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什麼是智慧城市?台灣怎麼做?

ISSUE #048

什麼是智慧城市?台灣怎麼做?

Jun 07, 2022

談到智慧城市,你腦中浮現什麼畫面?是電影裡充滿無污染的高科技城?還是隨時被監控的假烏托邦?台灣各都可能尚未勾勒出完整的智慧城市規劃,但身為市民的我們,有想法了嗎?會要更多智慧路燈?還是節能減碳的大眾運輸?究竟「智慧城市」是什麼模樣?

# 未來的城市長什麼樣子 # 你想住在怎樣的「未來都市」 # 只要有數位路燈就是智慧城市嗎

盧以玹

盧以玹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陳卓君

陳卓君 / 副總編輯

審訂

圖片來源 - Unsplash

questionquestion

此次與談人

徐子涵

徐子涵

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代表

余宛如

余宛如

桃園市政府資訊科技局 局長/第九屆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發生什麼事?

疫情全台升溫下,台北市政府運用疫情儀表板,做即時的數位化管理。若數位管理不僅應用於疫情控制,乃至整個城市所有的疑難雜症,從人流、車流、災害應變措施、社福機制...等,是否都能更快速、更數據導向地解決呢?(遠見

  • 台北大數據中心其實已經在這麼做。不只台北,桃園及高雄,也在建構智慧城市。2021 年這三座城市攜多家智慧城市廠商,與各國姐妹市舉辦雙邊交流,地點遍及波蘭、捷克、哥倫比亞、奈及利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數位時代
  • 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建設享譽國際。其政府近年運用數位雙生技術,並改掉過去基礎建設為導向,以「目的導向」、「用戶導向」的概念,解決城市的各種問題。(工商時報
  • 「智慧城市」其實不是單一的概念,其基本定義,是一個充滿感應器的城市,可以用數據掌控生活的各種面向。(GreenBiz


打造智慧城市困難在哪?

歐美地區的國家,其實也很少普及的談智慧城市,這個主意一開始也是由資通訊產業開始提出的。在台灣,都市規劃則多是談土地開發、交通建設這類「立即有感」的政策。(詳見文末 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代表徐子涵訪談)

  • 2017 年在加拿大,Google 的智慧城市部門 Sidewalk Labs 曾宣佈與多倫多當局合作,計畫打造更適居的智慧城市。但市民擔憂被科技巨頭監視,計畫最終在 2020 年中止。類似的反彈聲浪,也在其它城市規劃中出現過。(數位時代
  • 打造智慧城市所費不柴,通常十億美元跑不掉。阿布達比就有城鎮因花費退卻。(華爾街日報
  • 台灣現況中,許多「智慧化」都是如安裝路燈的「裝飾」,其一原因在於資通訊建設需多年發展、逐年革新,城市規劃者不一定會視科技發展,優先於蓋高鐵、蓋公園等。(詳見文末 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代表徐子涵訪談)


未來會如何?

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學者 Fabio Duarte 表示,數據導向的應用,會改變「整個都市規劃的方式」。從自然界、建築裡、人們生活中得到的數據,加乘組合(如:統計不同區域污水的懸浮粒子,與該區疾病人數比例)後,將看見本來沒能發現的「新都市發展」可能性。(經濟學人

  • 在人工智慧、數位雙生、機器學習等技術依舊持續演進的今日,「什麼樣的智慧城市最好」、「怎麼發展最適切」...等議題討論,其實都還算在「剛開始」的階段。(GreenBiz
  • 桃園要多久可以實現智慧城市?(詳見文末 桃園資科局局長余宛如訪談)

這次邀請到智慧城市領域專家-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代表徐子涵、以及在前線實踐智慧城市的桃園市資科局局長余宛如,一起帶我們深入理解未來城市面貌。

什麼是數位雙生?

相對於一般的模擬,數位雙生特別是指,在物理模型和虛擬模型間,有運用 AI 的感應器連結,其會隨著物理模型變化,虛擬模型會自動分析、判斷,產生變化。
如果良好運用數位雙生,能降低開發週期、體現更多個人化、客製化空間,且掌握開發出來的成品之生命週期,以預測未來課題。

數位孿生

member level
《旭時報》付費訂閱「56折早鳥價」!

