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能源是國家戰略資源,持有能源的大國,不僅具有談判籌碼,還能以此威脅他國、甚至不甩各種重要國際組織。
- 全球大國在俄烏戰爭時,紛紛祭出制裁手段,但歐洲領頭羊——德國,卻因被俄國握有 1/3 原油與 1/2 天然氣來源,不能「大聲講話」。(聯合新聞網)
- 不一定每個國家,都能產油、產天然氣,而氫能源擺脫了「地理位置侷限」,讓世界各地都能自己產製「原物料」,備受多國喜愛。(旭時報)
- 眼前的能源政策,就是一種「科技政治」,也因為這類的技術進步,未來可能將有國際政治上,天翻地覆的變化。(ScienceDirect)
氫能源影響國際關係?
全球能源市場「競爭」大於「合作」,能源供給國多藉此做談判籌碼。氫能,重新定義了新的雙邊貿易路線,刺激世界各國的能源獨立。
- 美國、中國、澳洲...等各地都在做「氫能佈局」,其中德國、日本是最先重視「氫外交」的國家,極力打造「氫能供應鏈」。未來「能源進口國」可能變成「能源出口國」,這將改變全球經濟體系、國際政治角力。(JSTOR Daily)
- 隨著經濟關係發生變化,政治動態也會發生變化。未來若氫能源大規模運用,國際權力排序將重組。目前有 80% 國家是能源進口國,多數已被石油國制霸整個世紀了。但未來若做到能源自主,將是「能源民主化」的契機,地緣政治主導地位,將從俄羅斯、阿聯酋在內的石油和天然氣巨頭手中,轉移出來。(Global Risk Insight)
- 2020 年代可能成為「爭奪領先氫能技術」的時代,因隨著所需基礎設施擴大,未來成本會急劇下降。將需大量國際合作、建立透明氫市場機制。(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
台灣未來會如何?
台灣在地理位置上,仰賴進口的石油、天然氣,若能自產氫能,將不怕在能源議題上,被中國以壟斷世界貿易等手段脅迫。自製氫能,多了個國安因素。
- 已有多國與台灣做氫能研討。包括加拿大、波蘭、日本、澳洲、德國等。其中,英國甚至表示,台灣在全球氫能供應鏈上不可或缺。(詳見文末 立法委員趙天麟訪問)
- 即便未來,各國均以氫能自給自足,世界上不再有「能源制霸國」,但若氫能製造設備或供應鏈被特定國家掌控,如產製電解槽等氫能零件,集中在具潛在威脅的國家,希冀透過氫能,達到能源自主的國家將仍面臨風險。(路透社)
- 氫能源,其實不會是接下來五年內的最重要的能源,還需花更久時間,打造供應鏈、及平衡市場需求。(詳見文末 DNV 技術總監 Dr. Robert Judd 訪問)
對國際戰略位置與身份敏感的台灣來說,氫能源發展的戰略意義為何?亞洲各國的氫能佈局又是如何?一起和我們的受訪者揭開這層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