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疫情全台升溫下,台北市政府運用疫情儀表板,做即時的數位化管理。若數位管理不僅應用於疫情控制,乃至整個城市所有的疑難雜症,從人流、車流、災害應變措施、社福機制...等,是否都能更快速、更數據導向地解決呢?(遠見)
- 台北大數據中心其實已經在這麼做。不只台北,桃園及高雄,也在建構智慧城市。2021 年這三座城市攜多家智慧城市廠商,與各國姐妹市舉辦雙邊交流,地點遍及波蘭、捷克、哥倫比亞、奈及利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數位時代)
- 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建設享譽國際。其政府近年運用數位雙生技術,並改掉過去基礎建設為導向,以「目的導向」、「用戶導向」的概念,解決城市的各種問題。(工商時報)
- 「智慧城市」其實不是單一的概念,其基本定義,是一個充滿感應器的城市,可以用數據掌控生活的各種面向。(GreenBiz)
打造智慧城市困難在哪?
歐美地區的國家,其實也很少普及的談智慧城市,這個主意一開始也是由資通訊產業開始提出的。在台灣,都市規劃則多是談土地開發、交通建設這類「立即有感」的政策。(詳見文末 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代表徐子涵訪談)
- 2017 年在加拿大,Google 的智慧城市部門 Sidewalk Labs 曾宣佈與多倫多當局合作,計畫打造更適居的智慧城市。但市民擔憂被科技巨頭監視,計畫最終在 2020 年中止。類似的反彈聲浪,也在其它城市規劃中出現過。(數位時代)
- 打造智慧城市所費不柴,通常十億美元跑不掉。阿布達比就有城鎮因花費退卻。(華爾街日報)
- 台灣現況中,許多「智慧化」都是如安裝路燈的「裝飾」,其一原因在於資通訊建設需多年發展、逐年革新,城市規劃者不一定會視科技發展,優先於蓋高鐵、蓋公園等。(詳見文末 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代表徐子涵訪談)
未來會如何?
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學者 Fabio Duarte 表示,數據導向的應用,會改變「整個都市規劃的方式」。從自然界、建築裡、人們生活中得到的數據,加乘組合(如:統計不同區域污水的懸浮粒子,與該區疾病人數比例)後,將看見本來沒能發現的「新都市發展」可能性。(經濟學人)
- 在人工智慧、數位雙生、機器學習等技術依舊持續演進的今日,「什麼樣的智慧城市最好」、「怎麼發展最適切」...等議題討論,其實都還算在「剛開始」的階段。(GreenBiz)
- 桃園要多久可以實現智慧城市?(詳見文末 桃園資科局局長余宛如訪談)
這次邀請到智慧城市領域專家-開放知識基金會台灣代表徐子涵、以及在前線實踐智慧城市的桃園市資科局局長余宛如,一起帶我們深入理解未來城市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