每日只要3元,為自己預訂2024年「科技 + 人文」的國際趨勢洞察
(早鳥期間:現在-2024/03/31)

完整付費內容將於2024/4月隆重上線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台灣部分城市表示希望往「智慧城市」發展,就您觀察挑戰在哪? 1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徐子涵

徐子涵

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代表

智慧城市要解決的是兩個面向。一個是對內,也就是政府內部的協調、資訊傳遞、自動化等,政府內部問題;另外一個是外部,那就是讓市民更便利。但對內做得不好,對外就也很難做好。比如想要市民方便停車、停車時方便繳費,例如手機繳費,那這就需要台北市管理停車的處室、部門,允許停車場業者跟很多數位金融串接等。所以真的要「有感」、變得便利,就要從內部體質先開始改善。

問題是,這類建設預算高,通常要分好幾年執行,技術變化其實也日新月異,很多問題就是「對內的變革還沒完成,就趕著做對外的設施」,或甚至是「對外的變革做了一堆,但沒有實質幫助」。一個實際的情況是,台北市柯文哲政府早年對此建立了研究小組,做一些外部的實驗性計畫,然後第二任的兩年後,也就是執政第六年,才才建構出台北大數據中心,這種整合資源的內部單位,這的確可以看到耗時的情況。那如果一些外部的實驗性計畫發展太多之後,怎麼收斂成果、跟政府內部系統對接,也會是問題。

而「智慧城市」這個議題,可能已經有些人有做些事,但沒有市民有感,那就會是一個問題。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桃園有在做智慧城市嗎?遇到哪些挑戰? 2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余宛如

余宛如

桃園市政府資訊科技局 局長/第九屆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桃園是個工業大城,也是六都裡最晚升直轄市的城市,第一個任務就是需要做城市轉型,第二個是要處理工業城市污染。我們市民平均年齡大概在 39 歲上下,是個很年輕的城市,大家對生活品質的想像,相較上個世代會有不同的期待,所以我們的轉型,真的很關注在低碳、永續力、智慧化這塊。希望能用資通訊的技術,解決上述、甚至更多城市治理時,遇到的各種問題,我們從 2014 年要推智慧城市時,就有這樣的願景了。而且不僅未來城市要有競爭力,一定要數位化,眼前的疫情也是在推動數位化。

我們最一開始的發展,主要是快速從「城市建設」下手,例如鋪 Wi-Fi 熱點、5G 感測器等;第二部分其實是我們內部的,「政府數位轉型」,這塊的革新,已經不只是先前公文無紙化、電子化等作法,重點是我們內部同仁要提升「資料運用概念」,像我們一直都在響應...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國發會的開放政府資料方案,也希望同仁多運用手邊的市府資料,優化他們的施政方法。要做到這樣,首先需要首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那桃園智慧城市的進展到哪? 1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余宛如

余宛如

桃園市政府資訊科技局 局長/第九屆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從 2014、2015 年做資料開放開始,到現在已經鋪陳很久,那我們眼前持續打造的「資料倉儲」、「優化分析工具」路上,在今年底,就會有可以給民眾看到一些示範計畫。當然這也都跟中央的「亞洲矽谷」計畫有關聯,整個加速了資料治理、數位城市的轉型。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不管是台灣或歐美國家,有已經在運用智慧城市概念的例子嗎? 2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徐子涵

徐子涵

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代表

台北大數據中心底下的幾個計畫都滿強大的,超過很多人對智慧城市的想像。像台北市政府疫情數據儀表板,就可以讓柯市長談防疫政策時,能有個即時的系統去了解整個城市狀況,這就是智慧城市很具體的體現,它直接反映在決策過程,也反映在給市民的公衛措施上。這相對其它可能只是做 Wi-Fi 熱點、蓋感應式路燈...等,就是一個能比較整套運用的例子。

大部分歐美城市很少這麼普及在談智慧城市,因為這個 idea 一開始是由資通訊產業開始提出的,而會對這種概念買單的,通常都是亞洲城市。所以很多案例...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就會是越都會化、城邦化,像新加坡一樣的地方會去實踐,台灣並沒有到新加坡這麼「大都會」,如果走他們的城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桃園要打造的智慧城市,跟新加坡、加拿大...等國際上已有的範例,有哪裡不同? 1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余宛如

