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ESG 只是一場行銷軍備戰嗎?

ESG 只是一場行銷軍備戰嗎?

Feb 08, 2022

在疫情狂潮下,ESG 相關領域的市場資金,飆破 35 兆美元,但究竟拿到 ESG 資源的企業,真的有「拿去做永續」嗎?還是會以「買一片森林、種一千棵樹」等買廣告的手段來做?

# 不只是全民種樹比賽 # ESG 該怎麼從本質做起 # 從此企業賺錢外還要會做影響力

盧以玹

盧以玹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張育寧

張育寧 / 總編輯

審訂

圖片來源 - unsplash

questionquestion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此次與談人

唐鳳

唐鳳

行政院政務委員

蘇巧慧

蘇巧慧

立法委員/立法院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 首席副會長

許梅君

許梅君

勤業眾信 風險諮詢服務副總經理

施立成

施立成

微軟全球助理法務長/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

陳惠琳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 執行長

發生什麼事?

在上一篇〈為什麼 ESG 評分百百種?〉的專欄裡,我們提到疫情促使 ESG 相關產業蓬勃發展。但這股美好的潮流,卻引起國際媒體質疑——會不會其中有企業只是將 ESG 當成 「行銷標籤」?彭博社

  • 攤開世界前十大 ESG 基金,可以發現裡頭有許多「因 ESG 標籤被投資的科技大廠」如 Google、阿里巴巴等,而它們 ESG 做得好,首要條件是「有財力、人力做出碳排揭露報告」。(經濟學人
  • 擁有超過 50 兆資金的國際投資聯盟「氣候行動 100+」要求大企業在 ESG 議題上革新,但《經濟學人》指,連他們也沒辦法為「企業 ESG 數據披露」帶來太大改變,遑論後續的 ESG 績效改進。


為什麼做 ESG 遇到困難?

或許企業不是不願為地球盡心力。國際環團 Stand.earth 氣候運動主任 Gary Cook 指,其實大企業如微軟、Google 等設定了相當激進的目標,也正在為此苦惱。(紐約時報

  • 所謂「企業」的運作模式,已經長年被設計成「獲利導向、照顧股東權益」的機構,突然要大、小公司開始顧及「整個世界」,恐怕商業模式不能繼續生存。(金融時報
  • 中小企業想執行時,尤其會遇上許多難題。以做「環境」領域舉例,一家成衣廠需要從鈕扣、拉鍊、布料、包裝袋、貨運車...等去計算,所有材料產多少碳(詳見文末 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訪談)
  • 在當前 ESG 指標依舊混亂的時代,需法治監管,讓產業有統一度量衡。台灣社會在此領域,也需花更多時間,擁抱公民參與,做立法程序討論。(詳見文末 立法委員,蘇巧慧訪談)


那可以怎麼做 ESG?

若要不只是「喊口號」,除了企業可以立下具體目標,也可多運用科學方法、數據協助、以及更公開透明的方式執行。(詳見文末 微軟全球助理法務長,施立成訪談)

  • 有獲利的企業不可能一夕放棄既有商業模式,建議可配置如 10 %資源,用試驗計畫「測試新的商業模式」,找到機會再慢慢轉型,將更穩健。(詳見文末 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訪談)
  • 以食品業來說,豆類食品會產生許多豆渣,而非洲豬瘟時廚餘不能餵豬,但豆渣經處理可成飼料添加劑,等同把問題變商機。
  • 以金融業來說,企業現在找銀行貸款會被看 ESG 表現,這從股東價值、員工或客戶體驗等角度看,都使產業更永續。(詳見文末 勤業風險諮詢副總,許梅君訪談)
  • 當民眾每個行動都可以被量化、認可時,就可以看到更多人加入。以環保署一個「奉茶行動」 APP 來說,讓民眾知道哪裡可裝水後,能看到自己的行動等於種了多少樹、減輕多少碳排。(詳見文末 台灣數位政委,唐鳳訪談)


未來會如何?

