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從 2015 年開始的「不太乖教育節」開始,這是雜學校的前身,用展場形式展開,想表達的是不要被「教育展」三個字綁住。透過展覽的互動場域,連結不同夥伴與價值觀,相互影響交流,希望透過創意走進變革中的教育現場。
- 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觀察到,108 課綱上路後,給各地區學校自訂課程架構的機會,開啟了思考地方與教育的改變契機。
- 「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是 108 課綱的核心素養,這與「在地學」有密不可分的連結,但傳統體制教育裡,沒有提供在地意識和文化認同的思維。(ZAShare)
- 今日所談的「教育」已不限於「學校教育」,更多的是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環境、與素材,是一個終生學習的概念。
- 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認為:教育的重點除了培養技能之外,更多的是每個人能培養出「心理韌性」,這是現代教育的核心。
- 「教育即生活,社會即學校」這是教育大師杜威( John Dewey)所提出的概念。「教育」是社會集體生活中的差異與多樣經驗的相互交流,不斷更新與傳遞人類生活經驗,從而推動社會發展,「塑造社會性終身學習生態」,這是現在學校系統中沒有的資源與情境基礎。(LaVie)
雜學校如何創新教育?
雜學校透過深入每個在地社區,跟在地文化與團隊建立與交流價值觀,以社群的概念,創造出群聚的共識感。
- 透過「教育地產」的概念,成立城市「第三空間」,創造不同領域的連結,每個學校都是在地的一個連結核心。
- 透過「在地學」連結學校、社會、體制等,營運空間與社區、地方連結,創造空間價值。
- 雜學校的首間在地學校將於台北圓山 CIT(Center for Innovation Taipei)落腳,預計在 2023 年 6 月對外營運。
- 蘇仰志認為,教育「產業」如經營公司,需具有商業思維,但不是只講求利潤的傳統性投資,而是需要「永續教育」,針對地區性需求做策略性投資。
雜學校如何透過社區、學校與在地團體連結,提升教育數位新創能量?讓我們一同從以下與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的對談中來了解。