余宛如

桃園市政府資訊科技局 局長/第九屆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其實我們看到國際上很多有趣的案例,包括利用數位雙生,再不用汲取到民眾個資的狀況下,就可以去預測我們的都市規劃。那我們桃園特色很多,我們甚至在 2019 年就得到過全球智慧城市首獎。其中一個特色例子是我們的「智慧教室」,就是在桃園的中、小學,我們有五千多間學校有智慧白板、軟體搭載、線上教育等設備;另一個是智慧路燈,現在桃園的路燈運轉情況,是會傳輸到我們政府的「數據儀表板」,不只能節上萬噸的電,修繕問題還會自動通報。

另外我們有個很有趣的措施——桃園市民卡,我們大約 3/4 的市民都有這張卡,它除了借書、搭車、運動...等之外,現在還能用來防疫當實聯制、分配防疫包。這張市民卡,讓我們做好與市民的 CRM (客戶關係管理),也讓線上、線下生活圈整合起來。

桃園快速都市化之下,我們就是用智慧化,提升民眾生活品質,還要提升政府效能,這是可以給很多城市去參考的應用方案。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台灣在談智慧城市比例較少,也是因為公民意見?或缺乏相關技術? 2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徐子涵

徐子涵

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代表

台灣傳統在談「城市發展」就是兩大派系,一個是土地開發,另一個是交通建設,因為這對市民有很大影響,是直接可見的。那要談資通訊建設的話,過去其實都沒有很多相關的角色進來做對話。事實上,台灣的城市規劃大多還是跟交通建設有關,例如蓋一站高鐵,周邊就可以帶動發展,市民就可以翻身,所以台灣都會成長的黃金法則,就是「建設」,也就是用交通領導其它領域。

當交通、土地開發佔這麼多「城市規劃」討論的比例時,就會搶掉其它議題的關注度、預算比例等。向這類的事情在荷蘭、英國等都不太可能發生,他們如果要蓋一座涉及土地徵收的橋,可能都要溝通好幾年。那在台灣,雖然資通訊很發達,但過往沒有突出的案例,直觀感覺上,也相較土地重劃、科學園區開發等議題,相對「無關緊要」,例如...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討論要設置智慧路燈、觸控儀器、防盜監視器...等,都會變成很邊緣的議題,我們的資通訊產業,也就比較專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那在智慧城市領域,要怎麼打造出「台灣模式」,走出自己的出路?怎麼做? 2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徐子涵

徐子涵

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代表

事實上也不用想所謂的「第三條出路」、「台灣模式」等,只要在城市規劃上遇到問題時,思考一下用「資通訊手法」解決,會不會是更好辦法就可以了,不然很容易忘記自己城市強項在哪、不足在哪。要靠導入資通訊技術、真實應用場景,來去解決問題、突顯自己能耐,其實才有辦法「輸出」智慧城市。

以目前台灣城市來講,各都市其實都不用把運用場景想得太廣,也不要想解決太大的問題,先限縮在「可以解決的小事情」上即可。例如...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過往在搜集氣候數據時,雖然有一個中央的氣象局,但要搜集各地數據時,可能沒有這麼多預算是每個地方都建設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延伸閱讀 Read more

防疫與自由只能二選一,沒有第三條路?

防疫與自由只能二選一,沒有第三條路?

疫情提升全世界民眾「被監控、被看光」的感覺,讓隱私權之於公共利益的討論愈加緊迫——如果有系統能完美追蹤病毒,是否該把生活細節交給軟體演算、分析、追蹤呢?

2021-08-18 16:46:00

疫情後的「家」,長什麼樣子?

疫情後的「家」,長什麼樣子?

1918 西班牙流感後「梳妝台」出現;100 年後的 Covid-19 疫情,又會讓我們的「住家」發生什麼變化?空氣怎麼傳播、隔音怎麼導流......新住宅的設計哲學正在翻轉。

2021-09-28 14:0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