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 在 2019 年,比爾蓋茲曾稱讚過植物肉新創公司「Beyond Meat」的植物肉「吃起來跟真的一樣」進而投資,引起植物肉風潮。(鏡週刊)
-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綠色「食」尚興起,期望從根本上解決畜牧業碳排的問題。
- 地球有三分之一無冰的陸地和 16% 的淡水用於飼養牲畜,且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 14.5%,僅次於化石燃料。(climatenexus)
- 另外,動物排泄物帶來 400 種不同的有害氣體,包含甲烷、二氧化碳、氨、硫化氫等,且因動物的糞便及粉塵,造成牧場工作人員和周邊居民的健康危害。(One Green Planet)
- 針對植物性食品前景,歐睿國際報告指出雖全球素食人口仍佔少數,但「盡量減少動物性食品」的人口佔全球消費者 40% 以上。(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 「彈性素食主義者」為追求健康的多樣化飲食而尋求原料為植物基底的選擇,而 Z 世代更受社群媒體影響,崇尚環保、動物權益而減少肉食,有 54% 的人減少食用肉類或動物性產品。(食力)
植物肉市場狀況?
- 肯德基、麥當勞皆與 Beyond Meat 合作,在美國分別推出植物肉雞塊、植物肉漢堡 McPlant。McPlant 今年八月於台灣推出,限期供應。(CNMC、CNET)
- 漢堡王則與 Impossible Foods 合作,推出限定款植物肉華堡,歐洲的反應良好,今年六月於美國推出。(vegconomist)
- 台灣各品牌推出系列商品,讓葷食者也有機會品嚐植物肉。
為何植物肉值得一試?
- 符合葷食者口味:
- 素肉針對素食者,僅為另一種蛋白質的替代品 ; 植物肉針對吃葷者,在口味、外觀上會盡量的擬真,符合葷食者的適口性。(詳見文末 新食成股份有限公司行銷業務部專員高鈺瑄 訪談)
- 營養價值被優化:
- 植物肉是被設計出來的,代表可以被優化,像是脂肪設計低一點、纖維高一點,也能依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需求調整,加入高蛋白、低碳水、低脂肪的特色。(詳見文末 新食成股份有限公司協理溫昭凱、行銷業務部專員高鈺瑄訪談)
- 價格與真肉差別不大:
- 弘陽為台灣最大素食產品製造商,在植物肉的研發與生產已有 20 餘年的時間,過去奠定的良好基礎,植物肉的生產成本不會比真肉高,植物性商品的價格是消費者能接受的。(詳見文末 弘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奇峯訪談)
- 以大成集團的產品來說,植物肉跟真肉的差價:植物牛肉較便宜、植物雞肉較貴、植物豬肉差不多。為了讓消費者好入手,大成在價格的訂定也未加入前期開發、研究、設計的成本,不像 Beyond Meat 有前期的開銷,加上大力做廣告宣傳,因此價格較高。(詳見文末 新食成股份有限公司協理溫昭凱訪談)
未來會如何?
- 比爾蓋茲在宣傳他的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時提到:「在植物肉技術的推進下,我認為所有富裕國家應 100% 改變習慣,去吃植物牛肉。」。雖然人造肉公司尚未佔肉品市場的 1%,但未來發展不容忽視。(MIT Technology Review)
- 根據研究機構 A.T. Kearney 預測,隨著技術的進步與消費者偏好,2040 年傳統肉類的市場份額將低至 40%,而人造肉及肉類替代品將達到 60%。
- 傳統畜牧業則受動物人道化、永續發展風潮影響,飼養方式朝精緻化發展,可能使未來肉價變高。未來市場可能變成真肉、植物肉、培養肉各佔 1/3。農畜產業亦需思考如何轉型,例如生醫方面的應用。(詳見文末 新食成股份有限公司協理溫昭凱訪談)
- 然而,今年植物肉領導品牌 Beyond Meat 的股價,與 2019 年的高峰相比,下跌 90%。分析師認為,植物肉市場尚有供應鏈不穩、通膨、勞動成本上升、競爭對手出現等挑戰。(彭博社)
- 台灣的植物肉應用加工技術發展時間長,比歐美國家更有底子,未來必能持續向外發展。(詳見文末 新食成股份有限公司協理溫昭凱訪談)
植物肉如何在台灣市場發展?在生產、製程上有什麼需解決的困難?請看《旭時報》與植物肉業者的深度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