國際組織 CDP(碳揭露計畫)影響力長 Nicolette Bartlett 指,企業越來越難「漂綠」,因法規會跟進、投資者意識越進步,也將要求企業揭露越多。英、美、瑞士、紐西蘭等當局也針對 ESG 領域,準備立法等監管動作。(經濟學人

  • 就碳排領域來說,台灣狀況算需「緊急跟上」的程度,眼下因國際供應鏈要求才不得不做。接下來「碳」在全球更會成為另一種貨幣,排碳變像是種「負債」。
  • 利用 ESG 革新,企業可藉此做數位轉型。以中衛環保舉例,本來只做廢棄物運送,現在也納入「雲端資料治理」,可做到分類、監控、存放等完整流程管控。

對於新興的 ESG 潮流,到底是有做就該嘉獎?還是哪裡盤根錯節,該打掉重練?中、小企業可以怎麼做?民眾又能怎麼參與?來看微軟全球助理法務長施立成、唐鳳政委、蘇巧慧立委、勤業風險諮詢副理許梅君、和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從產、官、學面向,一起討論時代可能走向。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會不會企業們想做 ESG,但最後淪為一種「行銷軍備戰」?要怎麼做才不會變成「全民種樹比賽」? 5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陳惠琳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 執行長

2021 年 ESG 大爆發,這背後可能和疫情帶來的省思相關。人類體認到生活無法脫離自然;同時也有更多的明確證據,說明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帶來的影響。過去曾有經濟學家認為,企業的責任就是獲利能力極大化,然而企業營運造成的社會及環境問題卻從來未被合理反應,因此從政府、投資人到社會大眾都開始認為應該扭轉這樣「外部成本公有化」的積習。

有位企業家曾分享一句很震撼的話:「死掉的星球上,沒有生意可以做」。ESG 的本質,其實是希望地球及社會永續的前提下,企業才有機會永續發展。因此與其疲於奔命滿足各式標準,我們建議企業回到本質來思考,怎麼建構「永續」的商業模式?只有把思考的尺度拉長,企業才有可能建構更永續、更有韌性的商業模式...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蘇巧慧

蘇巧慧

立法委員/立法院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 首席副會長

我認為,要真正創造 ESG 影響力,台灣的中、小企業必須先自問:自己為什麼要做 ESG?只是單純要應付供應鏈的需求,還是說為了公司的形象?我想,關鍵點在於真正認知到,ESG 不僅只是量化分數,而是希望企業能夠轉變它長期以來,消耗性的發展模式;正因為各種環境議題的發展、社會情勢的轉變,企業要繼續發展,就需要有永續的理念作為支撐。

比如在氣候變遷下的減碳浪潮,就是企業也開始體認到,如果不做減碳,企業的競爭力會下降,甚至會有氣候風險,更影響到投資人的意向。所以,對環境友善與企業的發展,其實是一回事;這個基本概念抓住,才能夠把 ESG 做的長遠,有實質意義,而非是行銷手段。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施立成

施立成

微軟全球助理法務長/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

其實要做 ESG,除了我們的一些數位工具可以輔助外,企業內部文化也非常重要,可以分成三點來解釋。 

第一,是要有 growth mindset(成長性思維),也就是中、小企業可以不受限於傳統營運的方式,作為和思維都需要與時俱進;第二,是可以擁抱雲端的創新,趁機做到數位轉型,不用再花費大量資源人力設立機房...等;第三,是理解開放與協作的辦法,也就是說,這個議題不是任何一間單一企業、顧問公司、或一個政府就可以推行、解決的事,面對這麼大的議題,怎麼樣能在減少碳排時,增加彼此合作,就會很重要。這樣不只能達到 ESG 目標、促成技術、數位轉型,也是在大幅降低企業成本。可以舉一個,和我們合作的台灣企業數位轉型的範例…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可寧衛公司。他們的子公司中衛環保,本來只專注在廢棄物清理的部分,但現在跟我們合作後,也納入資料治理,用 Azure 去做上雲等管控,等於本來只有做廢棄物運送,但現在還可以做到分類、監控、存放等 end to end 的完整流程,這就是一種他們利用科技平台,落地應用的典範。

