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在台灣,工程研發、軟體工程等開出的工作不斷成長,新鮮人起薪每月高達 4.3~4.6 萬,卻仍嚴重缺人。相較於文科畢業的新鮮人來說,能選的工作有限,薪資也低於理科畢業新鮮人。主要是大學科系人數分布結構不符合就業市場需求,因此該年齡層失業率居高,但科技業卻仍出現人才荒。(天下雜誌)
- 時常有網路輿論提到「文組無用」論,認為像公務人員這樣,雖然薪資不及科技業,但休假跟薪水都穩定,且不受疫情影響,是文組生「唯一」的出路,其報考人數更是年年攀升。(風傳媒)
- 看著理組新鮮人搶著進高科技產業、爭取高薪的工作機會,讓不少新鮮人感嘆台灣職場對文組相當不友善,懷疑是否選錯系,覺得寧願選擇就讀私立大學的理工組,也不應該讀國立大學的文科組。(ETtoday)
用軟實力創造文科生優勢
但是文科生真的這麼沒有價值嗎?事實上並非如此,能夠研發出新技術是不夠的,就像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數據資料庫,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利用數據,包裝出一個讓顧客買單的故事。文科生所具備的表達邏輯技巧、語言、協作、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便是關鍵。(Daily Lllini)
- 除了專業,更重要的是能夠掌握人類行為的原因和方式、能夠找到問題的洞悉力,如此的「軟實力」正是文組生所擅長的。企業需要的是,基於深厚文化知識而分析出的研究,如此才能開發出真正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哈佛商業評論)
- 把腦袋中的創意實際呈現,讓行銷更有特色;把艱澀的技術內容,轉換成淺而易見的文字讓客戶明白;把一件複雜的專案,整合所有部門的合作,提高有效率的溝通。這些能力的運用都不如操作機器般,有著非 A 及 B 的正確解答,因此反而是更難培養的。
- 數位化世代汲取新知變得更加方便,對文學院學生來說也是建立跨域能力的絕佳的機會,主動積極培養出「自主學習」能力,不再只是透過被動的聽講方式學習,才有可能透過自身的專業領域增強新科技的應用。(詳見文末 AppWorks School 之初學校校長黃琇琳訪談)
- 想踏入數位產業,也並非一定要具有某項技術能力,重要的是具備綜觀認知、數位工具的了解、可應用的範圍等等,再結合自身的軟實力,可用於銷售、廣告、公共關係、人力資源和管理等各個領域。(詳見文末 Yourator 數位人才媒合平台招募顧問訪談)
企業怎麼看?
- 有許多科技公司看準了文與理的結合力,極力延攬非理組的專業人才。有 46% 的台灣企業曾雇用文法商的求職者擔任技職與科技相關工作,用才滿意度達到 6.1 分。(詳見文末 104 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鍾文雄訪談)
- 日本汽車品牌 Nissan 招募人類學家,主導自動駕駛功能的人機互動研究,分析人類真實上路的習慣與狀況,記錄外部因素可能誘發的駕駛行為,如:車輛行經行人、騎自行車者、不同道路特徵等,以確保更貼近真實的使用者體驗。(Nissan)
- 為面對中、美、台三方國際地緣政治的挑戰,且因應全球業務規模和複雜性不斷增長,台積電招募政治經濟背景的人才,進行政經情勢分析,整合影響 IC 供應鏈的政經變化相關新聞、報告與網路論壇。(中央社)
未來會如何?
文組與理組的「錢」景來看,過去大學科系以文組與理組的方式來劃分,造成忽視科系間的差異與跨領域的可能。(Yahoo 奇摩新聞)
- 針對這點,教育部正積極推動跨領域整合人才,推廣數位學習或開設數位應用相關學程,以臺灣師範大學為例,增設「數位人文與藝術學分學程」,課程內容包含程式設計、資料庫管理應用、數位人文與藝術等領域。(詳見文末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主任王淳平訪談)
- 除了學程,也將跨域數位學習模式推展至各大學的不同科系,例如:中正大學法學院讓學生學習如何將 Chatbot 技術應用於法律諮詢;清華大學音樂系指導學生如何透過程式進行數位音樂作曲。(詳見文末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主任王淳平訪談)
- 在跨域趨勢下,未來理組跟文組的分隔線會越來越小,理組生必須加強溝通技巧,而文組生必須學習基本的專業技術知能。
文科生要如何在數位時代定位自己?第一步該做些什麼?請看《旭時報》與產業、研究專家的深度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