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episode36

podcastIcon 藝術界的爭奪戰,NFT 如何改變創作者面對市場的思維?

podcast44:01

藝術界的爭奪戰,NFT 如何改變創作者面對市場的思維?

Mar 17, 2022

NFT 風潮席捲全球,稀缺性、防偽與認證等特性,使其成為藝術愛好者投身的新場域,不過相較於過去情感導向的收藏選擇,NFT 的「快速增貶」讓購買者反而多了一絲投機心。區塊鏈創造了一個展現作品的新舞台,洪司丞 IOYOI 用 10 年的純藝術經驗,分享跨足數位藝術有哪些是值得創作者關注及思考的呢?

# NFT 藝術形式的改變 # 拓寬了販售和展示作品的路徑 # 真的喜歡還是為了「賺價差」?

stopwatch時間標記

00:00 Intro

02:42 NFT 的出現帶給了於數位創作著更多優勢

08:03 新的經營模式出現,創作者不再只能透過畫廊和藏家互

12:22 仿效早期印象派畫家 獨立藝術家該嘗試以「團體」方式打下基底

18:14 數位創作需建立在純藝術的基礎功之上

32:49 拒絕短期投機操作 洪司丞盼遊戲能與純藝術有更多結合

圖片來源 - 洪司丞提供

questionquestion

此次與談人

洪司丞

洪司丞

阿波羅畫廊代理藝術家

發生什麼事?

元宇宙熱潮下,許多人運用虛擬貨幣進行投資,從土地、服飾甚至到藝術,不難看出虛擬的世界已悄悄的深植我們的生活。洪司丞是麥蓋創意工作室的共同創辦人,致力於推廣藝術在元宇宙的建置與 3D 體積像素(Voxel)在 NFT 裡面的各種應用,並結合於虛擬世界的各項策展活動與體驗。那麼,一張數位藝術,到底會長什麼樣子呢?

                                            (圖說:數位 3D 體積像素—鯨爆。圖片來源:洪司丞  IOYOI )


重點是什麼?

數位藝術也被視為是進入 NFT 世界的入門門票,比起土地,影像不限只能使用於 Sandbox、Decentraland 這樣的虛擬平台,更讓許多名人也為之瘋狂,應用於社群頭像上,虛擬商機規模將大過實體世界,NFT 究竟如何翻轉藝術界的創作模式?

  • 過去我們常聽到學美術沒「錢途」,但 NFT 的出現讓傳統畫廊將不再是唯一宣傳、媒合的中介,拓寬了藝術家販售和展示作品的路徑,更容易也更直接的面對藏家,也就是消費者;但並非只要上架就可以賣出去,一個完整的作品一半的時間用於創作上,另外一半時間依舊得注重在所謂的行銷、廣告。
  • 雖然每個人都能將作品至於 NFT 上,但品牌價值始終關乎作者的知名度,現今許多創作者以聯合的方式,共同面對虛擬環境,打造新市場,如:在同件作品上,每位藝術家分別負責畫出不同的物件,不僅增加藏家的受眾群,也突破了過去實體創作在合作時的地域限制,區塊鏈正逐漸把藝術社群拉到虛擬網路世界中。
  • 創作的過程仍建立在純藝術的概念與基本功之上,但數位化讓跨媒材的使用更加自由,如:炭筆、壓克力、水彩等,透過軟體不管使用任何一個媒材都可以選擇,因此更重要的在於思考方式、創作流程,以及想傳達的議題。
  • 數位市場的買賣動機與傳統藝術不同的是,NFT 會因為幣價波動,快速的增值、貶值,買家喜歡的不一定是這件藝術品,或許「賺價差」才是主要目標,這也是為何多數的玩家,以新進藝術圈的年輕族群為主。

數位創作的市場正在逐步崛起,買家該如何從一張看得到卻摸不著的作品獲得保證?透過 NFT 來銷售藝術作品,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在哪裡?跟著《旭沙龍》的腳步,讓藝術家—洪司丞 IOYOI 為你解答。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傳統畫廊將不再是唯一中介 NFT 的出現拓寬了藝術家販售和展示作品的路徑 19 則對談comments 2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今天節目邀請到一位很特殊的藝術家,從美術領域出身,但是他同時也是台灣現在少見在 NFT 藝術領域銷售作品的一位專家,雖然我知道其實您是這兩年才參與到這個領域,可是我們從您的經驗看到很多這行業未來的發展,歡迎我們今天的來賓洪司丞,他的代號叫 IOYOI ,請幫我們先解釋一下您的代號是什麼意思?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洪司丞