其實他們在數位轉型這塊的想法,本來就滿先進的,微軟在其中算是提供平台的角色。同時,微軟也即將推出「永續雲」,來幫助產業落實 ESG 中的碳、水、廢棄物的管理。永續的核心,不外乎數據為導向的治理模式,而微軟正在運用我們長期自身 ESG 管理的經驗,與服務全球產業的豐富經驗,去為這全球最大的課題,打造一個基於雲端平台的數據管理平台,幫助全球產業做資料整合管理,並進一步透過數據洞察,發展具體永續行動目標。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惠琳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 執行長

從永續檢視企業的營運,企業要真的減緩氣候變遷,做到「淨零排放」,需要將自己及供應鏈的排碳減到近乎零,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會不會是「有本錢玩 ESG」的企業才能做?台灣企業要跟上這場 ESG 競賽會不會很吃力? 3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許梅君

許梅君

勤業眾信 風險諮詢服務副總經理

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話語權還是有限制,還是需要花心力經營這塊。很多公司是在「蘋果電腦」這樣的國際供應鏈下,那他們接下來就會被要求做到「碳中和」,不這樣做時,就不能成為供應商,那就變成真的要去投資好幾千萬,去提升廠房的設備,但要是購入的,是一套可持續的系統,讓一間台灣公司可以持續去接到訂單,那也是現在前期「不得不做」的投資了。

這對中、小企業而言,的確會是比較大的負擔。但其實公司治理(governance)這一塊,是有個先決條件是說,公司要連續獲利數年,財務先穩定下來才行,所以當然是公司有正營收,才能去到做這些。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蘇巧慧

蘇巧慧

立法委員/立法院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 首席副會長

首先我們必須要回頭去看,為什麼在這幾年裡面,大家對企業 ESG 的成績越來越注重?就是因為對於過去的線性經濟、環境消耗式發展思維有了反省,認為企業在獲利的同時,也要對所身處的社會、環境負起責任,尤其不能把內部成本外部化。

所以,儘管大企業的確有較強的資本、影響力,但是我想包含 ESG 這種全球規模的企業規則轉變,可能也不是大企業能夠完全掌控的,也必須要受到其他關係人與全球公民社會的檢視。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施立成

施立成

微軟全球助理法務長/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

以微軟為例,在 2025、2030、2050 都設下願景,最終要消除掉所有自 1975 年公司成立以來的碳足跡。我們也是第一家國際型大企業裡,積極在做這種像登月計劃的人,目標裡的細項,包括碳排、水資源、廢棄物、生態系...等角度,依據每個年度,都有具體目標,不只是講口號而已,會用很多科學的方法、數據的方法、公開透明的方式去執行。

雖然在台灣,很多供應鏈都是中小企業,在組織、人員、資源上都有限,但這絕對不是有錢人、大公司才能玩的遊戲。就我的觀察,從過去在講 CSR 時,是覺得當業務拓展到一定程度,才要盡到一定的企業責任;但到現在的 ESG,更多是在談一份社會責任,而不是只有把企業做大後,才有這份責任,是不論大小公司,都有自己的角色要扮演,在整個大環境下,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相關的碳稅、碳排放檢核等,都會漸漸被納進整體制度上而必須了解並遵守。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如果企業要從頭開始做 ESG,第一步可以是什麼? 1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陳惠琳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 執行長

企業如果真心要做 ESG,絕對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情,集結企業內集體的智慧非常重要。企業需要廣泛地讓員工了解 ESG、永續、淨零排放及循環經濟的議題,透過從上而下的決心,從下而上的對話,才有機會產生創新的計畫。

