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台灣共享運具服務的市場表現,台北的共享機車數量是全球排名第一,台灣共享運具在哩程、服務量亦是全球之冠。威摩科技 WeMo Scooter 執行長吳昕霈指出,要讓共享運具服務繼續邁向成長之路,除了改善使用經驗,更需要政策協力。發生什麼事?為提升使用者經驗,WeMo 從創立之初,就開始思考該如何解決使用者對共用安全帽的疑慮。從採用一次性衛生內襯開始,到近期為解決因為悶熱、潮濕氣候造成的臭味,推出抗菌、防臭安全帽 2.0,將內襯升級為醫療用材質,好讓用戶於酷熱、梅雨季來臨時,有更好的騎乘體驗。台灣現在有 1,500 萬輛機車,使用率卻極低。一台車平均每天使用的時間不到 40 分鐘。若能提高共享機車的密度,讓使用者願意改以共享取代自有機車,將可釋出停車空間,同時協助城市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旭時報)從政策面來看,吳昕霈建議公部門,除了善盡監管之責,更需要從「城市發展」角度,勾勒出 2030 年或是 2050 年城市樣貌,將微型運具的服務網路成為改善城市交通的一環。WeMo 以數據管理跟車隊管理為核心能力,除了透過數據協助產業管理電動車的維運,降低風險,更進一步透過共享機車所蒐集到的空氣品質數據、道路不平等資料,延伸應用在城市數位治理上。甫卸下台灣數位平台經濟協會理事長一職的吳昕霈,認為產業可透過與政府的合作、共享數據的角度,持續為城市治理創造各種可能。一同從以下專訪中,了解如何透過產業整合,幫助城市邁向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