洪司丞

阿波羅畫廊代理藝術家

大家好,我是 IOYOI,這是我的網路代號,因為我從高中開始就喜歡打電動,或是對一些遊戲美術比較有興趣,所以這網路 ID 就一直從高中沿用到現在,IOYOI 是一個顏文字,組合起來很像是貓咪的符號。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如果你對司丞過去在遊戲界裡面的角色有興趣,可以去搜尋這個代號。司丞是一位 NFT 藝術家,但同時現在也在阿波羅畫廊擔任代理藝術家,那之前您是從台灣師範大學的美術系西畫組碩士班畢業,之後一直都在藝術領域工作。從畢業到現在,想請問您從事藝術創作工作大概有幾年的時間了?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洪司丞

洪司丞

阿波羅畫廊代理藝術家

應該有十幾年了,因為我從大學畢業一直到研究所都是靠藝術維生。在 NFT 以前的話,其實以藝術維生比較困難,通常都是透過教書、販售自己的作品,或者是跟一些藝術基金會申請補助。在藝術方面的話,我自己是從一個研究的角度去做創作,所以就比較難一直延續,直到最近幾年 NFT 的趨勢比較明顯以後,大家才回頭找到底台灣有哪些藝術工作者,他可以來做 NFT 的數位創作。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其實在做藝術創作的人,像我本來是比較傳統繪畫出身,可是現在的藝術家要學會很多數位設計的軟體或是 3D 的軟體,不管是簡單的或困難的,多多少少要碰一點。當然有些藝術家是不需要去走商業設計類,他可以走純藝術類,不過畢竟大部分藝術家還是要維生,通常還是會接到一些案子,就是會需要一些商用的設計,或者是商用的一些簡單建模。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在 NFT 還沒有發展之前,都還是要碰這些數位軟體,那有了 NFT 以後,藝術家更容易也更直接的面對藏家,也就是消費者。數位檔案變得可以做販售,不然以前數位檔案就是用版權的方式做販賣,不管是 USB 或是存在電腦裡面,數位藝術家是賣 CD 或者有簽名的版數,讓藏家去使用,可是這就出現一個問題是:藏家可能去任意複製。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對於數位創作者的話,現在他們有很新的一個優勢,因為以前都是繪畫類的藝術家比較占優勢,因為不容易被複製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類似早期法國印象派藝術家團體 透過「社群」交流和合作共創新市場? 8 則對談comments 2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對您來說,透過 NFT 的方式來銷售您的藝術作品,這個做法跟您過去有什麼樣的不一樣,最大的不同在哪裡?剛剛其實您有簡單介紹了一下怎麼買賣和怎麼銷售藝術作品,可是我很好奇,對藝術家和收藏家來說,他就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你看不到、摸不到,到底買了什麼東西回去?您可以跟我們聊一下,怎麼跟您的收藏家之間建立這樣的交易關係?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洪司丞

洪司丞

阿波羅畫廊代理藝術家

我知道這個議題討論很久,已經有很多節目在討論這件事情,然後我覺得他們的講法都很不錯。基本上你對於區塊鏈的這個幣的價值,是大家要有一個共識,那人越多,這個公司越強,就會願意去買這個貨幣。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那藝術作品也是一樣,如果你不認識這個藝術家或者是不知道他的經歷,對你來說,這就是一張可以下載的圖片,可是如果是真的有在收藏藝術的話,他們就會知道價值。例如說村上隆最近發了一個頭像系列的 NFT,村上隆這個名字大家都知道,他的品牌價值很高,那大家就會去收他的作品。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當然這對於獨立藝術家是比較辛苦的,就像是周杰倫跟獨立樂團的差異,所以獨立藝術家在區塊鏈世界會競爭的比較激烈,我會建議獨立藝術家最好是打團體戰,因為區塊鏈是一個很新的市場,大家互相不太認識,像我自己也是有組一個藝術家團體,十幾個藝術家每個人出一件作品,再交給區塊鏈工程師。現在最有價值的就是這些區塊鏈工程師,因為他要幫忙發 PFP 項目( Profile picture 的縮寫,個人頭像之意)。最近很流行的頭像系列,用一千個可以替換的物件,像是頭或者是衣服,藝術家每個人分別負責畫不同的物件,這個做法可以增加藏家的受眾群,因為每個藝術家吸引的族群各自不同,在 Instagram 這位藝術家有好幾萬粉絲,那因為我們是朋友,就可以互相帶動。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導流的關係,互相把自己的粉絲導流到另外一個像是聯盟關係的藝術家市場裡頭。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建立在純藝術的概念與基本功之上 數位創作讓跨媒材的使用更不受拘束? 10 則對談comments 2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假設今天是傳統西畫,大概就是找一塊畫布開始架構和作畫,完成之後就是一件作品,那在 NFT 的市場上,您的創作流程有發生什麼變化嗎?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洪司丞