企業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是開誠佈公的討論目前的營運是否造成「外部成本」,氣候變遷、資源耗用、廢棄物及污染等問題?第二件事是,可以把外部成本化為「風險管理」。因應動盪的世界,目前的營運是否脆弱,例如供應鏈斷鏈或利害關係人的不同意見?第三件事,是可以更主動的思考,未來 10 到 20 年企業將面臨什麼「趨勢」?未來世代重視的價值跟使用習慣將會有什麼不同?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有什麼企業真實在做 ESG 的範例呢? 6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許梅君

許梅君

勤業眾信 風險諮詢服務副總經理

以金融業來舉例的話,有一個詞叫「永續金融」,比如最近新聞上就有提到,今年(2022)三月,國發會就有要達到「淨零碳排」的藍圖,那這其實是一個國際趨勢,像花旗銀行就承諾 2030 年要達到自己營運上的淨零碳排,另外 2050 要達到所有資產組合的淨零碳排,包括所有他們要授信的企業。這就有可能會牽扯到各家公司現在去貸款,銀行會去看大家的 ESG 揭露、表現。不管是從股東價值的角度、員工、或客戶體驗的角度來看,這都是這個產業能繼續發展的面向。

他們在做的,已經不是一般的數位轉型,而是「責任數位轉型」,概念就是因為金融業可以做貸款、融資等,觸及很多產業、對象的事,那所以金融業所謂的「責任數位轉型」就不單單是看這間公司的企業價值,而是要看它所有接觸到的利害關係人。

那另外,其實企業也有發現,自己的 data center 佔了碳排滿大的比重,那就會開始思考,是否該把哪些東西上雲,甚至發展出全綠電的資料中心。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到製造業,在推動「燈塔工廠」計畫...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惠琳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 執行長

紡織業來說,台灣的強項是機能紡織品,通常需要使用石化原料製成。循環經濟的機會,可以先思考,要怎麼在這些原料變成產品後,產品還可以繼續回收利用,就不需要無止盡的開採石油。除此之外,紡織業也會耗費非常多水、化學品等資源。如果每一件衣服都可以回收再生,變成下一個產品的資源,就是回到營運本質上來思考 ESG。

再分享食品業的例子,台灣人很愛吃的豆類食品,舉凡豆漿、豆花、到豆腐都會產生很多豆渣。當遇到非洲豬瘟疫情時,豆渣等廚餘不能餵豬。但豆渣經處理後,是可以變成飼料添加劑、或萃取出大豆異黃酮等資源。

我們接觸許多在「線性經濟」模式下獲利不錯的大企業,要在一夕之間放棄既有模式,馬上轉變循環經濟。就像一艘龐大的船突然要急轉彎,也有其困難度。我們的建議是企業可以立即配置一些資源,10 到 15 %都好,透過試驗計畫去測試新的商業模式。從中找到機會後,再一步步轉過去,是穩健、循序漸進的作法...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施立成

施立成

微軟全球助理法務長/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

「台灣氣候聯盟」就是我們微軟在台灣的一個努力。其中包含台積電、台達電、友達、宏碁、華碩等八個創始會員都在裡面,我們是唯一的跨國數位平台提供者,扮演一個提供平台、分享資料治理經驗的角色,今年也會有這個聯盟正式的成立大會。我們是持續的在跟各合作夥伴、政府單位等,做多角的溝通,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把台灣在做的努力分享給全世界看。

 除此之外,我們跟台積電也有在辦 Careerhack 的活動,鼓勵年輕學子多了解綠色製造、資源循環、綠色運算等面向,也連帶促進環境跟企業永續;還有一個例子,是我們跟美國在台協會(AIT),延續了一份好幾年的合作,就是每年在 AIT 的 NASA 黑客松活動上,我們都希望創造一個環境,是能討論很多永續發展的相關主題,這個活動就是透過 NASA 提供的 open data,鼓勵台灣年輕學子組隊,把創意及想法帶到世界去,去思考怎麼解決全球面對的環境難題。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許梅君

