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從無黨籍的「孤軍奮戰」,到如今王景弘認為「從政應該是打群架」,加入了第三勢力的政黨。在他看來,時代力量在架構上,多處透過網路運作,骨子裡有「資訊的 DNA」,可望成為一個「科技政黨」。對他來說,當前政策上,究竟有哪些需要「資訊改革」?
- 過去協助公部門的經驗裡,王景弘發現人們普遍不太信任資訊系統,傾向自己做表單掌握資料。「資訊系統規劃」離公務員、大眾都太遠,他的存在,多是拉近人和資訊架構的這一段距離。
- 過往送一個案子到政府,等上一、兩個月才有回音很正常,但當有系統,能把紙本、人工審閱、結束案子的數月時間,縮短為五分鐘,便是一種最基本的府端的數位轉型。
- 王景弘提到,接下來在數位發展部成立後,可能就會面臨到一件尷尬的資訊政策問題——到底我們是走「科技研究發展專案計畫」還是「資訊行政」為主?眼前台灣長期把資源投注在「科專」裡,鼓勵研發,包括 5G 計畫也是最多預算的地方之一。
- 回頭看「資訊基礎建設」時,發現軟體骨幹卻不夠穩健。現在許多人的思維,依舊是「研發出新技術、做好技轉、民間就會變強」,但許多政策或許有先後緩急、比例權重的問題。
究竟一個工程師,當初是如何踏入政府政策場域?又要怎麼把單純的資訊技術,發展成一個生態、一個行政體系骨幹?一起來聽我們的深入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