洪司丞

阿波羅畫廊代理藝術家

基本上概念是一樣的,你使用的媒材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思考方式跟創作流程,今天不管使用任何一個媒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數位創作的市場正在逐步崛起 盼越來越多創作者與收藏家加入 26 則對談comments 2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在想會不會其實數位作品的收藏家,跟傳統實體媒材出來的創作藝術品的收藏家是兩群不同的人?包含您剛剛花滿多時間幫我們解釋,從藝術創作者的角度看兩種創作的差異到底是什麼?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基礎技術還是一樣的,沒有基礎技術,用電腦也做不出好的作品。但是數位工具的確讓你跨媒材的空間變大了,我相信藝術品其實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所以對於買家來說,對於收藏家來說,他到底是買到一個數位的、摸不到的一個作品,還是他們買的是一個可以摸到的東西,那個感覺差異滿大的,這兩個市場現在仍然是完全分割的嗎?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洪司丞

洪司丞

阿波羅畫廊代理藝術家

現在的話,我發現實體藏家當然是比較穩定的,有點像傳統類型的金融股,比較穩定的成長,他的獲利不是那麼吸引藏家的類型,所以通常會買這個的藏家,就是願意把這個藝術品放十幾、二十年,他真的是挑自己喜歡的類型,那這類型的藏家,我們大概也知道他的年紀大致上落於哪裡,身份大概是如何,這些藏家可能對於科技產品不是那麼熟悉,對於 NFT 沒辦法那麼快速接受。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自然而然的,藝術家會想要去開發另外一個新的市場,也就是虛擬作品這一塊。NFT 會因為幣價波動,快速的增值、貶值,所以這有很大的投機心,讓很多年輕且新的參與者加入,他不一定是喜歡藝術品,他就是要進來賺這個價差。所以 NFT 為什麼那麼火紅?不是因為這個藝術品的價值有多高,可能在前期是,比如說去年二、三、四月之前,的確是很多區塊鏈的原生藝術家把持這個市場,可是從蘇富比進來之後,就開始大量的 PFP 模式開始流行跟販售,那已經不是考量這個作品本身,因為他通常都是一個團隊,而且這些團隊不一定是純藝術創作,可能是設計或商業類型的,那會看上,會進來玩的人,都是看上他的漲幅比較多,當然也有少數的一些藏家是願意買藝術,並且是真的喜歡。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再來,我們要怎麼樣讓數位作品是有實際用的價值,那就是重點,這就要談到元宇宙的事情。現在元宇宙通常是以遊戲公司去做,Meta 也要做,但是比較是工作類型的,就是說希望把世界各地想要視訊或是工作的人,把他拉到這個虛擬空間。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有一家公司叫做 The Sandbox, 這家公司專門做遊戲,從 2014 年就做手遊,之後再轉做區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你願意花錢買一幅「看得到、摸不到」的畫嗎?

你願意花錢買一幅「看得到、摸不到」的畫嗎?

到底 NFT 是鬱金香泡沫,還是區塊鏈市場裡,再一次顛覆遊戲規則的技術?

Sunrise Medium

為什麼元宇宙房市強強滾?買虛擬房的人在想什麼?

為什麼元宇宙房市強強滾?買虛擬房的人在想什麼?

一塊原價 38 美元的虛擬土地,在短短幾個月內,暴漲了 350 倍。在當前房價越漲越高、民眾背上幾十年房貸,還是買不起的同時,元宇宙裡的地皮,卻成為新世代最熱的焦點。究竟在元宇宙中,是誰在買這些「假房子」?他們又在想什麼?

January 25 2022

元宇宙是什麼?只是一款 VR 遊戲?

元宇宙是什麼?只是一款 VR 遊戲?

2051 年時,你一早起床,不是出門趕公車,而是戴上「頭盔」,開始趕上班打卡、參加晨會、與同事的虛擬分身,一起討論專案。下班再約三五好友,到「虛擬信義區」逛街、看電影。在這個世界,甚至能有資產,土地、房子、汽車都可買賣......

December 08 2021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