許梅君

勤業眾信 風險諮詢服務副總經理

包括 BMW、西門子、富士康、友達都有參加,它裡面都有提供一些指標,這些指標除了增加生產效能,就還會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台灣在 ESG 領域還算體質穩健嗎?有最需要哪塊的補足嗎? 2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施立成

施立成

微軟全球助理法務長/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

我覺得現在 ESG 議題的能見度、awareness(意識感)從去年開始,在台灣就滿高的,幾乎變成顯學,在 2020 之前,大家都還覺得只是一個「nice to have」的概念,但現在已經不只是這樣,而是大家都開始正視,也開始把 ESG 納入公司治理環節了,awareness 其實越來越高,我們也很開心看到這樣的正面發展。

 但另一個角度來說,雖然大家「都知道」ESG 這個議題,也認知它會影響到公司治理,但「怎麼做」還有點不清楚的感覺,而且似乎還存在一點誤解,會以為只有大公司才有資源辦得到。那接下來,怎麼透過雲端技術、資料治理的方式,來鼓勵台灣中、小企業一起做,甚至能藉此機會做到數位轉型,就是我們很希望能看到的下一步。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惠琳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 執行長

台灣因為不是聯合國成員,不須依照國際規範時程,提出淨零排放的承諾和做法,讓我們在淨零減碳處於需要「緊急跟上」的落後階段。 一直在近期因為國際供應鏈要求,以及歐盟即將徵收碳關稅,才動了起來。在未來外部成本內部化的世界裡,碳會成為另一種「貨幣」,排碳就是變相是一種負債。企業需要趕緊做盤查瞭解現況,我們稱為「健康檢查」(circular diagnosis)。仔細瞭解企業使用各式資源、能源、水的狀況,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才能做部署。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有什麼數位的方式,可以幫助台灣企業跟上國際 ESG 潮流呢? 4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施立成

施立成

微軟全球助理法務長/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

有個例子是,現在我們的永續雲(Microsoft Cloud for Sustainability)就有「三個 R 的數位治理流程」—— Record 紀錄、Report 報告、Reduce 減碳排和廢棄物。那更積極的話,甚至還能達到「另外兩個 R」—— Remove 消除碳足跡、Replace 把原本營運產生的碳足跡,用科技的方式取代。

首先,Record 跟 Report 是兩個首要的關鍵,也是現在企業比較會忽略的兩點。現在大部分的公司,都是用線性化的方式,把某個生產線、某支產品做碳排資料記錄,雖然這樣做沒有錯,但沒有數位化的紀錄,會是非常複雜的過程、且片段的資訊。我們所謂的全部紀錄數位化,除了可以省下公司裡一組專門做 ESG 紀錄的人力、或接洽外包顧問公司的成本,還可以即時看到數據和分析,不用額外花時間把資料做成報告,這不僅是省錢、省時間、省人力,更不會讓做出來的報告,發生過時是少 3 個月等情形。 

過去如果沒有在 ESG 的 data governance 這塊,把數位治理納進來,在沒有數位化之下,都是線性的在處理這些資料、營運、管理,那整個運作上,都會是非常複雜的課題。現在把數位轉型的概念納進來,去做 end to end 考量後,從產品研發、設計、製造、市場行銷、前線銷售、到售後服務...等,整個流程用循環的方式做統籌處理,才能達到永續發展的真正價值,更重要的是,也能化繁為簡。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唐鳳

唐鳳

行政院政務委員

我們台灣的企業其實並沒有在 ESG 領域裡缺席。從過往的 CSR 到現在 ESG 一路的對外溝通、利益相關單位的串連等,其實都做得滿不錯的,所以不需要覺得我們沒有跟上,我們其實是在這股潮流裡,扮演著重要角色。

那在 ESG 轉型裡,最重要的就是「mutural accountability」(相互問責),確保每個人做的每個行動,都可以跟任何人,包括不是顧客、不是上下游關係企業的人,去講說有達到環境影響力、社會影響力等。舉個例子,像之前環保署...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惠琳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 執行長

