,還能有什麼延伸功用呢?請看《旭時報》的產、官、學專訪,深入了解微藻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