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遠距工作的體驗,讓你不想回辦公室了嗎?在習慣自由後,「混合式工作」成為新趨勢。且每週一、兩天的分流、彈性進辦公室,有助於提升生產力。(金融月刊)
- 疫情前,辦公室曾是人們,家以外,最常待的地方,現在它的目的更是「把人們凝聚在一起」,將分散各地的同事,團聚起來完成工作。
- 即使遠距盛行,辦公室依舊不可或缺,因為它所象徵的,除了企業品牌、文化,也是一間公司上下溝通的媒介。且視訊技術無法彌補人類「見面、團結在一起」的需求。(Morgan Lovell)
混合辦公室長什麼樣?
混合式工作的型態,讓進辦公室的人數銳減,辦公室也不再只有「生產」的功能。未來,將看不到整齊劃一的辦公桌,更多的是提高空間靈活性、團隊社交性的「共享區域」。
- 「工作累了就喝杯紅酒調節」是你的遠距生活面貌嗎?為營造出居家舒適感,「酒吧」將成為辦公室顯學,結合休息與工作兩種功能,有助增進同事間感情、給予客戶全新開會體驗。(經濟學人)
- Hot-desking 共享辦公桌看似辦公室、又像圖書館。未來,進辦公室的第一步,是打開「臉部辨識」的個人置物櫃、選一個喜歡的位置。沒有特定的鄰座同事,就像學生時期,搶圖書館座位的時光。(Quartz)
- 距離打卡時間剩 1 分鐘時,你會「排隊量體溫」嗎?增加共享區域,意味著更可能接觸到病毒,但未來辦公室,能導入科技,維護辦公健康:
- 除了口罩,更需配戴「智能傳感器」。當體溫異常,系統將自動發出信號,並隨時紀錄與同事的接近程度、共享設備使用情況、連動各區域通風質量等。(財星雜誌)
- 為避免病毒傳播,出現「非接觸式辦公室」。僅透過手機,便能向電梯、咖啡機...等發送指令,會議室更有聲控、動作感應器,以控制照明、冷暖等。(BBC)(圖說:共享辦公桌使用模塊化家具,能夠快速地重組局部空間,達到多元的空間利用。圖片來源:穆氏設計規劃 M Moser Associates)
混合辦公室帶來的挑戰?
新的工作型態,帶走了「與同事在茶水間,不經意的創意發想」時光,同時,也可能影響公司文化的建立。
- 「混合式工作」時代下,主管較難以「親身示範」給員工看,連忠誠度也可能受影響。
- 共享辦公桌會導致員工無法獲得「被公司需要」的感受,尤其對職涯前段的年輕工作者來說,需要的不只是一份薪水,獲得組織歸屬感也是增加生產力的關鍵。
- 相較歐美國家,台灣獎勵、激勵制度較不完善、且職場競爭文化盛行,「共享概念」可能會加劇同事間防備心理。
未來會如何?
無論全世界疫情是否將結束,可以確定的是,「辦公室的型態」再也回不去原本的面貌了。
- 越多的自由,是否反而帶來越多的監控?疫情下,我們每天的個人數據、位置、工作效能...等都被公司掌握著。隱私權,是否成了人們漸漸遺忘的自身權利?
在相較於全世界疫情不那麼嚴重的台灣,對「未來辦公室」的接受度為何?是否真的有「混合式工作空間」的可行性?請看《旭時報》與專家的深度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