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 疫情衝擊全球市場,旅行業深受重創,許多業者面臨倒閉。但與此同時,共享經濟業者扮演重要的社會安全網,發揮防疫送餐、就業機會調節、維持社交距離交通替代方案等功能。
- 疫情加速共享經濟服務的使用率,共享經濟 2.0 亦能成為智慧城市治理、淨零碳的公私合作重要典範,然而,共享經濟業者也面臨政府監管的眾多挑戰。
共享經濟為何重要?
在 7 月 1 日由旭時報主辦、台灣智庫協辦的「台北首都圈數位平台經濟發展座談:智慧化數位治理的公、私合作政策思維」的座談中,邀請五大共享經濟平台龍頭業者與會,一同共商邁向共享經濟 2.0 之際,在數位治理思維下,如何創造出公私部門協作的方法。
- 共享經濟服務具市場需求,台北佔全球排名第一、第二。
- 台灣現在有 1,500 萬輛機車,使用率卻極低。一台車平均每天使用的時間不到 40 分鐘,騎乘公里數也不到 5 公里。
- 拆解共享經濟服務的市場表現,WeMo Scooter 點出台北市的共享機車數量,全球排名第一;GoShare 則提到,台北市共享運具在哩程、服務量亦是全球居冠。
- Uber 指出,客戶指定搭乘減碳車的使用量,大台北地區是全球第二高,僅次於巴黎。
- 但政府並沒有善用台灣的共享經濟市場量能,作為淨零碳、循環經濟及智慧城市的解方。
- 共享經濟 2.0 的潮流中,大台北是台灣發展智慧化超級城市的潛力地區,運用首都優勢加速公私協作、對話的可能,將成台灣接軌國際市場的關鍵。
數位經濟成為發展趨勢,政府該怎麼做?
- 面對現行政府部門監管,共享經濟業者遇到以下挑戰:
- 傳統勞動法規老舊,難以規範經濟新型態的勞動關係。
- 受貨運業者條文限制,外送平台無法媒合外送員使用共享機車。
- 政府以監管、糾錯心態管理共享經濟業者。例如共享經濟業者數據如何與政府共享?主管機關太多,面臨以不同格式繳交改善報告的議題。
- 消費者交通移動跨縣市,縣市政府收取共享機車兩次權利金。
- 防疫無接觸外送,但數位支付仍不普及。
- 政府數位治理思維:政府應與產業形成協作關係。
- 政府政策思維,須決定是要以鼓勵、協助的態度,還是要從治理、監管角度來做?
- 數位治理需要政府具有整合性的思考,建議政府把自己定位為 collaborator(協作者),以 mentor (引導者)角色,協助業者成長,並擔任 facilitator(促進者),助力於跨行政部門和跨業態的溝通。
未來會如何?
- 智慧化數位治理的公私合作,政策思維達成三大共識:
- 共識一:中央應提出上位政策思維,以支持地方治理一致性。
- 共識二:在不同層級政府機關,建立公、私合作單一窗口。
- 共識三:公、私部門合作持續投入相關政策研究,擴大智慧城市治理視野。
- 推動「首都圈產業聯盟」,建立跨局處、跨域及跨中央與地方的會報機制。
從以下對談中,可進一步了解業者與專家如何面對目前的挑戰,以推動「首都圈產業聯盟」的機制,創造出在數位治理思維下的公私部門協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