台灣中、小企業,計算碳排遇到困難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需要很多參數資料。譬如一家成衣廠,需要從鈕扣、拉鍊、裡布...等,都去了解這些材料製造的碳排是多少。現在台灣很多項目,都使用歐美或日本的資料,缺乏在地數據,然而台灣的氣候、產業狀況可能差異很大。歐美有完整的「環境影響評估資料庫」的雲端系統,同時也有免費的公開資料庫(open data),就像維基百科一樣,透過社群共同豐富、維護資料庫。這些都是台灣可以參考的做法。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唐鳳

唐鳳

行政院政務委員

就拿我的照片去推廣一個名叫「奉茶行動」的 APP,簡單來說,那就是用一張唐「鳳」跟「茶」壺合在一起的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國際輿論總怕最後是「華爾街人士」在定義 ESG 該怎麼做,那有什麼方式,是能讓大眾都能參與 ESG 議題的嗎? 3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施立成

施立成

微軟全球助理法務長/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

微軟其實今年接下來就有一個比較大的服務——「永續雲」推出。它將幫助全球產業透過數據的追蹤與管理,發展出具體永續目標,永續雲去年底已提供全球企業公開預覽試用,今年將正式推出,這將是全球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讓 ESG 與永續,從概念具體轉化為可執行的行動,且所有企業都可使用。在公開預覽階段,我們很歡迎台灣所有企業來我們平台上做測試,並藉此開始探索企業永續策略中的數據管理策略,永續雲第一階段上市將先針對碳排的部分,幫助大家做數位化管理,未來則將有水、廢棄物管理等功能持續延伸。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蘇巧慧

蘇巧慧

立法委員/立法院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 首席副會長

正因為目前在 ESG 評量、評鑑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指標,所以當然也沒有一個決定性的形塑者。而對國內企業來說,當然他們基於國際競爭的要求、趨勢,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去做各種 ESG 評量;但在國內法制的層面上,任何強制性的評量要求,就是必須要透過民主選出的民意代表,所進行的立法程序。

比如說我們國內企業的財務報告要求、公司治理要求,甚至未來的碳盤查,都是要依據法律的授權,而在立法過程中,民眾、社會團體、利益團體,都可以在這個過程裡面,透過各種方式來和政府、立法機關對話、參與;當然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審議民主,才能夠更落實民眾的民主參與。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許梅君

許梅君

勤業眾信 風險諮詢服務副總經理

就企業來說,生態圈不只是在講供應商,客戶也是一環,所以今天有一個企業在發展產品服務時,就一併考量客戶的意見、回饋,這是其中一種面向,尤其現在很多國外企業,已經會這樣去進行。那除了在產品發展上之外,另外的大眾參與,可能會像一些政府推動的平台、社群等,這就是比較跟公部門有關的參與。

人才發展為產業 ESG 重點、並強調勞工權益與員工照顧,此外公司治理 3.0 要求企業強化資訊接露透明度,以能使投資人更容易了解企業的 ESG 表現,作出準確的投資決策;政府則發展公民參與提案、及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等,以推動施政建設之透明治理與公眾參與。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做 ESG」到底是在做什麼?評分為什麼百百種?

「做 ESG」到底是在做什麼?評分為什麼百百種?

ESG 議題從年初開始,就在台灣快速延燒,不只跨國公司在做,中小企業為了接訂單,也在加緊腳步。《經濟學人》指,2021 平均一天就有兩支 ESG 基金誕生,儼如 ESG 戰國時代。但「做 ESG」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1-12-01 17:01:00

什麼是 ESG 基金?為什麼它備受審查?

什麼是 ESG 基金?為什麼它備受審查?

ESG 基金等相關產品市值屢屢飆升,但為什麼,各國當局開始大動作審查這些金融產品呢?

華爾街日報

為什麼一些 ESG 評級並非表面上那麼「體面」

為什麼一些 ESG 評級並非表面上那麼「體面」

世界最大 ESG 評級企業 MSCI 的背後祕辛...

彭博社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